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上见效率,质量可追溯,是今年福建三明烟区应用烟叶收购新模式后展现出的新状态。自2018年,福建三明烟区开始试点探索烟叶收购全程质量追溯信息化管理,经过三年实践,总结出了以“三码两卡”信息化应用为核心的烟叶收购新模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三明烟区去看看他们的烟叶收购秘笈吧~
近日,正值福建烟叶收购的“黄金期”,在三明市泰宁县下渠烟站门口,刚刚交售完烟叶的渠里村烟农邹功鹂听到记者想了解他售烟的情况,立刻来了兴致。
“这是我今年第三次卖烟了,这次卖了700多公斤,总共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当被问及收益情况,他笑呵呵地打开手机上的“金叶慧农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向记者展示了每批次交售烟叶的重量、等级、收入和均价等情况,清晰明了,数据喜人。
邹功鹂告诉记者,过去交烟可能需要半天时间,还得夫妻俩一起来忙,今年他一个人就搞定了,“现在交烟省心又放心!”
“规范、高效、数据化。”说起变化,泰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办主任白士忠实地感受了烟叶交售的全过程。
预约交售、候烟初检、专业分级、线上定级、自动司磅、成包赋码、调运出库……在整个三明烟区推广的烟叶收购全程质量追溯信息化管理,流程主要包括这七个环节。
在预约交售环节,烟站会根据交售计划安排进行预约专分,并提前制作交售烟农的专属二维码。
在候烟初检环节,烟农按顺序候烟,初检员组织初检,对符合专分要求的烟叶进行现场调度,将烟叶配送至相应分级组。
在专业分级环节,分级工对样进行专业化分级,分级完成后由质管员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装入烟筐,质管员通过扫码机将烟农二维码及分级组二维码信息一并导入相应烟筐的RFID卡;信息绑定完成后,烟筐输送至定级区。
到线上定级环节,评级员在定级区轨道上进行逐筐定级,并放置相应等级的RFID卡到烟筐内。不同烟农采用不同颜色的RFID等级卡区分。
下渠烟站烟叶收购现场。
进入自动司磅环节,定级完的烟筐进入司磅区,由过磅读写设备自动读取烟筐RFID卡和等级卡信息,自动称重。烟农、质管员、评级员、等级、重量等信息随之自动记录到收购系统内。
然后进入成包赋码环节,将同一烟农同一等级烟筐内的RFID等级卡放置在成包赋码机上读取相关信息,达到每包50公斤的标准后打印烟包二维码,并进行打包,按户成包、一包一码。
最后是调运出库环节,根据调运计划安排出库,仓管员通过扫码机逐包扫描烟包二维码进行出库操作,出库信息自动记录到收购系统内。通过扫码机或微信扫描二维码,可随时对烟包查询溯源。
通过以上环节,记者感受到了“三码两卡”(烟农二维码、分级组二维码、烟包二维码、烟筐RFID卡、等级RFID卡)操作带来的高效便捷。整个过程体现了信息化、规范化、智能化,这也是烟农更放心、更省心的原因所在。
据三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购销部副主任范兆烽介绍,自2018年,三明烟区开始试点探索烟叶收购全程质量追溯信息化管理,经过三年实践,总结出了以“三码两卡”信息化应用为核心的烟叶收购新模式。该模式到2021年推广到54个烟站,占比81%。其中沙县、永安、尤溪、泰宁整县推进。“自去年开展全程质量追溯以来,各烟站对设施进行了改造,收购流程更加优化规范,场地布置更加合理有序,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范兆烽说。
信息化带来了高效率。目前,三明烟区烟叶收购质量由可追溯到烟站、收购日期升级为可追溯到具体的烟农、主评员、定级员、质管员、等级及烟包流向等详细信息。
以下渠烟站为例,去年一天交售烟叶260~300担,今年则达到了300~350担。“不仅如此,因为收购单据由人工核对转变为收购系统自动处理,今年还省了两个工:一个写单员,一个仓储辅助工。”下渠烟站站长温余平告诉记者。
“码”上见效率,质量可追溯。这就是三明烟区如今烟叶收购工作的新状态。下午17:30,一天的收购任务即将结束,看着一包包带着“数码身份证”的烟包已被整齐码放,烟技员们露出了轻松的笑意。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