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四川具有悠久的烟叶种植历史和良好的烟草农业生态条件,拥有包括烤烟、晒烟、白肋烟、香料烟等在内的多类型烟叶。其中,凉(山)攀(枝花)地区典型的“清甜香”风格在全国非常有名。早在2009年,四川“清甜香”型烟叶就通过农业部审核,获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
今年年初,在部署烟叶生产工作时,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着重强调,秉承“诚信为本、质量为重、特色为要”理念,努力实现“规模种植上水平、基础设施全覆盖、减工降本显实效、特色烟叶放光彩”。
关注特色烟叶,发展特色烟叶,遂成为四川烟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更加突出“清甜香”风格特色,提高四川烟叶核心竞争力。
回顾四川烟叶发展史,川烟人从未停止过对特色烟叶的探索与开发,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特色品种育起来。从2000年开始,四川加大了特色品种开发力度,在凉攀地区培育适宜当地环境、具有独特清甜香韵的“红花大金元”,受到工业企业青睐。同时,与国内具有育种资源优势的科研院所合作,发挥科研主力作用,从种源材料、育种技术等层面强化育种研究,实现了四川特色品种选育的突破。
先进技术用起来。经过多年推广,四川烤烟和白肋烟产区漂浮育苗比例已达100%,达州、德阳等晒烟产区也在快速跟进,“淘汰落后小棚、发展中棚大棚”措施也已落地。同时,扎实推进“沃土工程”,凉山、泸州、广元等烟区通过人大立法形式实施了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同时借助测土配方、发展有机肥、轮作间作等技术手段,实现了烟地用养结合。
生态布局搞起来。近年来,四川坚持“生态决定特色”思路,加快淘汰收购计划不足2万担的种烟县,确保有限计划向最适宜地区转移,实现规模和特色效益最大化。特别是2015年,凉山烟区按照“调整东部、调减北部、稳定中部、发展南部”布局思路,腾出“东四县”计划共计6.2万担,充实到生态特色最优的会理、会东等主产县。
此外,四川省局(公司)以国家局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基地单元为载体,进一步整合资源,主动邀请工业企业深度介入烟叶生产、收购、调拨全过程,充分发挥优质优价的导向作用,确保实现烟农增收、工业满意、地方认可。
总结四川烟区发展特色烟叶的经验,科技种烟是关键。早在“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局(公司)主持的“金攀西优质烟叶开发”项目就获得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科技种烟方面走在了行业前列。这也充分证明,工业主导、科研主力、产区主体结合得好,特色烟叶开发才能更富成效。
声音
去年以来,市场导向、质量导向、特色导向在烟叶环节愈发明显,这对烟叶产区来说,意味着要进一步将工业需求贯穿生产经营全程,努力提升烟叶质量、彰显烟叶特色,提升工业企业满意度。
在这种背景下,突出“定制化”生产理念、满足卷烟配方需求,成为四川烟区的基本遵循。正所谓无定制,不成活。缺少了工业满意,烟叶生产便没了动力源泉、方向指引。
但这种指引性作用,并不意味着商业企业的主动权弱化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商业企业烟叶生产的主体地位越要保持稳定,甚至要有所加强。只有将主体作用发挥好,我们提出的“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收”目标才能实现可持续。
我认为,更好地发挥烟叶产区主体作用,必须在突出工业主导、科研主力、产区主体这个运行架构基础上,抓住“三个重点”。
——以需求为导向,更加尊重工业企业对原料的个性化需求,努力做到“总量控制、以销定购、以购定产”,把计划总量、签约销量、收购总量、实际产量紧密联系起来,确保烟叶卖得出、卖得好。
在凉山,我们每年12月都要与工业企业共同做好两件事:一是请求他们对基地单元烟叶做使用评价,并提出对来年烟叶订单的个性化需求;二是根据工业需求,我们会同工业企业和技术依托单位,有针对性地制定生产技术方案,对工业企业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改善。
——以特色为统领,强化质量意识,将烟叶生产发展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提升品质、打造特色上。
在凉山,我们通过深度挖掘山地原生态优势,致力于发展“清甜香”特色烟叶,将烤烟生产布局在海拔1300~2200米的宜烟耕地,特色品种布局在海拔1800~2200米的山地,让烟叶获得最佳水土资源。这些都需要烟叶产区发挥强有力的主体作用。
——以管理为工具,打造现代烟草农业“升级版”,不断满足工业企业对烟叶原料结构的需求。
在凉山,以精益生产、订单生产为主要方法,我们实现了管理的集成创新,在土壤改良、有机肥使用、轮作间作、绿色防控等方面,进一步凸显了产区主体作用,更好地迎合了工业主导、科研主力的运行架构。
同时,我们还配套了严格的考核监督办法,注重考核结果、检查结果、监督结果的综合运用,实现动真格奖惩,绝不迁就照顾“拉平均”,这也是对主体作用“升级”的一个鲜明体现。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科科长 杨柳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