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他们将“幸福课堂”开进工厂,让村民挣了钱又养成了好习惯!

2020年11月16日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作者:李平
A+ A

  深秋10月,四川省凉山州的烟农们刚刚完成了烟叶的采收和烘烤,四川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德昌复烤厂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烟叶复烤季,大量的用工需求,吸引了周围十里八乡刚刚忙完秋收的村民们。离家近、揽工门槛低,每月既能挣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又可以照顾家里,因此,能到复烤厂打工,成为很多村民的首选,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的村民都希望能在这里谋一份工作。

  △“幸福课堂”现场 /记者 李平 摄

  “走马路时靠右边走,穿过马路时走斑马线……”德昌复烤厂整选车间内,28岁的选烟工银保生手持教鞭,站在小黑板前,给台下10多名选烟工人宣讲交通知识。

  车间就是教室,台下的听众是由周围村民组成的选烟工,这就是德昌复烤厂党支部开展的“幸福课堂”,银保生也是这个课堂的讲师之一。

  银保生既懂彝语又懂汉语,是众多工友中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因此他被选为“幸福课堂”的讲师,在整选车间幸福课堂上开展双语宣讲,向工友讲授教工友写字认字、宣传基本法律知识、分享务农经验。

  银保生在上面讲,台下的工友们听得很仔细,并按照银保生的要求做好记录。

  △村民们在“幸福课堂”听讲 /记者 李平 摄

  48岁的丰阿呷坐在台下全神贯注的听讲,丰阿呷的家在距离复烤厂10多公里的大山上,由于没有文化,丰阿呷之前没有外出打工,一直在家务农,3年前她到了复烤厂上班。每个月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这对于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丰阿呷家来说,这些收入大大改善了她家的经济状况。

  “来德昌复烤厂上班之前,我不会识字写字,没有工作,只能在家砍柴,种植大麦和玉米,收入仅能维持一家人生计。自从2015年来到德昌复烤厂工作后,除了每个月能多挣3000元,还从‘幸福课堂’学习到了很多知识,现在我不仅学习到了很多生活技巧,还能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和写自己名字。”为了多学点知识,丰阿呷经常参加“幸福课堂”的学习。

  通过参加“幸福课堂”的学习,丰阿呷不仅会写自己的名字,一些简单的文字她也能认识了。如今,丰阿呷的两个孩子都已上大学,生活质量也逐步改善,丰阿呷相信通过自己双手的努力,一家人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和丰阿呷一样,只上过小学一年级的沙马呷布也经常到“幸福课堂”学习。“通过学习,收获不少,我们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都改变了不少,我们知道了不能随便丢垃圾,到城里过马路不能闯红灯,要走斑马线。”沙马呷布说道。

  德昌复烤厂支部副书记董以翠介绍,针对厂内工人劳动技能单一、文化水平低、沟通交流有障碍(不会汉语)等情况,德昌复烤厂在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的同时,“扶智”“扶志”相结合,自2014年组织开展“幸福课堂”以来,通过教授识字写字、学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生活技能等,累计帮助近500人脱盲,开展各类培训500余次。

  德昌县工会副主席张国强表示,四川省及凉山州提出把“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作为凉山脱贫攻坚的目标,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方方面面的学习和感染,将“幸福课堂”开进工厂,对村民们改变生活习惯、形成好风气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