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大顶山镇,提起“乡村大世界”超市的老板周再英,几乎是妇孺皆知。这个被公公婆婆和丈夫称作“作女”的周再英,以她坚毅、进取、百折不回的女强人精神,在创业的路上经历了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一次次从头再来,愈挫愈勇的她用坚实的步履平稳而有力地踏响着每个创业的节拍,用艰辛和汗水写就了一路的鲜花、掌声和喝彩。
2014年年底的一天,我来到大顶山镇松花江村对周再英进行实地采访。车子刚驶近村口,我老远就看到村口站着一个长发飘逸的中年女子,她就是我要采访的对象——周再英。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一副娇小玲珑的身材,一脸谦和可人的笑容……这就是40岁的周再英给我的第一印象。来到周再英的“乡村大世界”超市,我不禁有些膛目结舌,这是我所见过的农村超市里最大的、最漂亮的一个,它的规模甚至在镇上甚至在县城里也没有几家超市比得过。周再英的超市有近300 平方米,分上下两层,除了公公婆婆和丈夫等家人外,还雇了两名员工(员工是亲戚)。超市里经营的商品种类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农村人需要的日用商品、农用产品、服装鞋帽,农村人日常生产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商品、产品,在周再英的超市里几乎都能买到。正如“乡村大世界超市”店主周再英所说:我当初做零售时,就立志要打造乡村的零售航母,让附近四里八村的农民不出村就能买到他们需要的各类商品。如今,周再英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可是又有谁知道,在她实现夙愿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辛酸和泪水吗?现在,就通过我对她细致的采访,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探访她一路走来的辛酸创业历程。
借款养鸡,血本无归
1996年夏末,21岁的周再英从大顶山镇周望村嫁到了松花江村。第二年便生下一个儿子,接着女儿又出生了。丈夫在外面打工,周再英在家抚养一对儿女,小日子过得温馨而幸福。然而,有儿有女的幸福日子过了几年后,两个孩子越长越大,吃喝拉撒、上幼儿园、上小学处处要钱,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光靠丈夫一个人在外打工养家,辛苦了一年赚来的钱补贴了家用后,几乎所剩无几。从小就喜欢折腾的周再英想:“这样下去,日子永远也不会有起色。”她要和丈夫一起分担家庭的重担。
周再英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她却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她想着找点事情来做,要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再英听说养肉食鸡可以发家致富。敢想敢做的她兴奋得几夜没有睡着,便跟丈夫商量,决定一试。周再英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时家里只有1500元钱的存款,怎么养鸡致富啊。无奈之下,周再英厚着脸皮跟娘家借来两万块钱,干起了肉食鸡养殖。周再英和丈夫在村里西头的空地上盖起了鸡棚,购买了3000只小鸡。从肉食鸡的居住温度到喂养,从鸡饲料的配备到用量,从鸡意外地拉肚子到如何医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周再英都是一边看书学习一边走出去跟别的养殖户请教,平日里常打电话向有经验的养殖户请教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养殖的第一年,周再英就赚了3万块钱,一下子就还清了债务。尝到了赚钱的甜头,周再英第二年就扩大了养殖规模,又增加了2000只肉食鸡。刚买回家的小鸡一天要喂食四五次,因为小鸡生长的需要,前3天还要将鸡棚内的温度控制在34到35摄氏度,之后每天降半度,一直到小鸡生长到34天左右再恒温。她跟丈夫两个人晚上轮流休息,严格掌握好鸡棚温度,以确保小鸡的存活率。小鸡雏长势喜人,周再英乐得整天合不拢嘴,那可都是钱啊。
然而,俗话说乐极生悲,一场罕见的鸡瘟突然袭击了周再英的养鸡场,她喂养的肉食鸡一下子瘟死了1000多只。走进鸡棚,死的鸡浮在网上,一片一片的,周再英腿一软一屁股坐在地上,要知道再过十多天鸡就可以卖掉了。热死的1000多只鸡,给周再英带来了2万多元的损失。当时有一个骑摩托车的小贩,想收周再英的1000多只死鸡,答应给1000元,周再英没干,不是嫌钱少,而是周再英知道,这些瘟死的肉鸡会被送进城里做烧鸡或鸡肉火腿肠等,她不想赚那没良心的钱。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01年秋季的一个中午,由于邻居小孩玩火,致使周再英的鸡棚着了火。鸡棚中易燃物多,火势迅速蔓延,这一把火烧光了周再英所有的家当,损失8 万多元。四年来奋斗的家当,转眼间灰飞烟灭,什么都没有了,而且邻居家里很穷,根本无力偿还他一分钱。至此,周再英的第一次创业以血本无归的失败告终。
出门打工,回乡创办服装厂
第一次创业的失败,周再英并没有被挫折打垮。周再英决定和丈夫出去打工。周再英把两个孩子交给了公公婆婆,然后便和丈夫踏上了开往南方的火车。周再英出嫁前曾学过一段的缝纫技艺,到南方后不久她很快就在一家服装厂找到了一个缝纫的工作,丈夫也在服装厂附近的一家水厂找到一份送水的工作。周再英在服装厂是计件工资,多干多得,周再英技术好,手脚也麻利,人又勤劳肯干,每个月都有近3000元的薪水。丈夫在水厂送水,每个月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两个人去了花销,每月还能给家里寄4000多元,按说这样的日子应该很不错了,可是周再英却不满足。她又开始折腾了。她看到她所在的服装厂制作一件衣服,只要20几元的成本,运到东北等地,却要卖上百多元,开服装厂真是太挣钱了。于是,她萌生了回乡开服装厂的念头。她和丈夫商量回乡开服装厂,因为有养鸡场的前车之鉴,丈夫有些犹豫,怕赔钱。周再英劝丈夫说:养鸡场开始还是赚了一些钱的,后来遇到天灾人祸那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了的,并不是我选择项目错了。丈夫听了有点道理,也知道拗不过妻子,便顺水推舟同意了。
回到乡里后,周再英用房产作抵押从银行贷款10万元钱,风风火火开起了自己的服装厂。买不起缝纫机,她就让工人们自带;没钱请人,厂长、裁剪技师、采购员、销售员,她全都一肩挑。哪个环节需要原料,她跨上自行车就去采购,从乡里跑到县里,再从县里跑到市里,有时候她刚风尘仆仆买了东西送到厂里,工人们就又叫起来:厂长厂长什么什么料没有了,她又马上骑着车子再往外跑。有一天,她正骑着自行车去购货,突然就昏倒在了街上,醒来看见好多人围观,坐在地上琢磨半天,才想起自己跑了一整天还没吃一口饭呢。第一批服装出来后,周再英自己跑到地下服装城的服装摊位去推销,可一听是个体企业生产的人家根本就不睬你,连连摆手说不要不要,拿走!她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讲:你看看我的产品样式,先给挂上三天,如果三天之内没有销路你退给我。终于有一个好心的大姐同意帮她挂几天,虽然把她的衣服挂在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但是周再英感到很高兴,因为总算有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因为这些服装是周再英是根据自己在南方制衣厂看到的样式,再结合北方人的穿衣特点进行设计的,款式上占有优势,价格上因为运费低廉得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衣服价格定的比南方制衣厂的低了20%。
因此,不到三天时间,那些挂出来的衣服就全部销售一空。渐渐地,周再英的服装打进了地下服装城的摊位,服装厂的生意越来越好,做出的衣服供不上卖。周再英就又购买了十几台新式缝纫机,又招了一批工人进厂,还把学服装设计的表妹高薪聘金厂里做服装设计师,一批批样式新颖的服装走进了各大服装市场和商店。
正当周再英打算大展宏图、大干一番时,厄运再一次不期而至。一天,周再英收到一份法院传票,一家服装厂把周再英告上法庭,说她的服装样式侵犯了他们厂的知识产权。原来,是周再英的表妹抄袭了那家服装厂服装设计师的服装设计,她们是同班同学,如今人家把她们告上了法庭,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官司打输了,周再英赔偿了对方20万元。表妹走了,厂里的工人也走了,服装厂一下就黄了。
东山再起,打造乡村的零售航母
周再英大病了一场,但她并没有倒地不起。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躺在床上反思自己两次创业的经历:自己创业的失败,一方面有天时、地利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自己起步高、迈步大的原因。因为创业的步子迈得过大,一旦创业失败必会伤筋动骨,大伤元气。周再英反复思考得出的结果是:自己以后再创业,一定从小规模做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逐渐迈向事业的高峰。
找到了创业失败的症结,理清了今后创业的方向和思路。不安分的作女周再英,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她想民以食为天,开家食杂店是她如今最好的创业选择,不仅门槛低、需要资金少,而且风险低。周再英利用家里现有的临街的房子,拿出卖了服装厂赔偿后余下的一万元,买了货架、柜台和进了一些烟酒食杂等日用百货,小小的食杂店就算开张了。周再英家所在的村子是中心村,附近四个村子的农民要去镇上或县城,都必须经过她们村,因此每天的客流量还是很不错的。而且,经营食杂店对于有着十多年经商经验的周再英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她在日常经营中以诚信为本,坚决不进假冒伪劣商品,并保证店内商品物美价廉,一点也不比镇上商店的差,不比镇上商店的贵。果然,周再英食杂店良好的信誉,吸引来了很多的顾客。一些百姓看到周再英店里的商品,质量好,价格也合理,于是就都不再舍近求远去镇上批发日常用品了,都转而到周再英的小店里现用现买。
就这样,没过多久,周再英的小食杂店顾客越来越多,不光本村的农民来店里买东西,附近几个村的人也都喜欢到她的店里买东西。周再英火爆的生意引来同行的妒忌,在当时农村很多食杂店都从一些烟贩子手里批一些假烟卖,邻村一家同样开食杂店的同行不相信周再英能“出污泥而不染”,于是雇人来周再英店里买了几包烟送到烟草部门进行检测,然而令他大失所望,全都是真烟,没有一包是假烟。那个同行不死心,又派人买了很多包不同牌子的俏销烟送去检测,结果依然全是真烟。最后,那位习哦心眼的同行不得不由衷地竖起大拇指,说他服了!就这样,周再英一点一点地积累顾客,积累资金。随着店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