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立足“种好烟” 聚力强基础

——云南昭通市局(公司)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
2020年06月29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杜星霖、刘秋恋
A+ A

  编者按 烟叶稳则行业稳。作为云南烟叶优质产区之一,云南省昭通市烟区始终将烟叶生产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近年来,昭通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坚持稳中求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生产方式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现代生产组织管理、生产经营设施为基础,形成了“11332”的工作思路,即打造一个品牌、围绕一个中心、保持三个稳定、构建三个体系、实现两个目标,努力提升烟叶品质。

  本期“亮点纵览”,聚焦昭通市鲁甸、镇雄、彝良三个烟区,展现昭通烟区推动烟叶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昭通市局(公司)打造优质山区生态特色烟叶,让烟农增收底气更足。

  做实每个种植小点,盘活整个生产大局,镇雄烟区紧密联系实际,让技术在土地生根。

  昭通市局(公司)多措并举,打造“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的烟区产业综合体。图为鲁甸龙树烟区千亩连片烟田。

  昭通烟区聚焦种植技术绿色化,实现标准化生产。图为彝良县烟农正在开展大田管理。

  鲁甸烟区:筑牢“压舱石” 做强“稳定器”

  6月22日上午,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树镇城郊。放眼望去,2000多亩连片烟田里,烟叶茁壮成长、生机勃勃。

  昭通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经理刘永军表示,烟区优质土地流失严重曾是困扰当地烟叶产业发展的问题。昭通市局(公司)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模式,大力发展“万担乡”“千亩村”“百亩片”,加快推进核心烟区土地长期稳定有序流转,为烟叶发展筑牢“压舱石”、做强“稳定器”,真正实现稳定核心烟区、稳定烟农队伍、规范技术标准和提高烟叶内在品质的有机统一。

  鲁甸县龙树烟区就是典型代表。

  鲁甸县局(分公司)负责龙树烟区片区服务管理的茨院烟站副站长翟朝礼告诉记者,作为2018年才开始恢复的重点烟区,他们结合现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将郊区很多荒废的土地重新利用起来,通过“政府+合作社+烟草”的流转方式,保证烟区土地的稳定性。

  “合作社流转土地期限为10年,10年后合作社优先续签租地合同。”翟朝礼说,烟农以“年付”方式向合作社支付租金,在烟草公司的指导下种植烟叶。

  翟朝礼说,新模式下,规模化烟叶种植给烟农带来更大效益。在龙树烟区,烟农的平均种植面积在110亩以上,有些种植大户的面积甚至在200亩到300亩之间。

  王忠贤是昭阳区布嘎回族乡花鹿坪村的一位烟农,20亩左右的烟田每年为他带来可观的收入。2018年,由于各种原因,王忠贤来到鲁甸新烟区租了110亩土地种烟。

  “在这里种烟,全是连片土地,整个生产过程几乎都是机械化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王忠贤笑着告诉记者,短短几年时间,自己租的烟田周围修好了机耕路、水窖、烤房等配套设施,政府每年给烟农土地流转专项补贴。如今,烟农增加的效益显现出来,王忠贤的烟田面积也从2018年的110亩增长到了今年的300亩。

  更为关键的是,规模化种植的模式,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帮助地方政府实现了部分劳动力的“稳就业”。翟朝礼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按每亩烟田每年用工17个计算,平均每户烟农支付给用工人员的工资在16万元上下。”

  除了新型土地流转模式外,新型职业烟农是昭通烟区的又一特色。

  在鲁甸古寨社区,烟农赵声万带着遮阳帽,穿着防晒衣,背着配好的农家肥气泵筒,在田间快速施肥。

  赵声万白白净净,衣着时髦,脸上总挂着微笑。他今年35岁,18岁就到外面打工。2018年,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赵声万返回家乡,种了135亩烟叶。

  “除了几个特殊环节,在烟站工作人员和合作社队员的帮助下,我基本上一个人就可以照看过来。”赵声万笑着说,如今种烟专业化服务水平越来越高,这几年,依靠种烟,家里盖了新房,换了新车,他非常满足。

  去年,在专业合作社的帮助下,赵声万在自家烟田里种了50亩烟后萝卜,收入大大增加。

  翟朝礼说,近年来,不少年轻人返乡种烟,通过多元化产业的发展,烟田亩产效益稳步提升;通过系统的职业烟农培训,他们逐渐成长为新时代烟农。

  “在解决了‘在哪里种烟’和‘谁来种烟’的问题后,我们将聚焦烟叶内在品质,立足于‘如何种好烟’,确保烟叶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着眼未来,刘永军有着更多思考。

  彝良烟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烟叶生产工作?

  云南昭通烟区的答案是:充分了解烟叶市场需求,发挥自身烟叶产业优势,提升烟叶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近年来,昭通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一方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特色质量、品牌效益,提高烟叶质量意识,彰显优良烟叶品质;另一方面,以卷烟品牌烟叶需求风格为导向,在努力提高实用技术到位率基础上,着力在植烟土壤保育、植烟环境保护、绿色防控等技术和管理上下功夫,凸显烟叶生产水平的均衡性、品牌需求的适配性等特点。

  以绿色为基底

  6月22日,记者走进昭通市彝良县奎香乡吉塘村。群山脚下,一片片烟田镶嵌于森林之间。

  “一片森林一片烟,片片都是生态烟。”彝良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局长、经理王文斌说,2018年开始,借助优越的自然条件,彝良县成为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STP(烟叶可持续发展)项目的示范点之一。

  “从育苗开始,每个节点都有专人来督促指导,让我们做好清洁工作;生产中,田间污染物都被100%回收。这几年,绿色生产已成习惯。”吉塘村烟农林富科告诉记者,再过几天,烟叶专业合作社就会有人来帮他们统一安装黄板、蓝板等。

  以STP为抓手,昭通烟区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始终遵循“集约、高效、生态、安全、优质、特色”工作思路,把绿色生产作为烟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保证烟叶质量安全。

  “每年,我们都会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协调工作人员培训、监督在每一个环节。”王文斌告诉记者,立足生态涵养,彝良烟区做了大量工作。

  一方面,严格落实隔年轮作制度,制定土壤保育行动方案,推广精制商品有机肥、堆沤施用农家肥等方式,聚焦种植技术绿色化;另一方面,制定绿色防控相关方案,构建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推广蚜茧蜂生物防治100%覆盖并辐射大农业40万亩,推广生物农药、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实现植保技术绿色化。

  “为了让相关措施切实落地,我们强化源头防控和过程监管,与农户签诚信种植公约、承诺书。”王文斌说。

  据了解,2020年,彝良全县育苗工场100%使用黄、蓝板防治病虫害,100%蚜茧蜂防治蚜虫,100%使用优质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进行烟苗移栽,100%种烟地块进行残膜清理回收。

  “今年,我们还规划1.2万亩以上种烟地块种植向日葵防治病虫害,以磷酸二氢钾、硫酸钾叶面喷施增加烟株抗逆性,对50%以上的烟秆进行回收利用,预计使用505座新能源烤房烘烤烟叶2.5万担以上。”王文斌说,以此为着力点,他们逐步探索构建绿色发展长效机制。

  以市场为导向

  在彝良县海子镇瓦厂村,记者看到,烟农方德才将肥料与水进行配比后,妻子田石美拿着带有刻度的舀勺,熟练地将肥料施到烟苗周围。

  “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有专人给我们演示,同时,在什么时间施肥、怎么施肥、配比多少,都有专门的方式方法。”方德才说,经过几年时间,这套流程他早已牢记于心。

  烟农方德才熟练掌握施肥流程,正是昭通市局(公司)推行的标准化生产模式的一个缩影。

  为什么要实施标准化生产?

  在昭通市局(公司)局长、经理刘永军看来,只有精准对接工业需求,才能真正实现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

  基于这样的逻辑,彝良县紧紧围绕云南中烟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卷烟品牌优质原料需求,全县种植K326品种,落实烟叶标准化生产管理,推广差异化适应技术,实行工商深度协同、整体联动、基地共建,努力打造彝良优质山区生态特色烟叶品牌。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昭通市局(公司)既对接工业需求,又根据实际组织生产。

  “在彝良,‘十里不同天’,不同种植区域有着相对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这就要求我们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更加精准。”王文斌介绍说,生态环境不同,烟叶田间长势长相标准不同;海拔高度不同,集中移栽节令不同;土壤墒情不同,移栽方式不同;光照条件不同,移栽行距不同;土壤肥力不同,营养平衡供应不同,而所有技术措施都围绕烟叶的成熟采收、质量均衡制定。<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