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最初作为一种嗜好与个人需求,在全世界风行了500多年,并逐渐衍生出地域性很强的烟草风俗。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烟草在生活中扮演了各种奇特而有趣的角色,进入婚恋,进入伦理,以行成重要的烟草礼仪,构成多姿多彩的烟俗。
瑶族青年通过对歌相恋后,即说媒订婚。说媒时,男方家往往让媒人送烟叶到女方家中,以示求婚。女方若收下烟叶,则表示同意这门婚事;否则表示拒绝。 云南花腰彝族青年要找对象是通过对歌的方式进行的,对歌一般在男方寨子里进行。当男孩赢不了姑娘时,可以请长辈歌手帮忙,而姑娘则必须依靠自己的真本事。无论哪方输了,都要买礼物送给对方。男方输了,就买银器装饰品送给女方;女方输了,就买香烟送给男方,当地就把这叫“对烟亲”。 佤族地区,男青年相约至某家“串姑娘”时,通常是边闲谈边吸烟,某青年若对姑娘有爱慕之情,便唱起小调,让姑娘为其装烟、点烟,以试探其是否亦有情意。若姑娘视其为意中人,便找一借口为其装烟、点烟。被姑娘点过烟的青年便夜来串,直至定亲成婚。 在壮族地区,街日或赶街,男女青年通过唱山歌的形式谈情说爱,选择对象。据《西北县志》载:“通过佳节或赶街,男女各携烟品,约会田野草露间,携手并肩,歌唱舞蹈以为乐,名吃大草烟。视所欢者即与逃去。” 拉祜族男女青年,结婚之日,不备酒席,款待宾客之食品,多是自己生产的旱烟、松子、烤茶、栗粟等。
在婚礼中,以烟招待亲朋好友,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司空见惯。每当客至,除捧茶外,还须递烟,但各有各的习惯。旧时吸叶子烟者多擦净烟杆吸口并装上烟丝,吸水烟者也擦净水烟袋并装上烟丝再递给客人,有的还替客人点烟。 蒙古族、满族、藏族牧民相见礼俗更是有趣。客人至家中,主人将一装有烟粉或药粉的鼻烟壶献于客人面前,让其嗅一嗅。客嗅后以礼相答。按古老习俗,那就更为复杂。若是同辈,须用右手互相交换,待双方都将对方的烟壶吸一下,再互换回来。若是长辈,则要待其坐定,自己站着交换,待长辈吸过,微微向上举一下,而后双方捧给长辈,将自己的烟壶换回。妇女在举壶时还须轻轻碰一下自己的前额,并慢慢躬身,然后双手递给长辈。鼻烟壶是牧民心爱的珍贵之物,一般用金、银、铜或翡翠、玛瑙、珊瑚、琥珀制成,其上刻有珍禽异兽、飞龙奔马等图案。牧民们把它作为一种随身携带的装饰品。特别是老年人,几乎人人腰间都佩有制做精细的袋子,专门用来放置鼻烟壶。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民族又多,所以流传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烟俗是相当丰富多彩的。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