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金叶飘香助增收 幸福花开红土地

2019年09月24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石大阳、邓楚瑜、祝天猛
A+ A

  编者按 促进烟农增收,是烟草行业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服从和服务于脱贫攻坚大局的重要体现。8月25日至30日,由新华社云南分社、中央广电总台云南站、《云南日报》、《中国烟草》杂志、《东方烟草报》等行业内外媒体记者,以及行业骨干通讯员代表共同组成的采访团,深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昭通市、玉溪市,专题采访云南烟区扶贫攻坚、助农增收工作。本期“烟草视点”,让我们一起了解云南烟区推进“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守护洱海的美丽

  ——云南大理州局(公司)推广生态烟叶种植纪实

  石大阳

  在晾晒白肋烟的晾房改造成的菇棚里,大理州宾川县石崖烟农专业合作社员工正在采摘蘑菇。石大阳摄

  “世人都夸大理美,美就美在洱海水。”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是全省第二大高原湖泊。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洱海,这个大理人民引以为豪的“母亲湖”,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污染日益加重,蓝藻大面积暴发和聚集……洱海的美丽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今年1~5月,洱海全湖水质为Ⅱ类,近岸水体感观清澈,未发生规模化藻类水华。洱海水质的改善,与大理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的不懈努力、广大烟农的执著坚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生态种植:有机肥代替化肥

  近年来,大理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按照地方政府的统一部署,秉承“洱海保护、烟草先行”的理念,2013年划出200亩烟田,进行有机肥料代替化肥种植的试验,当年就取了成效,烟叶质量有所提升;2014年试验面积增加到500亩;2015年开始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000亩;至2017年,已全面采用有机肥料代替化肥种植。通过有机化肥的使用,大理州局(公司)探索出了一套技术成熟、产值提高的绿色种植经验。

  怎样引导烟农使用有机肥料?

  据大理市局(分公司)局长、经理苏治钧介绍,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政府进行源头控制,在洱海流域禁止销售化肥,同时,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不定期到田间地头抽查;另一方面,烟草部门坚决停止供应化肥,制定烟农考核办法,对违反者实行不兑现补贴及取消种植合同等处罚。尤为关键的是,通过宣传引导,广大烟农也逐渐转变了认识。

  李灿宇是大理市桥湾镇上阳溪村烟农,祖祖辈辈靠着洱海生存。2019年,他家种植烤烟7亩,全部实现有机肥种植。

  “对于有机肥,一开始我不是很接受。不过后来到处都在宣传要保护洱海,小孩从学校回来也给我讲,村委会建起了化粪池,设置了统一回收垃圾的垃圾桶,烟草公司经常组织我们烟农开会,详细解释为什么要使用有机肥,慢慢地我也感觉到使用有机肥是对的。”李灿宇说,“作为大理人,我很骄傲,我用我们农民能做的保护了母亲湖。”

  土地流转:三种模式两步走

  按照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提出的“以土地流转促进烟区稳定,推动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结合洱海保护“七大行动”,2018年,大理市苍叶烤烟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在洱海西岸流转土地1万亩,开启了“以土地流转促进烟区稳定”试验示范工作。

  先是选定不同区域,合理采取“合作社统一流转、合作社+专业公司、合作社组织职业烟农自行流转”三种模式进行土地流转;然后分两步走,第一步视田块、前作的不同,先支付一个季度的租金,第二步是全面完成烤烟计划后,签订9年的长期流转协议。

  “3月27日开始落实省里土地流转的精神,到4月20日我们基本上完成了1万亩的土地流转。”苍叶合作社理事长刘伟介绍道,“时间紧、任务重,这中间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海西农民大多以家庭为单位种植大蒜、玉米和蔬菜,苍叶合作社通过前期动员宣传、摸底调查,挨家挨户做工作介绍洱海保护的必要性。

  刘伟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古生村的杨丽花家。一开始她家是坚决不同意流转的,后来我们了解到,她家的2亩地种植了卷心菜,一个多月后就可以收获了,当时已经接了收购订单。经过研究,我们合作社决定等卷心菜收购后再进行土地流转,这样农户和我们都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结构调整:培育生态种烟理念

  洱源县是洱海的发源地,洱海一半左右的水都由洱源流入。源头治理,尤为重要。

  大蒜是洱源县历史悠久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广,但污染较为严重。2018年,洱源县出台政策禁止种植大蒜,这给原本有着12万亩大蒜种植面积的洱源县来说,无疑是一场农业结构转型的战略之变。

  为什么会选择烟草作为替代作物?

  “保护与发展要并重、并优。”洱源县副县长龚红松说,“烤烟价格稳定且有补贴,而且烟草公司推广生态烟叶种植,组织化程度高,所以此次产业结构调整选择了种植烤烟。”如今洱源种植烤烟4.31万亩,2019年预计烟农收入可达2亿元。

  “万事开头难,之前我还在忧心,直到交烟后我心里才踏实。”在种植烤烟之前,洱源县梅和村村民杜松良家一直是以种植大蒜为主,但是产量不稳定,销售没保障,收入时多时少。2019年,全县启动“零大蒜种植行动”,他选种了20亩烤烟,预计今年能有16万元的收入。

  “烟是我们的,但是好像他们的一样。”作为一名新烟农,杜松良感触颇多,他说这一切要感谢政府、感谢烟草公司,还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石所烟叶收购站技术员宋技泽。宋技泽给予了杜松良全流程、各环节的指导,经常冒雨去田间查看烟叶,让杜松良很是感动。

  “种烟这条路方向对了,走顺了,以后会更好。”杜松良充满期待地说。

  废料处理:种植地膜全回收

  祥云县城川烟农专业合作社开展烟用地膜回收工作,烟草公司按每亩烟田50元给予补贴,其中30元补贴给合作社用于组织地膜回收、打包、运输等服务,20元补贴给烟农,并在签订种植合同时约定每亩烤烟回收废旧地膜不低于8公斤。

  在补贴政策的保障下,2018年,大理州烤烟种植地膜回收量在660吨左右,回收率达到了100%。目前,州政府正与合作社积极洽谈,拟在烟用地膜回收的成功做法上探索扩大收购范围,有效处理农业废料,转废为宝,进一步保护农业生产环境。

  保护洱海,人人有责。大理州局(公司)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实行生态种植、开展土地流转、实施结构调整和废料回收利用实现了洱海流域农业的绿色生态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洱海保护和绿色发展共赢的新路子。

  乌蒙深处有担当

  ——云南昭通巧家县局(分公司)依托烟叶产业帮扶底里村纪实

  特约通讯员 邓楚瑜

  昭通市昭阳区守望乡水井湾村烟农正采摘烟叶。彭志军摄

  乘车从昆明出发,沿高速公路行驶3个多小时到达巧家县。随后,汽车出县城,顺着金沙江往西走,沿着“Z”字形的崎岖山路向山顶行驶2个小时后,便到达了底里村。

  远处云雾环山,村边树林茂密;一座座卧式烤房边,砖混结构的民居错落有致;水泥道路宽敞干净,不少农用车、小轿车停在路边。谁能想到,底里村这座美丽的村庄,2017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属于典型的贫困村。自2016年被发展为新烟区后,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通过发挥烤烟产业的支撑作用、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助推区域脱贫,为当地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难啃的硬骨头

  曾经的底里村有多穷?

  “以前家里很长时间吃不上一次肉。最怕娃娃开学,因为要到处去借生活费。”谈起以前的生活,底里村职业烟农李龙友如是说。

  缓行于底里村,村中许多新建的小洋楼旁边,多半是年代久远、简陋破旧的土坯墙老房子,有的甚至还是茅草屋顶。一新一旧的住房,静静诉说着底里村的变迁。

  底里村地处乌蒙山深处,平均海拔超过2400米,2016年时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6户,此前的主要经济作物为马铃薯、玉米等。除去成本,每亩地每年仅有300~400元纯收入,村民的生活很清苦。

  “过去在村里收缴养老和医保等费用,每人一年100元,喊破嗓子也没有几个人来交。村里组织工作队上门服务收缴,不跑十几趟根本完不成任务。一些人家实在凑不出钱,工作队队员帮忙垫付,有的一垫就是好几年。”底里村党总支书记普培宗说。

  在贫困面前,底里村的乡亲们从来没有低过头。多年来,李龙友几乎每天都要劳作十几个小时,有时半夜就起来割草喂牛、挖马铃薯,只为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一点。

  “村委会前些年组织村民种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但因为气候和环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