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成长的过程往往是身后深深浅浅足痕的延伸,成功的背后往往是日常点点滴滴付出的累积。
---2012年9月•题记
岁月之河在悄无声息中流过,不知不觉间,在烟草行业工作生活已经17个年头了。眸然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好像一切都刚刚发生。然而,逝去的日子已经永远定格为记忆深处的一幅幅画面了。
“滴水见阳光,窥斑知全豹。”
17年,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疑是短暂之一瞬,但无论是对于而立之年的中国烟草来说,还是对于已经走过30多个人生春秋的自身来说,也算是一段比较长的经历和比较难忘的岁月了。因为这17年,人生的酸甜苦辣与成败得失已经与烟草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融为一体了,它记录了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深浅足痕;因为这17年,自己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到了烟草行业所发生的点滴进步与悄然巨变,它见证了行业辉煌背后的缘由---始终不渝地对“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的坚守与践行。
1998:难忘那段激情如火的打假岁月
怀揣着美好的希望与如火的激情,1995年8月份,我告别了十多年寒窗苦读的校园,步入社会,分配到河南省夏邑县烟草局工作,就此成为了50万烟草大军中的一分子。作为一名基层人员,虽然平时主要是在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但基层单位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自己的工作不分分内分外与科室类别,只要工作需要,随时都要参与进去并随叫随到。因为刚刚步入社会的新奇,因为胸怀着青春年少的热情,因为梦想着成就事业的愿望,自己犹如一只上足了发条的闹钟,不分昼夜、豪情满怀、不知疲倦地投入了到繁琐繁忙的工作中去,不问结果,只知耕耘。
要说上世纪90年代那段岁月留给自己的最深记忆和印象,无疑是1998年间亲身参与打假的那些时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位于我县南部少数乡镇的村民利欲熏心,铤而走险,利用我县位于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优势,把制售假烟作为脱贫致富的手段,规模不断扩大,参与人员日益增多,制假水平越来越高,逐渐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违法群体,制假活动造成了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扰乱了正常的卷烟流通秩序,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我县因此多年被列为国家级、省级卷烟制假“重灾区”。
1998年7月16日和12月29日,由商丘市、夏邑县政府牵头,烟草、公安、工商、技术监督等执法部门数百人参与,组织开展了二次规模较大的打假行动,但因为事先走漏了风声,制假人员、设备提前转移,导致打假行动无功而返、制假分子逍遥法外。
作为多次参与打假行动的一名从事单位新闻宣传和文字工作的烟草员工,眼看着制假活动得不到有效打击,国家税收大量流失,制假分子得不到严惩,消费者利益得不到保护,自己义愤填膺,在反复思索着如何促使打假行动取得切实成效呢?冥思苦想之际,我决定尝试通过新闻舆论监督的方式来促使地方政府真正采取有效行动,使制假行为得到根本遏制。于是,自己根据多次参加打假行动的所见所闻,一气呵成,连夜写了一篇“打假还是假打”的见闻录,悄悄寄给了《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
对这样的批评稿件新闻媒体能否刊出,本来并没有报多大希望。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篇稿子竟然在1999年2月4日的《人民日报》社会调查栏目中以“查查谁泄了密”为题进行了刊发。编辑考虑到稿子刊出后可能会对作者本人有负面影响,于是隐去了我的真名,以一个“穆之”的笔名署名。
见到这篇稿子时颇具有戏剧性和偶然性。因为当时我作为县政府联合打假组烟草局一方的成员之一,正进驻在马头镇白庙村督促打假。一天下午,在该村村会计家中随意翻看人民日报时,才偶然看到自己的稿子刊登了出来。看到稿子的那一瞬间,我有些不相信,直到看完全文,才确定是自己的文章见报了。当时的那个激动和兴奋劲难以言表,虽然其中还隐隐掺杂着一丝无形的不安与害怕。考虑到文章见报后,地方政府会有反应,于是连夜赶回单位,向单位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得到了领导的理解、肯定与支持。
果不出所料,稿子见报的第二天,县委宣传部门有关人员就把电话打到了单位,询问有没有叫穆之的职工。由于我事先向单位领导进行了汇报,又加上用的是笔名,最后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但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县政府对制售假烟违法活动动了真格,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与打假举措,最终使马头镇白庙村等地的制售假烟违法活动“烟消云散”,得以根治。
据此,我又写了篇“夏邑县加大打假力度,制售假烟活动得到遏制”的稿子寄给了人民日报,不久,人民日报作为后续报道,进行了刊出。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激情如火的打假岁月,依然记忆深刻,依然为之激动与自豪,因为我曾经以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作出了一份应有的贡献,虽然其间经历过许多艰辛与挫折,付出过很多心血与汗水。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再有这样的需要,我依然会挺身而出、无怨无悔。
2008年:无言大爱彰显责任烟草情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汶川特大地震猝然袭来。瞬时,大地颤抖,山河呜咽,人们垂泪,6.9万多条鲜活生命逝去,37万多人受伤, 1.7万多人失踪。
特大地震灾害同样给烟草行业造成严重损失,受灾单位主要涉及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四川省局(公司)所属的9个市州局(公司)及49个县局(营销部)受灾严重,广元市烤房损毁1万余座;一大批办公经营设施、职工住房严重损坏;有19名职工不幸遇难或失踪。四川境内5家卷烟生产企业中有3家生产经营设施和职工住房严重受损。陕西汉中、甘肃陇南等地区烟草工商企业也遭受严重损失。
天灾无情,烟草有爱。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上至国家局领导,下至基层普通员工,行业50万职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立刻行动起来,以不同方式、不同形式奉献爱心,支持关心着灾区人民,用自身的真情行动和无价爱心,诠释着“两上至上”的深刻内涵,彰显着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的挚热情怀,践行着讲责任、讲诚信、讲效率、讲奉献的行为准则。全行业累计向灾区捐款12.49亿元,其中职工个人捐款6786万元,交纳“特殊党费”4455万元。行业受灾单位在大灾面前临危不惧、迎难而上,在当地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灾区第一线,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奋勇抢救国家财产,妥善安置受灾职工,积极做好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抓紧进行灾后重建规划,最大限度减少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全力支援汶川地震灾区,只是多年来烟草行业牢记责任、履行使命、回报社会、服务民众、奉献爱心、扶贫济困众多行动的一个缩影与折射。
从“芙蓉学子”大型公益活动情暖莘莘学子,到“红云园丁奖、红河助学金、红云图书室”爱洒校园师生;从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推进京津周边地区风沙源治理而在青海三江源、湖北三峡、河北涿鹿等地区建设生态林,到加入“绿色公民行动”计划,设立“金叶生态基金”,在西部重点省份营造“中国烟草碳汇森林”和加盟“中国十亿绿树森林、绿色公民行动计划”; 从投资总额3.4亿元的烟区水源工程项目--中国烟草云南祥云水源工程启闸蓄水,到为众多经营困难的卷烟零售客户免费提供柜台、进行爱心帮扶 ---
在“九八抗洪”的大堤上,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在舟曲泥石流的废墟旁,在遭受特旱、冰雹等特大自然灾害的烟田边---处处都可看到烟草人的忙碌的身影与奔波的足迹,用自己的真情真心、不求回报、无怨无悔的行为与行动,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与热,自觉坚守着潜心做事、低调做人的行业行为信条,塑造着烟草人负责任、有爱心的社会形象。
涓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无数爱心铸成大爱。
一部中国烟草三十年的发展史,无疑也是一部烟草人奉献国家、回报社会、服务人民的爱心播种史。烟草人以自己的默默奉献与无私情怀,彰显着责任烟草的社会形象,为构建和谐社会迸发一份光和热。
2010年:改革潮涌逐浪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其要把“卷烟上水平”作为行业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推进“卷烟上水平”,是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是促进烟草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必然选择。”
在2010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国家局姜成康局长那一番铿锵有力的话语,犹如一声动员令,拉开了行业新一轮推进发展的改革大幕。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这一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行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确保改革取得成效的细化与保障举措。“卷烟上水平”总体规划的编制出台和全面实施,“532”“461”知名品牌发展目标的提出,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工作思路的确立,“1+5”工作目标任务的明确,“讲责任、讲奉献、讲纪律”与“践行‘两个至上’、做到‘三个始终’、树立‘五种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相继开展,确保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的实现,标志着行业改革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又取得了新的成效。
改革是推进行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头活水。
从各级烟草机构的组建和烟草企业上划任务的完成,到顺应烟草特点,建立产供销、人财物、内外贸一条龙管理的专卖专营体制的确立;从《烟草专卖条例》的制定,到《烟草专卖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实施;从引进设备技术,大抓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到人才兴业战略的推进;从“关、停、并、转”300多家管理不善、效益低下的小烟厂,到整顿规范卷烟批发零售市场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