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之翼

--青州所宣城试验基地助力烟农增收工作纪实
2019年07月24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张萍
A+ A

  夏日的皖南,草木繁茂,生机勃勃。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宣城试验基地管理处处长许立峰正忙着将翻晒好的油菜籽装车,他要将这些油菜籽送到小镇上的榨油坊,压榨出香喷喷的双低菜籽油。

  “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汉中院士选育的双低油菜品种,这个品种榨出的菜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芥酸含量为零;可以一菜多吃,吃油菜苗、油菜薹,榨菜籽油;适合机收,节约用工成本,经济效益比较高。”许立峰介绍,双低油菜是他们团队今年新引进的试种品种。

  2017年,青州所来到宣城市杨柳镇新龙村建立试验基地,先后规划建设生物工程种苗繁育中心、名优特作物资源圃、特种水生作物研发区、烟草创新利用研发区、道地药食同源作物研发区。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之翼。一项又一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移植到田间,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

  俯身下田,为疑难杂症“号脉”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农业生产领域出现新课题。安徽皖南是全国太子参三大产区之一,太子参种植适宜当地生态,种植历史悠久。农户每年自留种,种苗感染病毒病比较严重,种苗残留病毒病,就会在第二年影响太子参的产量和质量。2017年宣城试验基地建设伊始,青州所的专家们走进田间,直接为农户排忧解难。

  “这边是超净工作台,主要进行组培操作,我们将太子参的茎尖分生组织在无菌条件下放在培养基中,再放到组织培养室进行培养。”植物功能成分研究中心美国海归博士张洪博攻克了技术难关,成功实现太子参组培脱毒育苗,解决了太子参种苗带毒的问题。这一消息让当地百姓满心欢喜。

  “我在田里进行对比试验,把脱毒的种苗和当地的种苗进行对比,本地留种发病率达到90%以上,特别是在重茬的田里。而种植脱毒的种苗,田间发病率降到非常低的水平,亩产量得到很大提升,每亩增收可达5000元。没想到种地也能种出名堂,没想到能跟博士专家交上朋友。”沪皖科技园区“烟+太子参”产业种植户杨善林高兴地说。

  “要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这才是科技的价值。”长三角生物功能产品研究院项目工作负责人、青州所植物功能成分研究中心主任刘新民说,“试验基地建在农村,能更好地孵化产业,将新资源、新功能、新技术、新产品实现本地化,再苦再累也值得。”

  像这样把科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科研工作者,在宣城试验基地还有很多。副研究员刘艳华是药食领域专家,针对皖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她带领团队多次实地调查分析和反复实验,挖掘出马兰头、紫背天葵等适宜皖南生长的药食同源作物,引进丹参、玉竹、香柳蒿等外地新品种。副研究员闫宁博士试验开展浅水莲藕、菰米等水生作物的研究,把自唐代就退出历史舞台的野生菰米实现恢复性种植,还在菰米水域应用养鱼、养鸭等综合种养技术,实现双增收目标。

  新奇特优,培育高效经济作物

  “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土地流转后的规模化经营一般会选择种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而这要充分摸透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以及价格规律。”这是青州所团队专家的共识,检验基地工作成败的标准就是市场。

  基地管理处的孟霖博士主攻金线莲高效繁育及无土栽培技术研究。金线莲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对保护肝脏、预防癌症效果显著,质量上乘的金线莲一公斤市场价格过万元,亩产值突破30万元。金线莲非常娇气,对生长条件要求非常苛刻,不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茎腐病等病害频发,不适宜的湿度条件下生长缓慢,而且当前种苗成本居高不下,大田生育期在6个月以上的金线莲才具有药用价值,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它的产业化发展。2018年,他们通过组培技术解决了金线莲繁殖问题,2019年他们研发了专用的基质和营养液,尝试水培和气雾栽培技术。

  “金线莲喜阴喜湿,我们研发的这套特殊设备由喷淋控制器、营养监测仪、水泵、营养母池、导管等多组件组成,利用流速大、压强小的原理制成,通过营养液的自动循环和自动加配,实现智能化条件下的金线莲栽培及扩繁。这套技术已经研究得比较成熟,可迅速进行产业化运用。”孟霖介绍。

  “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将充分发挥技术孵化优势,为烟农选择高效作物品种,提供优质种苗,研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新技术、新产品并加快推广应用。”许立峰总结道。

  优胜劣汰,适合的品种才是最好的

  “在特种功能作物资源圃的种植品种中,有些是皖南地区的特有资源,例如泥豆、虎杖、金丝皇菊等;有些是从外地引进的品种,像羽扇豆、救心菜;有些是我们选取的潜力功能作物,能够与烟草生产密切结合,像菰米、荞麦、薏米等。但是,通过前期栽培试验发现,有些品种不一定适宜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植物功能成分研究中心博士袁晓龙介绍。

  “2017年,我们试验种植花烟草,它是茄科烟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跟烟草沾亲带故,喇叭状的花朵,颜色也很丰富,十分适合做园林花卉。花烟草喜欢温暖、向阳的生长环境,它不耐寒,野外生存条件下很难度过漫长的冬天。2018年,我们试验种植了有‘植物脑黄金’称号的印加果。印加果是热带雨林的油料作物,在玻璃温室大棚种植虽然能长出茂盛的叶子,开出粒粒小花,但不能正常结果,没有使用价值。金铁锁、云木香、羽扇豆、荞麦、薏米,像这样‘水土不服’的特种功能作物还有不少。”与袁晓龙联合承担试验项目的皖南烟叶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査道喜介绍。

  “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并不能马上实现效益变现。我们正在与皖南烟叶公司开展全方位合作,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以基地为依托,尽可能把有开发潜力的、技术比较成熟的农产品推荐给合作方,再提供给农户扩大种植规模,进行产业化运作。2019年,我重点研究泥豆、紫苏和金丝皇菊这三种农户种植反馈比较好的经济作物。就拿泥豆来说,它氨基酸含量特别高,口感鲜美,提取药用成分可以治疗帕金森症,还具有改良土壤的功效,可以作为重要的烟草轮作作物。”袁晓龙指出。

  “在向青州所学习功能作物生产技术的同时,我们也会聚焦市场价格比较稳定、种植户比较满意的特种作物,开展轻简化生产技术和深加工工艺研究,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多元化产品的产业化开发。”査道喜说。

  “助力烟农增收,需要发挥科技主力作用,要将科研课题与田间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研发成果用于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让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出致富果。”青州所副所长张忠锋说道。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