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人物频道 > 纪实 > 正文

张忠泽:情系大山烟农 赢得信任支持

记重庆万州区局(分公司)余家烟叶服务点点长张忠泽
2013年01月08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冉学军
A+ A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山里的农民很朴实,只要你用真心对他们,烟农就会真正把你当成亲人……”这是重庆市万州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余家烟叶服务点点长张忠泽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城里到乡下,老张一呆就是8年。

  2004年,内退的张忠泽被公司返聘,到一线当点长发展烟叶生产。他主动请缨,要求去最贫困的余家烟叶服务点。

  8年来,余家烟叶服务点在他的带领下,服务烟农、紧抓质量,片区烟叶产量从2004年的1700担增长到如今的1万担,烟叶品质和等级合格率大幅提升。

一根竹棍

  走进余家烟叶服务点里张忠泽那个不到10平方米的“家”,1根一米来长的竹棍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是烟农送的礼物,是我的‘老伙计’,现在走路不大方便,下乡就全靠它了。”张忠泽笑着解释道。

  原来,在2010年烟叶收购那段时间,张忠泽每天都是早上六点半起床,忙着查看收购保障工作是否到位,认真分析当日交售烟农的大概分布等情况。收购结束后,他还要参与打包整理,收拾收购场地,为第二天的收购做准备,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

  那段时间天气炎热,连续工作的老张扛不住了,鼻子流血不止,倒在了收购棚外。见此情况,在场的烟农和收购点人员赶紧把他送到了医院。一系列检查过后,医生得出结论----脑梗死。在医院休养了一段时间,老张慢慢恢复过来,却留下了走路不稳的后遗症,下烟田的时候经常摔跤。一次,老张去硝水村,烟农廖仲明看他走不稳,赶紧从家里找了根竹棍给他。

  现在,老张仍然坚持每周至少两天下村指导。“杵这根棍子几年了,有感情,现在还真离不开它。”老张笑呵呵地说。

一面锦旗

  硝水村是余家点辖区种植规模最大的“千亩村”,但在老张当点长之前,当地烟农的收入并不高:为了能多卖点钱,村里的烟农经常在售烟过程中做点小动作,久而久之,烟叶质量越来越差。

  张忠泽来到余家点后,走访了硝水村,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相关政策,给烟农们算细账,向他们传授科学的种植方法,灌输“有好烟才能卖出好价钱”的思想。通过数月的悉心引导,他终于赢得了烟农的信任和支持。

  收购时,老张严格遵守“公平合理、不压级、不压价、不扣秤、不收人情烟”收购纪律,白纸黑字,将收购公示张贴在收购点,并主动邀请相关部门和全体烟农监督;在收购点设立烟农休息区,提供免费茶水;坚持每天必须将烟农当天运来销售的烟叶收完,确保烟农当日返回。

  2005年烟叶收购结束,硝水村销售烟叶近4000担,得到实惠的当地烟农敲锣打鼓,给张忠泽送去了一面锦旗。

一个名号

  “烟农对他信服得很,都说‘哪里有他哪里就能致富’,大家都喊他‘泽哥’。”谈到张忠泽,余家点技术员杨三元充满了敬佩。

  这个名号最先从万安村喊起。万安村经济落后,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张忠泽去余家服务点工作前,该村一直以种植玉米和土豆为主,从未种植过烟叶。走马上任后,张忠泽到万安村走访,发现当地部分土地适合种植白肋烟。于是,他与村委会商议,制定了一整套发展烟叶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规划。

  通过几年的努力,如今,万安村的烟叶面积稳定在400亩以上,农民因种烟致了富。当地老百姓认为是张忠泽让他们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于是不管岁数多大,见了他都要喊一声“泽哥”。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张忠泽对待烟农真有个大哥样儿。

  烟农杨德友的爱人在卖烟途中摔伤,张忠泽请来当地卫生站的医生给她处理伤口,自己掏腰包拿了医药费,当天收购结束后还买上营养品到他家里看望。

  烟农余朝权、余朝奎两兄弟是残疾人,家贫如洗,连鞋都买不起。张忠泽得知后,为他们买了鞋,又回家收拾了一大包旧衣服送给两兄弟。逢年过节,张忠泽都会带着东西去探望他们。

  “竹棍、锦旗、名号是老百姓送的,是对我工作的认可,每当累了、倦了想打退堂鼓的时候,我就会想想这些,只要身体扛得住,我还会继续坚持下去。”张忠泽笑着说。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