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华龙网报道 记者从重庆市彭水县人民政府网获悉,在位于彭水县润溪乡白果村的喜润烤烟种植合作社里,十几名工人正忙着培育烟苗。“我们采用的漂浮式育苗具有细致、精准的特点,培育出的烟苗根系发达、抗病力更强。”喜润合作社经理石发扬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共培育了1900万株烤烟苗,可供移栽13570亩烟田。
烟草种植不但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一项技术型产业。作为“老烟区”之一的彭水,近年来,彭水以技术为支撑,从育苗到栽种,为烟农提供“一站式”技术指导,不仅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还让烟草产业成为当地不少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新式育苗提升壮苗比例
每年立春过后,便是烤烟育苗时节。据石发扬介绍,在十多年前,烟草播种与传统农业播种方式相同,就是由烟农将一颗颗种子撒播到地里,分散育苗,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效率低下、成本高。
这两年,彭水县引入漂浮式育苗,由合作社统一培育烟苗,再分发给烟农。重庆日报记者在温室大棚内看到,工人将装有轻质育苗基质的穴盘漂浮于水面,穴盘上整齐排列着几十组孔洞,每个孔洞相当于一个营养窝,正好可播种一粒烟苗种子。
“这种育苗法培育出的壮苗比例高,种出的烟叶质量也更好。”今年50岁的唐猛是白果村种烟大户,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烟草种子只有米粒大小,按照传统的分散育苗,烟农很难将一颗种子精准撒播到一个营养窝里。过去,在烟叶播种培育阶段,他往往要进行多次补栽。尽管如此,烟苗生长依然参差不齐,等到收获时节,烟叶品质自然大受影响。
采用漂浮式营养穴盘培育出的烟苗不仅长势整齐划一,而且壮苗率也比过去提高了4—5倍。去年,他一共种植了100多亩烤烟,平均每亩增收300—500元。
“漂浮式育苗适用于大面积种植烤烟的烟农,目前,已惠及全县2000多户烟农。下一步,我们还将对该技术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彭水烟草分公司润溪工作站副站长李涛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以虫治虫促进烟叶稳产稳收
烟叶要想稳产稳收,防治病虫害是关键。这几年,润溪乡村民余开龙正学着培育蚜茧蜂,今年,他将使用“以虫治虫”的方法来防治让所有烟农都颇为头痛的烟蚜虫。
烟蚜是蚜虫的一种,依靠吸食烤烟叶片、茎秆的汁液生长。烟蚜大量繁殖还可传播病毒,使烟叶感染花叶病。过去,烟农们防治烟蚜多使用化学农药,虽然见效快,却破坏了土壤肥力,而且农药残留在烟叶上还会影响烟叶品质。
为解决这一难题,彭水县在市率先推广起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余开龙所在的润溪乡便是试点乡镇之一。李涛解释称,蚜茧蜂是烟蚜的天敌,雌蜂将卵产于烟蚜体内,其幼虫利用烟蚜的营养物质生长发育,最终导致烟蚜死亡,形成僵蚜,成蜂羽化后又寻找新的烟蚜产卵、寄生,形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每年,当地烟农会选取繁蚜量高的烟叶培育种蚜,当单株蚜虫量达150—200头左右时,进行接蜂,形成僵蚜。李涛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每个育苗盘的繁蜂量在1.5万头左右,1头茧蜂一生能在250头蚜虫内产卵,平均6—8天便可更换一代茧蜂。如此算来,要防治烟蚜,每亩烟地只需放置1—2盘带僵蚜的烟苗即可。
去年,彭水县使用蚜茧蜂生物防治面积达18.58万亩,病虫害发生率较传统防治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
科学改土让烤烟种植更生态
彭水县地处武陵山区,很久以来便有种植烤烟的传统。可由于长期施加化肥,造成土壤板结,保湿、保肥力低,严重影响了烟叶种植效能。如何改良土壤,使植烟环境更为绿色、生态,是当地烟农盼望解决的难题。
在润溪乡喜润合作社肥料厂,重庆日报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将收集的牲畜粪便进行发酵处理,加工成农家肥,然后打包运输。这里是彭水县最大的一家农家肥加工基地,每年生产的2万吨农家肥可滋养周边5万多亩烤烟。李涛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以润溪乡为例,近年来,他们以农家肥为节点,通过“绿肥+烟叶+农家肥”的种养循环模式,一举解决了粪便处理、秸秆焚烧、土壤保育等多个难题。去年,彭水县烤烟种植施用农家肥亩用量由原来的100公斤增加至150公斤。
与此同时,他们还大面积推行“绿肥”种植。每年烤烟收获后,烟农便会在烟田里撒播胡豆、油菜作为“绿肥”。来年春季,再将“绿肥”的秸秆翻压还田,以增加土壤肥力。
“没想到,用绿肥种出的烟叶品质更好。”种烟大户唐猛感慨道,过去,由于土壤肥力下降,他种植的烟叶品质越来越差,在烟叶分级收购时,卖不起价。前年,他首次尝试“绿肥”种植后,不仅烟叶品质逐年提升,而且土壤也更加肥沃,实现了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县累计进行“绿肥”种植的烟田共有1.04万亩,有效提升了种植效能。据统计,去年,烟叶的中上等比例较三年前增加了9个百分点,使烟农每亩增收800多元。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