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专稿 翻开新的篇章,2012年的贵州省凯里市局(分公司)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创先争优”、“四帮四促”、“学习雷锋”、“二三五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有这样一位基层党员,为了带领着烟农脱贫致富在烤烟生产前沿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二三五三”的深刻内涵,成为基层爱岗敬业、干事创业的表率。他就是凯里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生产技术员刘军。
当我们见到刘军时,他正蹲在地里指导烟农烤烟移栽,详细地为烟农讲解着新技术要点:“拉绳再打窝,这样栽后烟株横竖成行,通风透光均匀,生长才会整齐一致。这小苗膜下移栽技术的好处就在于利用地膜覆盖保温、保墒,防止土壤水分蒸发,使大田烟株避开伏旱天气,促进烟株早生快长,提高烟叶产量、质量,所以特别注意要打大窝、打深窝••••••”。虽然现在才上午9点,但他黝黑的脸上已满是汗珠。“刘技术员经常给我们上‘田间地头课’,手把手地教我们种烟。你看他满腿的泥,和我们有啥差别,这哪像个干部啊?”一旁‘听课’的烟农笑着说道。见到我们,刘军不好意思地说:“一身泥,让你们见笑了。今年推广的小苗膜下移栽是一门新技术,技术普及得如何就看技术员的功夫怎么样,我是一名党员,理应作出表率多指导,再说新技术能提高烟叶质量,种烟的农民兄弟们又能增收了,这也是我最愿意看到的事情。”
刘军原本是复烤厂的一名机修工,2002年调到凯里市局(分公司)工作后才开始接触烤烟,一切都是新的东西,一切都得从头学起。为了尽快适应新岗位,帮助烟农种好烟多找钱,他除了参加单位组织的业务培训外,还积极利用闲暇空余时间自学。常常是,白天在烟田里仔细察看烟株长势,与烟农交流经验,在实践中汲取真知;晚上又挑灯苦读大量有关烟叶栽培、病虫害防治、科学烘烤等方面的书籍,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为了检验学习效果他经常是十天、半月的下乡蹲点,与烟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不断总结成败经验,并予以普及推广,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烟农。通过努力,他终于练就了一身真本领,成为凯里市的“烤房专家”、“烘烤专家”,曾承担凯里市散叶式烘烤、框式烘烤课题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说到烤烟生产,人人都知道这份工作是又苦又累,而凯里市地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土地分散、交通不便、烟农文化水平低更加剧了工作的难度。要想发展,烤烟技术员每天就得跟烟农、烟田打交道,一年四季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因此在烤烟生产技术员内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远看像烧炭的,近看像捡破烂的,仔细一看是烟叶站的”。前些年,和刘军搭档的还有两个同事,但是由于受不了这份苦,就买断了工龄。而他却凭着一份执着,在这岗位上一干就是9年。正是凭着他的敬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他担任炉山镇白腊村的烟叶生产技术员的7年时间里,白腊村也从最初几十亩的种烟面积发展到去年的300多亩,烟农收入节节飙升,如今白腊村种烟人家已全部住上了二层砖房小洋楼,成为了凯里市响当当的烤烟生产专业村。
刚从烟地出来,在育苗大棚旁我们遇见了烟农潘大哥,刘军立马提醒他,“老哥,我刚刚看过你家的苗了,已经可以着手移栽嘞,现在这天气白天晴晚上雨的,正是移栽的最佳时期,去年提前栽的那批烟效果你也看到了吧,抓紧移栽吧!昨天领的药会不会用?不懂的话一定要打电话给我。新技术要领掌握了没,还不太会的话就选块地,我来给你作示范。”潘大哥连连点头答应着。
为做到对每户烟农的生产情况了如指掌,及时跟进技术指导,刘军驻点期间每天都要到地里去查看烟叶长势,到烟农家坐一坐,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尽力帮助他们。今年大户王家平家计划栽种烤烟120亩,但由于去年遭受旱灾,所种植的农作物颗粒无收,家底也所剩无几,眼见口袋里所能购买到的烟肥款无法满足生产所需,王家平急得嘴角上火起泡。当刘军得知这个情况后,毅然掏出自家存款垫付了这笔烟肥款,解决了王家平家燃眉之急。正是由于刘军心牵烟农,情系烟农。他管辖的白腊村今年有8个组、34户农户种植烤烟,落实面积1131亩,与去年相比增加了3倍,其中50亩以上大户有5户,100亩以上的大户有3户,新修烤烟47间,准备组建专业合作社,该村烤烟生产也逐步向现代烟草农业的方向推进。
说到发动烤烟生产,刘军道出自己的工作经验来,他说:“每村都有一户或几户“种烟能手”,这些人对周围烟农的带动作用极大,往往是我们喊破嗓子,还不如让他们做出样子。今年三个大户在去年的基础上,扩大了种植面积,这不现在还有烟农跟我说要改面积,准备再多种几亩呢。前几天我们开展培训时,反复叮嘱烟农回来就要开始移栽,但是一直没人响应,这两天我发动大户移栽了几亩,这不效果一下就出来了,家家户户都争先恐后的开始忙着移栽了。”说到这些刘军就掩饰不住内心的欢喜。
晌午时分,大伙正忙着开饭,刘军又匆匆走了出去,他说今年是小苗膜下移栽技术推广的第一年,虽然开展过几期培训,但有些注意事项还是要再三叮嘱,刚刚去拜访的两家大户因下地干活没在,现在是晌午饭时间他寻思着大家应该从地里回来了。来到刘昌华家,刘昌华和他的妻子正围坐在炉灶旁吃饭,看见我们来,他俩站起身就准备给我们添饭。刘军忙说:“你们吃你们的,我们已经在准备了,这时候过来就是想给你们说说这膜下移栽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在刘昌华家,他告诉我们:“跟稻谷相比,种烟叶的收入确实是高很多,但难度也大得多,尤其是烤烟育苗、烟叶烘烤、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技术含量相当高,不过我们不用担心,因为有随叫随到的刘师傅。记得我刚栽烟的那几年,对烟叶烘烤不是很精通,加上又是新式大烤房,想烤好烟不是那么容易,我只好打电话向刘师傅求救,哪知他挂断电话立马就赶到了我家,并开始没日没夜地在烤房加煤、开窗排湿、检查烟叶烘烤情况,就这样带着我连烤了两炕烟,那年我家的烤烟不仅卖出了好价钱我也在他的帮助下成了村里的烤烟土专家。而刘技术员却在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一天都没有回趟家,穿在身上的衣服都馊了。”说到这里刘昌华声音有点哽咽,顿了顿他又继续给我们介绍道:“刘师傅是个热心肠,咱们村哪家有点红白喜事,他都亲自来帮助。去年我们遭了两次旱灾,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刘师傅是看在心里急在心头,不仅组织我们开展生产自救,还挨家逐户地查看灾情,并将灾情统计上报,及时给我们兑现烤烟灾害补贴,努力将我们的损失降到最低,我们真是打心底里感激他••••••”
时间就这样在刘军指导移栽、反复向烟农强调新技术要领的过程中一分一秒的过去。
临近傍晚,本以为忙碌了一天的刘军终于可以歇一歇了,突然不远处传来摩托车的马达声,待来人走到近前,才知道原来是相邻片区的两名技术员来找刘军调剂烟苗。忙了一天满脸倦容的刘军一听到要调剂烟苗,毫不犹豫地应诺着跳上摩托车与求助的技术员渐渐消失在去往后坝组的路上。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刘军,一个普普通通的烟叶生产技术员,没有华丽的衣衫来修饰自己,没有激昂的语言来表白自己,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来包装自己,然而,他用一颗最火热的心,最诚挚的感情和最朴实无华的行动,始终如一地关爱着每一位烟农兄弟,真情投入到烤烟生产之中。因为有他,因为有着一批像他这样的烟草人,我们凯里烟草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我们的事业才会越做越辉煌。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