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频道 > 正文

云南省南涧县打造高原特色生态烟草种植(图)

2015年03月03日 来源:烟草在线南涧消息 作者:李德鹏、张光松、章钦印、饶华松
A+ A

  烟草在线南涧消息  云南省南涧县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烤烟产业是南涧县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县烟草公司、烟农共同费尽移山心力培植起来的一项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南涧县烤烟种植主要以“红花大金元”(以下简称“红大”)品种为主,“红大”烟叶色正质纯、清香甜润、柔和细腻,是打造高档卷烟的优质原料,深受卷烟工业企业的青睐。“生在蓝天白云下,长在青山绿水间”是南涧“红大”烤烟在南涧生长不可复制的永恒,“一片森林一片烟,片片都是生态烟”是南涧县烟区的真实写照。1999年~2001年,南涧县连续三年被国家烟草专卖局评为“全国烟叶工作先进单位”。2001~2004年,南涧县连续四年被评为“云南省烟叶工作先进县”。2007~2008年,南涧县再次荣获“全省烟叶工作先进县”殊荣。2012年,南涧县被中共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评为“烟叶生产先进县”,烤烟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县、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支柱产业。30年来,南涧县坚持以“红大”烤烟为主,成功走出了一条特色优质烤烟发展之路,成为全国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典范,为全面打造大理特色优质烤烟品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烟区机耕路等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南涧“红大”的传奇

  南涧县位于澜沧江中下游和红河源上游的分水岭地带,地处无量山、哀牢山北端,“两山两川”独特的区域生态条件,为烟草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全县辖5镇3乡,80个村(居)委会,国土面积1731.63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9.3%,总人口22.16万人,是一个集山多、地少、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烤烟产业是南涧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县烟草公司、烟农共同费尽移山心力培植起来的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南涧自1952年开始种植烤烟,1984年南涧制定完善生产优惠政策,以红大品种为主实施规模化种植,扶持烤烟产业发展,把烤烟列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加以培植。到1999年后全县红大种植比例稳定在90%以上、2005年后烤烟种植规模基本稳定在6—8万亩,产量稳定在20万担左右,2008年实现红大“一县一品”种植、产值稳定在2亿元左右、烟叶税稳定在2500万元左右、烟农收入保持在2.5亿元以上,烤烟对地方财政贡献率稳定在财政收入的30%以上。自1962年红大在云南选育成功后,红大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在无量山和哀牢山的守望下,在红河源水和澜沧江水的滋润下,在南涧彝乡的精心呵护下,实现了“一县一品”的红大种植布局,成为全国红大种植面积比例最高、持续规模化种植时间最长、配套生产技术最为成功的主产县之一。大理南涧红大烟叶色正质纯,清香甜润,柔和细腻,是云南“清香型”烤烟的典型代表,是打造高档卷烟品牌的优质原料,深受卷烟工业企业的青睐,全面进入“红塔山”、“玉溪”系列高档高端卷烟品牌,“一片森林一片烟,片片都是生态烟”是烟区的真实写照。南涧被有关专家形象地称之为“烤烟生产的宝库,红花大金元生产的一面旗帜”。南涧烟叶生产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1999—2001年间南涧被国家烟草专卖局评为全国烟叶工作先进县,2001—2004年连续4年被评为云南省烟叶工作先进县,2007-2008年再获全省烟叶工作先进县的殊荣。南涧红大成为绽放在云贵高原上的一朵艳丽的奇葩,受到了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7台、《求是》和台湾三立电视台先后到南涧烟区采访。

  南涧县自种烟以来,全县除2010年特大旱灾影响的年份外都全面完成计划,其中种植最多的1997年,种植烤烟8.1万亩、产量24.97万担、烟农收入11700万元、烟叶税2400万元;种植最少的2000年,种植4万亩、产量11.3万担、烟农收入5350万元、烟叶税1100万元; 2011年,全县100%红大种植8万亩、产量20.56万担、收购烟叶18.73万担、烟农收入20094万元(含红大补贴)、烟叶税3722万元;种植效益最好的是2012年,全县种植烤烟8万亩,收购烤烟19.56万担(其中:(计划内烟叶18.5万担,合同内丰产烟叶1.06万担),实现烟农收入2.52亿元(含红大补贴),上缴烟叶税4871万元,成为南涧历史上种植效益最好的年份。2013年,全县烤烟生产遭遇前期持续高温干旱,后期阴雨寡照的极端气候影响,烟叶十分难烤,烤出烟叶商品率较低,经州委、州人民政府几次调研调整,全县累计收购烟叶15.7万担,烟农售烟收入2.29亿元,兑现烟农产前投入现金补贴1772.03万元,实现烟农总收入2.47亿元,同比减少1400万元。实现政府税收5042.87万元,比上年增加172.1万元,在大灾之年尽力挽回了烤烟生产损失,有效维护了南涧“红大”烤烟品牌,切实保障了全县烤烟生产的平稳、健康发展。2014年收购烟叶15.2986万担,较去年减少4014担,烟农总收入达2.48亿元,同比增加1600余万元,烟叶税收5216.5万元,同比增加173.6万元,在稳控减量的不利形势下,有力保证了烟农收入及烟叶税收的持续增长。目前,南涧烤烟产业已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政府、烟农、烟草商业企业、卷烟工业企业4家已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利益格局。2012年南涧县被大理州委、州人民政府评为烟叶生产“先进县”,烤烟产业真正成为了富民、强县,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支柱产业。南涧多年来坚持以“红大”为主,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特色优质烟叶发展之路,成为我国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典范,为全面打造大理特色优质烟叶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种烟,让烟农过上幸福日子

  南涧烟草发展30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事实上,南涧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93%、山区耕地面积占84%,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地烟区,南涧特色烟叶生产和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倾心关注。2007年以来大理烟草准确定位特色烟叶发展,把南涧红大推向了全国;2008年把南涧宝华镇列为州级山区现代烟草农业试点进行探索。2008年、2009年省局(公司)局长、总经理余云东两次到南涧调研指出,现代烟草农业在坝区、在经济发达地区建设比在山区建设容易,山区搞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很不容易,看了宝华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对山区怎么搞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基本上有了答案,如果按宝华模式走,山区现代烟草农业会走出一条路子来。各级领导对南涧宝华镇山区现代烟草农业试点的支持与赞赏,极大地鼓舞和增强了山区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信心。

  一是用现代化理念夯烟基建五项基础工程,努力实现山区烟田基础设施现代化。烟田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是制约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根源所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烟田、烟水、烟路、烤房、育苗等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南涧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重头戏。

  二是烟田改造。全县现有耕地34.8万亩中,中低产田地22.95万亩,占65.9%,15.22万亩的基本烟田都是山地,坡度大、耕层浅,养分瘠薄,农用机械无用武之地;肥力差异大,保水性差,严重影响烤烟和其他农作物的生长。针对这一实际,南涧县政府成立中低产田改造办公室,整合相关涉农部门的土地整治资金,按照区域规划,设置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生物农艺措施工程四大项目,全县在烟区共完成坡改梯2000亩,同时通过大量施用堆捂腐熟的农家肥、秸秆还田等“沃土工程”,培肥地力,加深耕作层,使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地。

  三是因地治水。水、生命之源,农业发展的命脉。为了打破水的桎梏,20纪90年代,南涧首开标准化小水窖建设先河,但受雨季和水源点的限制,遇到干旱年份,小水窖的蓄水功能有限,山区缺水的难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破解。近年来,南涧结合山区特点,大力加强烟水管网与水窖配套设施建设,并探索出切合山区实际的“长藤结瓜”建设模式(利用小中型骨干水库或山箐溪流水源,依靠自然高差压力,通过主管道将水引到管区蓄水池,再利用支管将水引到水窖、塘坝或直接进入田间灌桩,使水窖、水池、塘坝、灌桩形成一个有机的灌水系统,使孤立变为整体,静水成为活水,形成科学引水、蓄水和用水的模式),有效实现了“把山上的水留在山上用、今年的水留在明年用、小水攒成大水用,远水变成近水用”。2013年起,南涧烟草启动了爱心水窖建设项目,首期工程南涧镇、宝华镇各建设500个,合计1000个,于当年底建成完工,成功蓄水。利用这一治水法宝,有效破解了制约山区农业发展的缺水难题,使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得于利用,对降低干旱、低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确保烤烟在最佳节令内移栽和采烤发挥了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提高烟叶质量奠定了坚持的基础。

  2010年建设35条管网,配套水池291个,串联水窖11000个。全县烟水管网工程一个贯通南北,连接东西,沟通两大水系,承接两大山脉,覆盖整个烟区的管网工程基本建成。

  四是烟路配套。在南涧山区有这样一句俗言“若要富种好粮烟修公路”。路,对于一个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山区人民对路更是有着刻骨铭心的情结,山里人往往为拥有一条出村的道路,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蜿蜒崎岖的羊肠道,辄印深深的盘山道,留下了大山人的足迹和马蹄印。南涧围绕祥临路和原214国道,5条县乡公路,72个主要种烟片区建成186条机耕路,使机耕路由2009年的8条增加到现在的186条,由2009年18.19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57.3261公里。围绕机耕路,到2014年全县共建设密集式烤房102群1792座,累计投入资金5432万元。

州局(公司)局长、经理樊在斗(右一)检查指导烟水烟路配套建设

  五是走生态化发展之路,依托“南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