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贵州日报》报道 彭大林早年当过知青,后一直在企业工作,几十年的书法自修经历,成就了他那磅礴的艺术气势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无论是条幅长卷,还是咫尺小品,都呈现出一种骨力和风貌,郁郁芊芊之象发于笔墨之间,给人以一种全新的审美意境。书法是舒展怀抱、陶冶性情的艺术活动,欣赏彭大林的书法作品,可感受到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对艺术生命的深刻理解;他的作品中浸润弥漫出来的思辨色彩,源于他的人生积淀、温暖情怀、对前人足迹的坚定追随以及始终秉持的创新精神。品读彭大林作品中的一个部分,从中我们可以窥听到彭大林的内心语境和艺术台词。
人物名片
彭大林,1954年10月生于贵阳,祖籍湖南湘乡,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贵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研究院会员,黄果树烟草集团摄影书画协会副会长。
自幼爱好书法,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刻苦钻研博采众长,吸取古今书法家的精髓并融入自己的书法风格之中。长期利用业余时间和国内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广泛学习交流,为弘扬民族文化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多次参加国家和省内各项书法大赛并获奖。
彭大林比我长两岁,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现已是年近花甲的人了。我和他相识于1974年,那时我们刚从学校高中毕业。在那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我们怀着“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的革命豪情,各自奔向那广阔的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被分配到阳关农场五大队当知青,这一当就是三年多。
1975年夏天,我们正顶着烈日在田间劳动。忽然,从山顶上传来了马达的轰鸣声,我们放下手中的活计对着声源方向观望,只见一股柴油燃烧的烟雾穿过密林由远到近、由淡到浓,近了一看,原来那是一架手扶式拖拉机。我当时还没有回过神来,就听见那驾驶员高声喊道:“奇卡!奇卡!”我定神一看,啊,原来是彭大林。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真没想到是你!”在那个年代,不要说开汽车,就是开手扶拖拉机,也已经是让人羡慕的高贵职业了。能有这么一位开拖拉机的朋友,知青们都觉得我很拽。
1976年我当兵到云南后,和大林的联系只有靠书信了。记得收到他的第一封信,我很吃惊,那手漂亮的钢笔字,简直就像字帖。看他的信,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一晃四年过去,我退伍回到贵阳,大林也已分配到贵阳烟叶复烤厂当工人。从此,我们在一起聊天的时间多了。我也很喜欢书法,经常和他切磋技艺,读帖、临摹、创作、参展,成了我们的常规“节目”。我们浸泡在艺术的海洋里,相互学习、相互勉励,一晃就是几十年。而今大林已是我省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了,他既是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还是省黄果树烟草集团书画协会的副主席。
大林没有进过专门的学校,也没有名师指点,全凭刻苦和悟性自修。他早年从柳体入手,兼学汉碑、魏碑,而后他又学“二王”、米芾等,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隶书厚重中不失灵动,潇洒中蕴含法度;行书结构严谨、笔法娴熟、力透纸背,其作品在全国、省、市书法大赛中屡次获奖。他摈弃不守传统、徒有虚名、一味追求时髦、跟风等当今书坛不良风气,他常说: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学问浩瀚无边,“学然后而知不足”,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找出自己的差距,才可能把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书法艺术不是花架子,不是杂耍,而是一门大学问,靠虚名和地位是学不来的。”
大林不仅书法写得好,而且多才多艺,爱好广泛,乒乓球、篮球、音乐等常与他为伴。读中学时,他就是学校宣传队的一名二胡演奏员呢,《二泉映月》、《赛马》等名曲经常飘荡在校园上空。
大林还是一个有几十年驾龄的汽车驾驶员,每逢我们下乡采风、外出搞笔会,他就自告奋勇开车。一次,我们到空军某基地搞笔会。我写了几幅字,在旁的一位朋友调侃道:“彭哥,你也来搞两幅?”只见他熄掉烟头,然后取笔展纸,一口气写了两幅书法,在场的人都惊呆了:驾驶员能写出这么好的字?太传奇了吧……
而今,书坛风起云涌,市场意识不断渗透,从事书法艺术的人们多有不安。而大林则不然,他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捐献爱心,坚持数年春节期间免费为农民写春联,同事、朋友有求必应,乐在其中。常言道:“人品见书品,书品见人品。”大林能守住寂寞,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我为他庆幸。祝愿他在书法艺术上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