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在线据《河南日报》报道 烟叶生产是大农业的一部分,河南省烟草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持续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大力推进烟叶生产组织现代化、烟叶生产设施现代化、烟叶生产管理体系现代化,在实现烟叶生产方式转型的同时,促进了烟叶生产和烟区建设的同步发展,为该省烟叶种植区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了强劲动力。近日,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就如何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6号文件精神、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采访了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李孟顺。
记者:当前河南省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做法、成绩有哪些?
李孟顺:河南省是传统的烟叶生产大省,目前年生产规模在100万亩、300万担左右。全省50%左右的贫困县为烟叶种植区,烟叶生产对于促进地方财政增收和烟农致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4年,全省上缴烟叶税6.6亿元,亩均上缴705.5元;烟农种烟收入30.1亿元,户均收入6.54万元;很多乡镇的烟叶税占其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不少烟区农民的收入基本上就指靠种烟。
如何不断改善烟叶生产条件,让烟农种烟省心、省力、省钱、无后顾之忧,是我们始终关注的一个大问题。
出于这一考虑,2005年以来,我们按照国家烟草局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烟水、烟路、烟炕、烟机为重点,持续深入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4年底,全省系统共投入资金50.05亿元,建设各类基础设施项目21.06万个,全部无偿移交给当地农民集体所有,其中修筑烟水项目2.63万个,修建烟路1302条,不仅有效改善了烟区的生产条件,而且还为烟区农民解决了吃水难、行路难的问题,被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烟农誉为“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特别是从2011年以来,我们积极开展了水源工程援建工作。截至目前,国家烟草局已批复河南省援建水源工程6个,批复援建资金7.13亿元,前期己拨付3.59亿元,其中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两个项目2015年有望完成。
记者:目前河南省的种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如何?
李孟顺:2012年,我们制定了《河南省2013-2015年度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建设规划》,依托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计划三年内建立90个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全省工商注册综合服务型烟农专业合作社91个,入社农户1.85万户,其中11个被国家烟草局确定为行业示范社;基地单元内专业化育苗、机耕、起垄、植保服务率达到100%,专业化分级、烘烤服务率达60%左右,亩均用工降到18个左右。
记者:河南省在烟草新品种选育、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
李孟顺:近年来,我们依托河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省烟草局科研所等科研单位,围绕彰显河南浓香型烟叶特色,选育了豫烟5号、6号、7号、10号、11号等系列新品种,全部通过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尤其是豫烟11号,被认为是卷烟工业优质调香烤烟品种的理想选择。
在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方面,开展了浓香型烟叶风格定位、品种筛选、栽培技术、烘烤技术等8个课题研究,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烟株营养平衡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成熟采收技术、密集烘烤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全面推广。目前,全省有特色烟叶开发基地单元10个,常年种烟17万亩,收购烟叶50万担,占全省烟叶收购总量的20%左右。
要说突破,我认为,就是通过狠抓科技创新,使得河南的烟叶质量信誉有了大的突破、大的提升。从2012年开始,我们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烟叶质量的重要抓手,一年一个台阶,一年解决一个问题,促使河南烟叶质量赢得了国家烟草局和工业企业的一片叫好声,浙江、云南、江苏等重点工业企业纷纷提报需求计划,部分烟叶产区更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好局面,为河南烟区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