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件村,河北省局(公司)扶贫工作队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大力改善全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图为道路施工现场。
河北省局(公司)驻南件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耿津波(右)了解贫困户肉驴养殖情况。本报记者 曹祥金摄
河北省局(公司)扶贫工作队帮助葛仙庄村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的场景。
对葛仙庄村和南件村而言,养羊已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图为河北省局(公司)驻葛仙庄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牛书合(左)到村民家里查看羊的饲养情况。 本报记者 曹祥金摄
精准扶贫以来,南件村不仅摆脱了贫困,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改善。
“2016年,做规划、打基础,把贫困发生率降至15%以下,完成18户44人脱贫;2017年,提标准、上台阶,把贫困发生率降至4%以下,完成15户40人脱贫……”自从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南桥镇葛仙庄村,河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就把全村的脱贫规划挂到了墙上。
2016年年初,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河北省局(公司)对口帮扶行唐县南桥镇葛仙庄村和南件村,并分别向两个村子派出了扶贫工作队。
一年一个台阶,规划中的图景一个个变成了现实。2018年年底,两个村子都已经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并在全省的考核中获得了优异成绩。然而,两支工作队却没有停歇,依然忙得热火朝天。
从“打赢”到“打好”,从脱贫到致富,河北省局(公司)认为,随着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脱贫攻坚的“打法”也面临变化。如果说脱贫摘帽是一场中考的话,接下来的致富奔小康则是一场大考。
找准穷根精准施策
“我们村有1700多亩土地,基本属于平原地貌,灌溉和交通条件也不错,但是全村的发展一直较为落后。”南件村党支部书记张香明说,村里的土地绝大部分是基本农田,种植结构传统单一、收益较低,发展空间受限很大。
同处南桥镇的葛仙庄村一直是省级贫困村,属于丘陵地貌,土地虽然多但大都是坡地,且灌溉用水严重缺乏,每年只能收种一季农作物,再加上交通不便,脱贫致富的难度同样很大。
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驻村之后,扶贫工作队在村两委的支持下,首先对全村情况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了解。按照省委省政府“一村一规划、一户一计划、增收有路子、脱贫有目标”的要求,他们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深入了解村民们在吃水、出行、住房、上学、就医、增收等方面的困难,将贫困村民信息进行归档整理,详细了解村情民情,为精准扶贫掌握了第一手材料。
经过深入细致地摸底排查,葛仙庄村115户346人中,共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03人;南件村335户1153人中,共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140户452人。
扶贫攻坚,重在精准施策。在全面的调查研究之后,河北省局(公司)扶贫工作队因户制宜,精准到人,先后确立了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打工扶持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方案。
同时,他们还为全村制定了符合村情发展的年度扶贫工作方案及长期规划,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细化量化,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人有努力方向,着力突破自身限制和瓶颈,为所有村民规划了一幅令人期待的致富蓝图。
党建引领凝聚人心
所谓“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驻村扶贫伊始,河北省局(公司)党组就高度重视加强党的建设。“要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广大村民共同致富,推进从治标向治本转变,着力提升扶贫工作质量。”河北省局(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志涛一再向扶贫工作队强调。
因此,作为第一书记,河北省局(公司)驻葛仙庄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牛书合驻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团结村两委班子,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村两委是村民们的主心骨,只有把他们团结好,让他们成为全村强有力的带头人,脱贫致富才能具有不竭的内生动力。”牛书合说,他们一边走访调研,一边通过党课的形式,和村两委共同找准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结合点。
此外,从学习入手,针对葛仙庄村支部班子战斗力不强、发展思路不清晰等问题,通过组织开展“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结合自身实际,学习扶贫政策、谋划脱贫路径,有效提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葛仙庄村党支部书记康旗坦言,谁也不愿意一直戴着顶贫困的帽子,但面对自身条件和发展环境,对于脱贫的路该怎么走,他们感到茫然。正是深入的学习,打开了他们的思路,激发了他们的动力,“没想法”“没办法”的思想状态不见了,“有目标”“有奔头”的攻坚精神出现了。
以党建为引领,南件村同样干劲十足。作为河北省局(公司)驻南件村的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耿津波以党课为切入点,以支部会、全体党员会为载体,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着力营造“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氛围。在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工作能力和为民服务意识的同时,扶贫工作队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聚民意、合民智,共同为脱贫攻坚出主意、想办法,进一步增强了脱贫攻坚规划的可操作性。
在此基础上,他们帮助村两委不断推进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全体村民都参与到村里的建设中,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形成了共同脱贫致富的强大合力。在工作队看来,人心齐了,干劲有了,思路活了,日子就有了盼头。
因户制宜摆脱贫困
“今年的行情比去年好,这50头驴估计能赚5万多块钱。”南件村村民张立坤经营的肉驴养殖虽然辛苦却收获颇丰。
“养肉驴,周期短,一年一卖,虽然价格有波动,但只要养得好,收入总体还不错。”张立坤说,3年前,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向银行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养起了肉驴。在扶贫队员的指导和自己的精心照料下,他的驴子从最开始的十几头一直增长到现在的50头,成了村里有名的养殖户,并由此彻底告别了贫困。
因户制宜,因人施策,针对南件村实际,扶贫工作队逐户制定帮扶方案。对于因病、因残、因学致贫的村民,他们积极协助争取大病保险、两免一补、小额扶贫贷款、危房改造等各项扶贫政策,以及各种公益性岗位,保障其基本生活和收入来源;对于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通过引导其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就近务工等形式,让村里的138户贫困户摆脱了贫困。
在葛仙庄村,扶贫工作队同样利用本地圈养肉驴、肉牛的传统,将发展生态养殖作为村里的特色富民项目之一。他们一方面引导村民新建养殖区,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入股、综合分红等方式引导养殖散户入驻养殖区,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进行产业运作;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开展品种选育、高效繁殖、精准饲养、疾病预防等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专业技术水平,帮助养殖户对原有养殖场所升级改造,鼓励扩大养殖数量。第一年全村便养殖肉驴150头、肉牛100头,为贫困户人均增收上千元。
为了帮助葛仙庄村尽快脱贫致富,扶贫工作队还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为村里争取到了100亩的烟叶种植指标,以村集体为主体进行种植,并且考虑到村集体缺少资金,所有土地流转、人员工资、生产投入等相关费用,均由工作队自筹。
“从租地到用工,我们选择的基本上都是贫困户。”牛书合介绍说,一年下来,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工资,烟叶种植共为全村贫困户带来了11万余元的收益,一个贫困户通过在烟田打工最多可收入9000元。
注重质量持续增收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曾经是南件村、葛仙庄村的真实写照。改善居住环境,也一直是两个村庄的梦想。自从驻村开始,河北省局(公司)扶贫工作队就暗下决心,除了帮助村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外,还要让整个村子更加美丽、更加宜居,切实提高全村人的生活质量。
“原来村里全是土路,不光环境不好,地势低洼的人家,每次下大雨,还容易内涝。”张香明说,精准扶贫的展开,让他们村焕然一新。
在河北省局(公司)的支持下,扶贫工作队对南件村村内道路进行硬化,解决了村民出行难、下雨易积水的问题;在街道两侧栽种冬青等绿植,粉刷墙面,清理垃圾,让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太阳能路灯实现了对村内街道的全覆盖,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建设标准化卫生室,修建文化广场,建立图书阅览室,让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同样焕然一新的还有葛仙庄村。几年来,河北省局(公司)先后投入147.5万元铺设了6.2公里的便民道路,投入26万余元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并对全村自来水系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