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泽民,男,宣城市黄渡乡黄渡社区烟农,52岁,种烟23年,2013年种烟规模64亩,毛收入23万元。
记者来到方泽民家前,就听随行的烟技员介绍说,老方是位地地道道的老烟农,他种烟已超过20年,有着丰富的种烟经验。他本人平时说话不多,却很好客,每次烟技员到家里来,老方总是拿出最好的“中华”烟招待大家。在记者的采访经历中,烟农拿“中华”烟招待客人的情况并不多见,这让记者对采访这位老烟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进老方的家门,烟技员就进到里屋叫出老方,看到记者来采访,老方连忙招呼我们坐下,从兜里拿出一包“中华”烟给每人发上一支。看来那位烟技员说得没错,老方的确是热情好客,虽然不善言辞,却从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张记者,你这次来采访有关烟农种烟的情况,来老方家算是找对了。他招待我们都用‘中华’烟,比我这个副站长抽得都好,你说这日子过得能不好吗?”坐在一旁的黄渡烟叶工作站副站长赵峰调侃道。
“方师傅,听说您是位老烟农了,今年的种烟效益应该不错吧?”记者问。
“还好,还好。”面对记者的提问,方泽民显得有些拘谨,“今年家里种了64亩烟,毛收入23万吧。”
“家里几个人在田里种烟呢?子女有没有帮您一起种烟呢?”记者问。
方泽民(右)和老伴
“家里就我和老伴种烟,忙的时候就到村里请工。孩子们在外面打工,都各自成家了,打工也很辛苦。”方泽民回答说。
“在外打工和在家种烟相比,哪个赚钱呢?”记者追问。
坐在对面的方泽民笑了笑,将自己长满老茧的双手放在桌上,转了转拇指,对记者说:“儿子在城里打工,每个月工资有六千多元,但花销大,基本不剩下什么钱。我在家种烟辛苦,一年到头攒下来的钱不少,大部分都给孩子们了。”
方泽民的老伴倒是快人快语,操着浓厚的方言向我们介绍道,现在儿子要靠老人来支援,每个月都从向家里要“中华”烟,年轻人在外打工要面子,花销大。两个老人辛辛苦苦种烟赚到了钱,都为儿子服务了。
听到老伴的话,方泽民默默地笑了笑。
“您种烟赚到钱了,除了给子女花,有没有想过改善一下自家的生活呢?比如买车、盖房子。”记者继续问道。
“现在种烟的确是赚钱了,皖南烟叶公司对我们有政策扶持,种烟没有太大压力。但现在请工是越来越难,工钱每年都在涨。小工要是看到我盖新房子、买新车,要的工钱就更贵了。还要低调些,生活够用就行。”方泽民的回答显得十分朴实。
“那您明年种烟有什么计划吗?”记者问。
“明年计划种110亩,比今年增加50亩,规模大了,赚到的钱就更多了。还要提高烟叶质量,中上等烟叶越多,效益就越好。”对于2014年的种烟安排,方泽民早已有了打算。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