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烟秆的“华丽转身”

重庆市武隆县局将烟株残体无害化处理制肥
2015年06月17日 来源: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作者:
A+ A

  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前段时间,笔者经过重庆市武隆县和顺镇时,发现近来一直很安静的青木池烘烤工场里隐隐传出“嗡嗡嗡”的机器声。

  原来,烟株残体无害化处理制肥机要在这里安家落户了。笔者走进烘烤工场时,武隆县金弘烤烟专业合作社经理郭超正好奇地围着制肥机转,围观的烟农纷纷议论道:“这‘大家伙’真的有用吗?”

  烟株残体处理曾经是烟农眼中的“老大难”。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清残阶段,必须把烟秆从地里连根拔起,然后运送到处理池集中堆放。

  “这个活儿可不轻松啊!一亩地就得1000多根烟秆。新鲜烟秆水分多、根系深,没技巧拔出来都费劲儿,拔出来还要搬到处理池去。”今年86岁的和顺镇沙子村石拱组烟农陈立儒,种了三十多年烤烟,对清理工作的辛苦深有感触。

  “我们这里是喀斯特地貌,不比平原地区机械化水平高,全部得人工干。种烟辛苦,有时想偷个懒,把烟秆拔出后直接堆在烟田附近,之前还有人偷偷用火烧掉烟秆,既违法又不环保,肯定不可取。”谈到烟秆处理,土坎镇清水村中坪组郑仕平说道。

  烟秆放在田间地头极易腐烂,这仅仅是把病虫生长的温床挪了个地儿,还是没有解决腐烂烟秆污染土壤的问题。而且一旦下雨,腐烂的污水四处流,很容易造成土壤二次污染。

  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为烟农分忧解愁,更是武隆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在“武崚天香”特色优质烟叶品牌战略中,自2014年起,武隆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提出将保障基本烟田作为四个保障性工程的重中之重。

  “保障基本烟田最紧要的莫过于保持烟田的肥力、健康和环境质量,实现‘优质、稳产、生态、安全’的生产目标。”该局(分公司)长期在烟叶生产一线的陈代明说道。为此,武隆县局(分公司)从现代生态农业中汲取经验,从烟秆开始,将烟草废弃物制作成烟叶生产所需的有机肥,实现真正的“取之于烟、用之于烟”。

  “这套设备集粉碎、高温消毒杀菌、发酵制肥于一身,采用的是一体化设计、一键式操作,生产过程用电脑自动控制,劳动强度较低,懂点电路维修技术,一个人就能搞定。”该县局(分公司)烟叶科科研工作者沈铮向一旁“看热闹”的烟农讲解道。

  “这么大的家伙,没想到一个人就能操作啊……”郭超边说边卷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他将提前收集好的烟秆按配方比倒进粉碎系统,经过一级粉碎、二级粉碎两道粉碎系统加工之后,烟秆变成半颗米粒大小的物料。再调节好温湿度,按照油枯(油菜饼)与烟秆1:4的比例加入油枯后,进入最关键的环节——4个小时的110摄氏度杀菌消毒……

  “消完毒还得加入发酵菌,然后慢慢等发酵菌充分发酵,光是发酵就得花20个小时,这速度……”明白流程后的郭超不由皱起眉头,他担心效率低,满足不了需求。

  这担忧不无道理。每亩烟田平均产生200多公斤烟秆,武隆县白马基地单元共种了12700亩烤烟,一年将产生2540吨左右的烟秆。按照制肥机每天2吨的处理速度,在满负荷运转的理想状态下,处理完一年的烟秆要花三年多的时间。

  为提高制肥机的工作效率,后来,科研人员继续研究试验,并联系生产厂家进行技术矫正。最终,制肥机中进行的发酵制肥变成了烟农自行堆沤发酵。措施改进后,肥料半成品可以提前发放到烟农手中,烟农可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沤肥,从而生产出更加优质的有机肥。

  迄今为止,金弘烤烟专业合作社已经生产出第一批烟秆-油枯有机肥,总计10吨,其成本不过500元/吨。

  烟秆-油枯有机肥生产过程无废液、废渣、废气排放,经过4个小时的高温杀菌消毒,后期堆沤发酵不会产生恶臭、蝇虫,也不会造成病虫害的再次传播和环境污染,符合烟叶清洁生产要求。这种有机肥不但能为土壤补充大量的中微量元素,实现烟秆的高效循环利用,而且在改良土壤结构、修复烟区土壤的基础上,实现了烟草产业链的提质增效。同时,生产该有机肥为合作社拓宽了增收渠道,增强了合作社自身造血功能,有利于合作社的长远发展。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