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其他 > 正文

“十二五”烟草科技创新成果汇总

2016年04月15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李扬
A+ A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十二五”期间,烟草行业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7390余项,其中省部级768项;获得省部级奖励科技成果376项,其中中国烟草总公司奖励成果139项,《全国烟草有害生物调查研究》获科技进步特等奖,《烟草介质花粉的研究及在种子生产中的规模化应用》获首个技术发明一等奖。全行业共获得授权专利13266件,是“十一五”的5.59倍,其中湖北中烟突破1800件,居行业首位;授权发明专利2834件,占21.36%,其中郑州烟草研究院532件。

  一、突破“九项关键技术”

  1.卷烟调香关键技术

  创建中式卷烟风格、烟叶质量风格评价体系,实现由质量评价向品质风格评价的升级,奠定中式卷烟香型品类创新的技术基础。

  香精复配自主调香迈向香精掌控自主调香、核心香原料自主调香,香精香料公开招标比例从不足5%提升到88%以上,实现“以我为主、由我掌控”的调香主体地位。

  2.卷烟制丝关键技术

  开发叶丝加料、新型烟梗膨胀成丝等一批原创性的特色工艺技术和装备,提升烟叶原料适用范围和使用价值,打造一批高品质、特色化、专属性的重点品牌制丝专线,增强了品牌核心制造力。

  3.再造烟叶关键技术

  再造烟叶生产制造、清洁生产、质量稳定能力大幅提升,车速、水耗、得率、能耗等主要工艺指标达到国际水准,实现再造烟叶工艺加工上水平。

  理化调控性、产品功能性、配方适用性大幅提升,在部分高档卷烟中的使用比例超10%,实现再造烟叶产品质量上水平。

  4.细支卷烟关键技术

  细支卷烟“求新、求变、求异”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品开发和品牌培育实现卷烟工业企业全覆盖。江苏中烟细支卷烟研发、设计和生产走在行业前列,湖南、河南等工业企业细支高价位卷烟实现突破。

  研制细支卷烟卷接包机组、滤棒成型机组、装封箱机组等成套装备,形成了细支卷烟设备国产化能力。

  5.烟草基因组关键技术

  成功绘制国际上第一套、也是植物基因组体量最大的一套涵盖绒毛状烟草、林烟草、栽培烟草基因组序列的精细图谱,构建了烟草表达谱和栽培烟草单体型图,占据并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逐步破解烟草优良性状与不良性状的遗传连锁,获得抗病、抗逆、品质、低害、农艺关键性状功能基因230多个,育成品种或品系18个,打通了从基因到品种的分子育种创新链条。

  6.超高速设备关键技术

  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成功研制16000支/分钟卷接机组、800包/分钟硬盒包装机组、600包/分钟软盒包装机组和1000米/分钟滤棒成型机组,形成了超高速系列化产品,打破国外烟机企业对超高速设备的垄断。

  7.降焦减害关键技术

  构建涵盖形成机理、影响因素、释放规律、降低技术、品牌应用等五个方面的综合技术体系。

  卷烟焦油量从2010年的11.9毫克/支降至2015年的10.4毫克/支,危害性评价指数从9.3降至8.5;盒标焦油量不超过8毫克卷烟、危害性指数不超过8.0卷烟销量分别达到696.6万箱和738.1万箱,比2010年增长7.3倍和4.7倍。

  8.烟叶绿色生产关键技术

  云南突破蚜茧蜂高密度繁育和大规模“收储运放”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商品化瓶颈。

  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实现在全国范围的推广,覆盖植烟面积达72%,并在大农业推广应用。

  湖北恩施创新研发烟草秸秆发酵技术,贵州遵义创新研发酒糟和秸秆发酵技术,实现生物有机肥规模化开发和产业化应用。

  9.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关键技术

  研究建立全国烤烟生态特征区划和香型风格区划,打破了传统浓、中、清香型局限。

  各产区建立了彰显烟叶风格特色的关键技术体系,形成了特色优质烟叶的风格定位、区域定位、品种定位、技术定位,提升了优质烟叶原料供给能力。

  云南、贵州开发介质花粉、井窖式移栽、小苗膜下移栽、散叶烘烤等先进适用技术并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全行业新培育品种48个,累计审定通过品种达到145个。

  二、打造“三大平台集群”

  1、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为导向,打造知识创新平台集群

  坚持稳定支持与竞争择优相结合,强化郑州烟草研究院的源头创新和支撑行业发展能力,组建上海新型烟草制品研究院,开启面向未来产业竞争新布局。

  坚持技术、平台、人才一体化发展,新建国家烟草基因研究中心、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和7个生物技术研究平台,夯实烟草生物技术研究基础。

  坚持行业需求和学科发展相结合,注重特色突破和统筹布局,新认定16家行业重点实验室,涵盖了烟草主要学科领域。

  2、以增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为导向,打造技术创新平台集群

  强化烟叶生产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新建5家省级烟草研究所,实现了年产烟叶100万担以上省级局全覆盖;烟叶生产技术中心建设实现30万担以上地市级公司全覆盖,其中8家通过行业认定。

  强化科技成果与产业应用的有效对接,建设3家行业工程研究中心。

  强化工业企业技术中心在行业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云南中烟技术中心面向全球布局研发体系,福建中烟技术中心通过国家认定。

  3、以增强行业科技信息支撑能力为导向,打造技术服务平台集群

  构建了共享开放的行业信息资源体系,知识产权服务信息平台面向全行业开放;科技文献类资源用户群实现了工业企业和年产烟叶30万担以上地市级公司全覆盖;《烟草科技》、《中国烟草学报》成为EI收录期刊。

  构建了协同高效的农业技术服务网络,建立行业烟草种质资源平台,为烟草品种培育提供了资源保障;全国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网络持续完善,为烟草病虫害防治提供了保障。

  三、强化产品质量管控能力

  1、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项,制修订国家标准18项、行业标准220项、总公司企业标准89项;现行有效的烟草类国家标准90项、行业标准595项、总公司企业标准97项。

  2、发布了许可使用797种、临时许可184种添加剂名单以及烟用材料、再造烟叶许可使用物质名单,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得到有效监控。

  3、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8家省级局质检机构和11家工业公司内控质检机构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评审。

  4、组建13家行业重点标准研究室,认定12家商业标准化示范企业,成立打叶复烤和卷烟营销两个分技术委员会。

  5、行业计量管理工作全面加强。

  6、认真落实《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卷烟包装警示标识和成分释放物检测方法验证工作稳步推进。

  7、各单位强化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卷烟和原辅材料质量稳中有升,卷烟产品质量未出现不合格情况,未发生质量安全事件,产品质量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四、完善“四大创新机制”

  1、完善开放式协同创新机制

  ●国家烟草专卖局加强与地方政府科技合作,与大专院校开展合作研究和人才联合培养;强化创新主体的开放联动和创新资源的融合共享,行业工商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共同承担重大研究课题,产学研合作研究项目占比达到50%以上。

  ● 郑州烟草研究院、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等与工商企业协同创新由单一的科研项目合作转变为平台共建、项目共研、人才交流等的全方位深度合作。

  ●以卷烟品牌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共建现代烟草农业科技示范园等方式,推动烟叶生产的工商研农全面合作。

  ●全行业共建成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个、联合研发平台110个。

  ●各企业内部建立了跨领域、跨部门的协同创新机制,成果水平、转化能力和科研效率明显提升。

  ●持续拓展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2、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畅通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营造各类人才安心工作、多作贡献的良好环境。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持续优化创新型人才队伍结构。目前,全行业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行业科技领军人才2名、学科带头人30名。

  ●全面推行首席专家制,行业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和首席专家33名。

  ●培养卷烟高级调香师和卷烟调香师65名、调香工程硕士96名,烟草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形成260人的团队规模。

  3、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建立由总公司、省级公司、地市级公司奖励组成的多层次行业科技奖励制度体系.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