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东方烟草报》报道 进入5月底,位于云南省弥勒市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烟蚜茧蜂繁蜂基地,迎来了一年当中的忙碌时节。
“一方面,50多万亩烟田放蜂进入倒计时,繁蜂大棚内,成千上万头烟蚜茧蜂每天在此出生;另一方面,新一轮规模化繁蜂流程亦在基地重启,为两个月后80多万亩非烟田放蜂做准备。处在两场硬仗的关键节点,我们丝毫不敢大意。”基地负责人刘春明告诉记者。
不过,相比烟田,如何在大农业上推广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刘春明充满期待。刘春明介绍,连同已经在小春作物中推广的20万亩,今年红河州将在100万亩非烟作物中推广该技术。“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兄弟见识到这些‘绿色战士’。”他说。
不止是红河,在昆明、玉溪、保山、曲靖……烟蚜茧蜂早已飞入瓜果、蔬菜、油菜、玉米等田地执行“剿害”任务。2015年,云南省预计在500多万亩非烟作物区内推广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这些被誉为“天兵天将”的小虫,飞出了烟草,飞往了更加广阔的战斗天地。
农田里的“虫虫特工队”
“太瘆人了,虫子爬满油菜叶时,远远地望去,像裹了一层糖衣,没过几天,叶子就被啃没了。”回想起自家油菜园遭遇蚜虫的情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大营街镇大密罗村村民李和明至今记忆犹新。
不过,这一切已成为历史。李和明说,现在无论是油菜田还是烟田,要想找到蚜虫,只能在地里翻开每片叶子仔细察看,“一亩地能找到几头就不错了,它们现在倒成了稀有动物。”
李和明油菜园里发生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玉溪市局(公司)多年来对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推广。“人们通常认为烟蚜茧蜂只在烟草虫害防治上有效果,其实烟蚜的寄主有多广,烟蚜茧蜂的用武之地就有多大。”玉溪市局(公司)高级农艺师杨硕媛告诉记者,除烟叶外,蔬菜、水果、油菜、豆类和各种粮食作物都是烟蚜的寄主植物,从烟田推广到大农业上,这也是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应用的必然逻辑。
正是明白了其中的作用机理,玉溪市局(公司)早在2000年开始在烟田里开展规模放蜂时,就有意识地在实验区域内其他作物上尝试推广。“要把自然生态当成一个整体看待,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如果我们只顾烟田,蛰伏在油菜等作物上的烟蚜来年还是会飞来。”杨硕媛说。
“起初两年,大家都不相信这比芝麻粒儿还小的虫子会有这效果。现在我测算了一下,平均一亩地可少打3次农药,大家都称这些小家伙为‘虫虫特工队’。”李和明笑着说,“少打农药省了钱不说,种出来的油菜、玉米都是无公害、绿色食品哟!”
“前几年,玉溪市连续3年干旱。为防止蚜虫害发生,我特地去田地里看了一下,蚜虫数很低,根本不用担心,这就是多年来我们持续放蜂的结果。”杨硕媛说,2013年玉溪烟区实现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100%全覆盖,并于2014年成功在大农业上推广70万亩,2015年预计达120万亩。
规模化的“绿色集团军”
不只是烟蚜茧蜂,近年来,云南省局(公司)在以往生物防治研究的基础上,还及时开展丽蚜小蜂防治烟粉虱、齿唇姬蜂防治烟青虫等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虫虫特工队”不断有新成员加入,一支颇具规模的“绿色集团军”在云岭高原日渐壮大。
集团作战,必须发挥联合指挥的优势。为了让“集团军”尽快深入战区,云南省局(公司)和有关部门积极展开合作,不断夯实生物防治的推广基础。
“从今年起,我们开始和云南省农业厅植保植检站开展合作,采取联合承担科技项目的形式在大农业上推广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云南省局(公司)科技处处长余砚碧说。
根据项目规划,云南省局(公司)决定在玉溪市、曲靖市、保山市、红河州、昆明市五地区,实现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大农业推广面积500万亩,并给予五家州、市局(公司)相应的经费支持和规模化繁蜂技术指导;云南省植保植检站组织省、州(市)和县级植保植检站专门释放烟蚜茧蜂。
为了让植保植检人员详细了解生物防治技术要领,云南省各烟区烟草部门积极开展相关技术培训。“今年4月7日,州县两级植保植检人员约80人来基地参加了技术培训。”刘春明说,“下一步,赶在7月大规模放蜂前,我们再组织一次培训,争取将乡镇一级植保人员也纳入其中。”
集团作战,及时的兵员补充必不可少。
“从全国看,云南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力量强、推广基础好、设施配套全。可随着推广力度加大,如何有效供应本省本区域甚至其他适宜省份适宜区域的繁蜂放蜂需要,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余砚碧说,
基于此,云南省局(公司)未雨绸缪,加速种蚜、种蜂的商品化、工场化、集约化扩繁研究,力争在2~3年内进一步提高规模化繁蜂效率并实现烟蚜茧蜂的商品化供给。
——红河州局(公司)通过开展僵蚜冷藏存储研究,将僵蚜保存时间从常规的7天左右延长到30天,极大地方便了僵蚜远距离运输。
——玉溪市局(公司)集成创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蚜茧蜂规模化繁殖和高密度饲养工艺,将繁蜂棚内每平方米繁蜂量提高到12万头,繁蜂效率明显提高。
——保山市局(公司)于今年正式立项《烟蚜茧蜂规模释放的生态效应研究与应用》,在探索实现商品化供给的同时,适时引入最佳防治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维度,达到三者有机统一。
“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的出现是烟草人的光荣,我们会继续提升该技术服务大农业的水平,展现行业正能量,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对于这项技术的推广,云南烟草科技人员信心满怀。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