抗战时的“国魂”烟标
商标包括烟标、年历片、火花等,是人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平时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它。但是在有心人眼里,早期的老商标,不但具有收藏价值,还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人文风貌。随着经济发展,许多老品牌已经湮没在时光中,只留下几枚商标,能时时引起人们的回忆。昨日,记者找到重庆著名收藏家,寻找老商标中的重庆记忆。
上世纪30~40年代
工业内迁造就“抗战烟标”
近日,记者联系上网友,著名收藏家、重庆市烟标收藏协会秘书长丁先生。他告诉记者,早期的商标,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重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它的历史风貌,也有很多被记载在了商标里”。
在丁先生收藏的商标里,最显眼的是一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烟标——烟标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是一群古代兵马围攻一座雄伟的城墙,攻城士兵的旗帜上隐约可见“元”字,右边则是一位按剑而立的古代将军,顶部写着硕大的“国魂”二字,底部的落款是“久大烟厂出品”。
“这是抗战时出版的一枚烟标,图案表现的是文天祥抗元的事迹,借以激励军民抗战的精神。”丁先生说,抗战时期,重庆出现了很多以“抗战”为主题的商标,除此以外,还有以淞沪抗战为主题的“八百壮士”烟标、以印度加尔各答风景为主题以纪念中国驻印军抗战的“加城”烟标等等。
“重庆出现这么多‘抗战’商标,不仅仅是因为抗战的时代背景,更有整个中国工业迁建重庆的因素在里面。”西南大学历史学教授潘洵说,抗战爆发后,大量重工业被迁入陪都重庆,东部沿海的资本家也跟着将轻工产业迁来,由此建立起了民国时重庆的轻重工业基础,“如此多商标的涌现,正是这种时代特色的反映”。
上世纪50~60年代
一号桥曾是重庆标志性建筑
丁先生的收藏品不止有烟标,还有一些火花、年历片等等,“火花、年历片这些收藏品,主要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丁先生说,相比解放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商标更能反映重庆的风貌。
在这些收藏品里,记者看到一张绿色的卡片,上面是一张黑白照片,一辆公共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行驶,照片下还有一行隶书:“舒适的苏联电车式公共汽车行驶在宽阔的北区干线路上。”丁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银行重庆分行印制的一套年历卡,上面表现的是重庆各项建设的成果,如小龙坎工人宿舍、文化宫等等,而这张照片中的“北区干线路”,就是现在的一号桥。
“一号桥当年其实是重庆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李淑庆教授表示,重庆城公路建设始于1927年,北区干道一直到1952年才告通车。“北区干道就是现在从临江门到上清寺一带的主干道,一号桥是其中的一座公路桥”,李淑庆教授说,一号桥建成后,对重庆的交通起到巨大作用。
除了年历片,丁先生的收藏里还有一套珍贵的火花,共21张,上面的图案是重庆人所熟知的风景:大礼堂、跳伞塔、红岩村、解放碑、长江大桥、朝天门码头等等。丁先生说,这套火花是1959年为纪念国庆十周年而推出的,由当时著名版画家古元等作画,包含了当时重庆最著名的建设成果和风景,许多地方直到如今都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重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重庆文化名人张老侃说,与全国许多城市一样,解放后的重庆投入了火热的生产建设中,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商标,就是那时重庆城昂扬的时代风貌的折射。
上世纪70~80年代
男女依偎 新商标很潮
进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商标的风格又出现了明显变化,不再是一味精神焕发、热火朝天的景象,而多了些许柔情与生活。
丁先生给记者看了一张上世纪80年代的书签,书签上是一对青年男女依偎在摩托车上,江边的夕阳将他们的身影勾勒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书签顶部写着“建设摩托向您致意”。丁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建设摩托附赠的,相当于变相的“广告”,“这上面的摩托车就是最早的一批建设摩托,很多老重庆都有印象”。
“不光是建设厂,进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重庆的许多国营工厂都发生了巨变。”著名的“老重庆”、《中华民居·重庆》杂志文史顾问肖能铸说,重庆市西部装备制造中心,有许多国营兵工厂,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兵工厂就开始兼产民用品,但直到改革开放后,才真正进入市场化时代,开始注意形象设计、做广告,“建设摩托在形象上是走在重庆前列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给自己设计了著名的‘山’字商标,这个广告书签也是这种时代潮流的表现”。
现在
商标承载城市记忆
价值万元一枚
“商标不仅仅是一种产品的附属物,它也有自己的价值。”丁先生说,每个城市有自己的特色,每个时代也有自己的风貌,要想记录这些特色风貌,除了历史书籍外,商标也是一个不错的承载体,“尽管不能记录全部的历史,但商标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城市和时代的记忆烙印。”
丁先生说,除了文化价值,商标收藏也有着相当的经济价值,“目前我的收藏已达到3万多枚,其中有许多珍稀品种。”丁先生告诉记者,那枚《八百壮士》烟标,四年前的成交价就达到了6000元,而《国魂》烟标全国仅存两枚,市价已达万元以上。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