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烟叶产区高质量发展,既要促进产业发展,也要促进烟农增收。截至今年2月底,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已培育出亿元以上规模烟农增收多元化产业3个、5000万至1亿元规模产业3个、1000万至5000万元规模产业3个、500万至1000万规模产业4个。
近年来,云南省局(公司)服从和服务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大局,积极响应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号召,围绕自有品牌、自建渠道,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烟农增收,着力构建烟叶主业与辅业多元增收新格局和烟叶高质量发展工作新机制,打造烟农增收新优势。
“我们积极探索构建烟农增收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自主品牌,构建自有渠道,形成烟叶主业与多元化产业互促发展的新格局,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努力实现‘烟叶强、烟区美、烟农富’,共同绘出烟农增收新画卷。”云南省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李光林说。
做稳主业——筑牢增收根基
烟农增收的前提是烤烟主业的稳定。稳定优质核心烟区是烟农增收的产业发展根基。
为了稳定优质核心烟区,云南省局(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好田好地种好烟,通过稳定烤烟主业促进烟农增收。
“借助土地流转,我们烟农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了。往年起垄时,一个工只能干3分地;现在使用大型农用机械设备后,一个工人一天干20亩地没问题。”刘利斌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湾桥村一名有着17年种烟经验的铁杆烟农。土地流转后,他的10亩烟田就在洱海附近,他对去年的种植情况十分满意。
苍山脚下、洱海岸边的万亩烟田,微风吹过,连片烟田如同碧绿的海洋,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上万亩土地通过流转,成为云南大理烟区保障烟叶生产的坚强基石。
“现在,我们与昆明一家农资公司合作,引进无人机喷洒农药,使烟农施药成本降低一半。”大理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经理汪勇介绍,去年,大理市海西万亩烤烟土地流转核心试验示范区比非土地流转区域平均亩产值增加110.8元。
稳定烤烟主业促进烟农增收离不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深入推进。去年,云南省局(公司)整合各项政策资金,投入21亿元资金用于扶持烟农生产、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其中产前投入扶持资金16.9亿元支持烟农生产;安排基础设施补贴资金4.1亿元,重点推进烟田水利设施和新能源烤房建设。同时,他们积极推进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完善全覆盖专业化服务体系,促进烟叶生产减工降本增效。
2018年,云南省局(公司)采取稳定特色烟叶种植规模、强化科技兴烟等一系列措施,切实提升烟叶品质。
他们全力构建以“合作社为载体、职业烟农为主体、专业化服务为支撑”的烟叶生产组织模式,落实烟叶标准化生产技术,着力提升烟叶生产技术水平;围绕烟叶价格,严格落实留叶标准,引导烟农全面清除不适用烟叶,优化烟叶等级结构;增强服务意识,全面推行“精准约时定点定量交售”和专业化集中运输制度,烟农每次到站(点)交售烟叶时间控制在两小时内,进一步提升烟农满意度。
此外,云南省局(公司)还通过绿色兴烟,打造绿色生态烟叶品质新高地。他们在云南全省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2018年,化肥亩均用量较2017年减少5%,化学农药亩均用量同比减少7%以上,推广应用生物质燃料等新能源烤房2.3万座,回收地膜面积433万亩。
有没有“获得感”,关键看“钱袋子”有没有鼓起来。2018年,云南全省烟农户均售烟收入3.6万元,同比增加3440元,增幅11%。
多元增收——跳出“烟”字做文章
“去年,我家流转的100亩烤烟烟后全部套种秋豌豆,仅秋豌豆就卖了40多万元,在烤烟丰收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份收入。”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乐秋乡东升村烟农何玉对记者说。
为充分利用好冬闲烟田资源,大理推行烟田套种豌豆的模式,利用烟田的烟秆作为豌豆的攀附物,剩余肥力供豌豆生长,一年种植两季经济作物,进一步增加烟农收入。2018年,全州烟田套种秋豌豆10万亩,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纯利润达2.3亿元。
近年来,云南省局(公司)积极引导烟农专业合作社延长产业链,在做精做强主业的基础上,加强与龙头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引导鼓励合作社利用闲置育苗大棚、密集烤房、农机具等开展多元化经营,探索以烤烟主业、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促进烟农增收。在合作社的组织下,烟农积极开展烟后高原特色作物种植,烟农增收多元化产业培育成效显著。
在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于2013年引进高原木耳产业,引导烟农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探索高原特色桑木耳种植体系,打造“高原云耳”品牌,开创了烟农增收新局面。
“经过探索发展,2018年,我们的木耳销量48万公斤,销售额3400万元。”石林县局(分公司)局长、经理朱艳梅介绍,2019年,他们将指导烟农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依托合作社建设黑木耳立体种植大棚150个,进一步推动烟农增收。
据介绍,石林木耳产业共聘用烟农用工4万多个,带动烟农增加收入410万元,成为当地烟农增收致富新产业。
立足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并取得显著成效,昆明石林烟区仅是一个缩影。
保山烟区依托龙川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着力打造“龙江细红软米”和“龙江稻花鱼”两个高原特色农业品牌;文山烟区依托“三七、辣椒、八宝米”三大产业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七乡金叶”烟农增收品牌……
目前,云南全省已利用烟田273.7万亩开展多元化经营,实现总产值29.9亿元,净收入15.2亿元。借助育苗大棚、密集烤房、烟用农机三类设施和地膜回收、生物质燃料生产、烟蚜茧蜂繁放等烟叶延伸产业增加多元化经营收益,全省全年实现每户烟农非烟产业增收2900多元。
“我们通过探索‘合作社+烟农+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电商平台’等联合发展模式,引导烟农结合当地特色套种青豌豆、蚕豆、优质稻米等烟后作物,并联系地方龙头企业签订订单开展合作,为产品打开市场销路。”云南省局(公司)烟叶处处长杨跃说。
体系突破——打好增收“特色牌”
品牌是烟农增收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云南烟草商业深度挖掘各地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增收产业项目优势,以“高原、生态、绿色、独有”进行品牌定位,精心培育“云香庄园”“云香印象”两个统领烟农增收的地理标志产品,积极打造自主品牌,加快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进程。
以大理州局(公司)为例,他们引导全州烟农专业合作社组建大理州云香萃烟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培育多元产业集约化经营新型主体,构建联合社“云香”系列自有品牌。
“自2018年12月21日开始接单以来,截至2019年2月底,烟农增收产品销售订单已超过1万单,累计销售金额突破300万元,增收产品品牌进一步打响。”大理州云香萃烟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李海波高兴地说。
“助农增收产品要想取得持续良好的市场销售状态,必须扩大助农增收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杨跃告诉记者,云南烟草商业还将积极推动云菌、云药、云花、云粮、云菜和云果等地方特色农特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培育以“云香庄园”“云香印象”为母品牌,“旭润庄园”“玉溪庄园”“润色添香”等为子品牌的烟农增收自主品牌。
自建渠道是促进产品销售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云南省局(公司)积极推进产销渠道构建,以订单式生产、订单式销售为主,统筹利用卷烟物流网、烟农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电子商务,确保产品不但产得出,更要卖得好。
围绕渠道自建,大理州局(公司)以联合社为主体,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线上”,他们搭建“云香大理”电商平台,拓宽增收产品销售渠道。“线下”积极挖掘自有卷烟零售渠道分销潜力,建立“卷烟+烟农增收商品”实体店,提高对终端市场的掌控能力。
面向全州卷烟零售客户,他们在电商平台增设“卷烟零售终端商城”订货渠道。同时,他们完善卷烟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对卷烟零售客户的增收商品订单实行“卷烟+烟农增收商品”融合分拣配送,充分发挥卷烟自有渠道对增收商品的促销带动作用。
“新时期云南的烟农增收工作整合了各项资源和要素,初步形成了‘二产连接一产撬动三产’的全产业链融合格局。今后,我们将继续围绕建设高质量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目标,着力在‘产业融合、品牌自有、渠道自建’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利用好资源优势打好‘特色牌’。”李光林说。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