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烟草行业为着佤族烟农的期盼,在这古老、神奇的阿佤山里,描绘着一幅美丽多彩的佤乡画卷。云南省临沧市的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阿佤山的深处;沧源县的岩帅镇,近年来因种烟而致富,是小有名气的“金叶重镇”。
岩帅镇,真实面貌并不像名字那样“帅”。这里地处阿佤深山。因为山高路险,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较差,岩帅曾是一个“种一山收一箩”“只能咽菜吃糠”的特困山区。
由于岩帅“边、少、偏、穷”,所以成为临沧烟草人进行产业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
现代烟草农业的强劲春风吹进了阿佤山。烟草行业为着佤族烟农的期盼,在这古老、神奇的阿佤山里,描绘着一幅美丽多彩的佤乡画卷……
佤族兄弟靠种烟盖起了新房子、供出了大学生、买上了小汽车。
“这几年,每年种烟都在30亩左右,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10万元的收入,在种烟之前,是做梦也不敢想的!”岩帅镇建设村13组烟农陈搞社说起种烟,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是烟草人铺好了致富路,种出了金叶子,阿佤山寨才有了今天的好光景。”
近年来,在烟草部门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下,岩帅人真正是“种出了金叶子,甩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
从2009年开始,临沧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新烟区开发中,把加快发展优质生态烟区与岩帅地区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加强对特困村寨的产业扶持,取得了显著成绩。
陈搞社的致富故事只是岩帅镇大变化的镜头之一。
“烟叶是阿佤山区重要的‘造血’扶贫产业,烟草产业是岩帅镇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岩帅镇镇长李荣军说道。
据李荣军介绍,2009年岩帅镇开始推广烟叶种植,当年全镇共种植2427亩,到2015年,种植面积已经达到9902亩。从2009年到2015年,岩帅镇的烟叶生产总产值从382万元增至2597万元,亩均产值从1574元上升到3386元,烟叶种植户从700多户增加到2448户。
一片金叶富了岩帅,富了佤乡。
“许多佤族兄弟靠种烟盖起了新房子、供出了大学生、买上了小汽车。”李荣军说。在这位佤族乡镇干部看来,烟草种植不仅让烟农增收,还让财政增收。他认为,这几年岩帅镇从一个“穷乡”变成了“富镇”,与烟草系统的大力帮扶密不可分。其中,烟水工程建设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惠及了整个阿佤山区,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最好的路是烟路,最让人放心的工程是烟水工程,最漂亮的房子是烟农家的房子
“以前,阿佤山人只晓得种苞谷、苦荞等,贫困就像阿佤山老林里的苦藤,缠得紧、割不断。”岩帅镇烟农陈赛陆说。
几年里,陈赛陆亲眼见证了烟草人是怎么把“致贫苦藤”变成“致富长梯”的。他说,前几年县里的干部和烟草人进山来,包村、包户、包地块,手把手地教、心贴心地帮,直到教会大家种烟为止。有一些技术要求高的环节,烟草部门还组织了育苗、烘烤专业化服务队,让对学技术“发昏”的烟农们长舒一口气,省了不少事儿。
光是轻松种烟还不够,能不能致富关键还得看效益。
2009年,是陈赛陆种烟的第一年,他种得特别认真。一季烟种下来,年底一算账:一亩毛收入达到4148元。
“4100多!嗨!”陈赛陆使劲拍了一下大腿,“这一亩烟可是胜过种五六亩苞谷了!”从此,他“迷”上了种烟。2015年,陈赛陆种了28亩烟,纯收入10万元以上。
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陈赛陆们”也很难多年坚持种烟。
在岩帅,最好的路是烟路,最让人放心的工程是烟水工程,最漂亮的房子是烟农家的房子。穿行在岩帅镇的烟区里,四通八达的烟路、纵横交错的烟水配套沟渠管道、鳞次栉比的密集式烟叶烤房、错落有致的幸福家园,都让人心生感慨……
据沧源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办公室主任夏金玉介绍,2009年以来,烟草部门已经累计投入1354万元,重点建设岩帅团结片区基础设施,先后新建管网工程2件,长116.65千米;蓄水池10个,总容量635立方米;卧式密集烤房361座;扶持烟农购买微耕机2800多台(套),极大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
种烟,还要有因地制宜的一套成熟模式。李荣军介绍说,以前阿佤山地区的农民只种苞谷、苦荞等,收入较低。如今,经过几年的探索、调整,烟农们收获烟叶后还能再种一季冬苞谷或冬苦荞,折合下来每亩毛收入达七八千元。
如今,岩帅镇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已经从2009年的2739元上升到7000多元。烟农富了,烟村美了,岩帅“帅了”,昔日的特困山区变成了今天的“金叶重镇”。
“现在是冬闲,不少烟农正忙着盖新房呢!旧寨换新颜,烟草行业功不可没。”采访结束时,李荣军重复说道。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