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又是一个晴暖的好天气,记者和甘洛县烟办的同志来到甘洛县阿尔乡切莫村的田间地头,一路上放眼望去,满地都是白茫茫的,烟地全部盖上了白色的地膜,田间地头全是干部群众忙碌栽烟的身影。村民们有的在地里挖坑;有的用农用车拉烟苗、肥料;有的用胶管从水池里往移栽地引水。马达声、笑语声响成一片。
正在地里栽烟的切莫村村民阿尔哈布说:“前几天下雨,这几天天气变晴,临近‘红五月’,气温回升了,正是栽烟的最佳时机,我们村这几天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栽烟呢。”“红五月”的田间地头,是甘洛县阿尔乡切莫村近年来大力发展烤烟经济的一个缩影。
甘洛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素有凉山“北大门”之称。气候条件优越,为烟叶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甘洛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种植过烟叶,但由于烘拷技术不过关而停止种植。为重新寻回失落的“黄金叶”,县委、县政府多方争取,终于在2008年开始试种并取得成功。从当初的80亩发展到今天的4300亩,实属不易。
而今年4月15号在城关镇召开全县烟叶大田移栽现场会以来,全县组织上百名乡镇干部联合烟办、烟草公司和烟叶生产技术人员,分赴各种烟乡镇、村、组实行分片包干指导烟叶移栽并提供技术服务,为烟农解决在移栽期间遇到的困难,确保在5月1日前完成移栽。
烟草公司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烟农移栽覆膜
正在地里移栽烟叶的切莫村支书阿尔洛沙对我们说:“这几天气温回升得快,从4月15号开始,我们全村就投入到烟叶移栽中。你看,好多亲戚都来帮忙了,烟草公司的也来了,烟办的也来了,县上帮扶单位也来了。今天把木沙家的15亩栽完,明后天把我家的栽了,我们村就大功告成了。”
“这‘红五月’顶着大太阳移栽,烟叶怕栽不活吧?”记者疑惑道。
“这你就外行了吧,常言道:雨天栽烟光骨头、晴天栽烟一碗油,只要把定根水加足,成活没有问题。”烟办主任木乃子举信心十足。
正在指导烟农移栽烟叶的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苏正中告诉记者:“我来甘洛县前,在烤烟县呆过,清楚烤烟生产周期,移栽的早和迟,决定烤烟的内在质量和产量。甘洛的气候条件决定甘洛的烟叶移栽易早不能迟,如果在5月1日后还未移栽完,烟叶的内在质量不说,光产量每亩就要少收200到300元。所以今年全县烟叶移栽工作必须在5月1日前完成,今年气候比较反常,前几天天天下雨,延缓了移栽进度,这几天天放晴了,我们要加紧进度才行。”
正说着,一个烟农开着手扶拖拉机载着一车烟苗来到烟地边,苏正中介绍到:“这是我们烟农阿木使布,前年才开始种烟,去年种了17亩,加上补贴,去年收入就达到6万元。看,这是他才买的拖拉机。今年又种了20亩,预计产值达到8万元。”阿木使布从拖拉机上走下来,说:“要不是你们控面积,我今年还准备种25亩呢。”阿木边说边抱起几盘烟苗走向烟地。
凉山甘洛烟区烟叶移栽
一辆越野车从远处驶来,停在记者面前,从车上走下来一位脸庞微黑,身体单薄的中年女子。“王经理,你今天跑了几个地方了?”“苏书记,我才从团结过来,今天一早去了田坝,那边已经栽得差不多了,估计明后天就栽完了,团结乡水有点困难,我已经和县环保和消防部门联系了,叫他们援助一下,5月1号前完成移栽估计没有问题,我就不耽误了,还要去城关看一下。”说完又钻进车内,一溜烟向远处驶去。记者获悉她是县烟草公司经理,以前对烤烟是门外汉,现在可以说是烟叶生产“全球通”,从育苗到烘烤、收购各环节都了如指掌。近年来为了抓好烤烟生产,风里来雨里去,没少吃苦受罪,这几天忙移栽,人黑瘦了不少。
苏正中介绍,以前甘洛县各乡镇大多以种玉米为主,遇到好年景,一亩地一年收入也就1200到1300元,村民没有什么盼头,多数年轻人出门打工,但一没文化、二没技术,到大城市也就做一些苦力活。这几年尝到种烟的甜头,外出务工人员也纷纷回家种烤烟了。随着种烟越来越科技化、规范化、国家政策越来越好,烟农收入越来越高,村民们种烟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信心也就越足了。
记者和烟办的同志从田坝到团结、从团结又到则沟,所看到的全是广大烟农移栽烤烟忙碌的身影,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在运输烟苗和移栽物资;所听到的是发展烤烟给广大群众带来的实惠。夕阳下,公路两边一排排整齐的已移栽完毕覆盖好地膜的烟苗,犹如列队完毕的队伍,正等待检阅。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