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芜湖的一所高校,在操场上焚烧查获的学生香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之前,贵阳某高校也曾因为类似的行为登上热搜。两起事件虽然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但背后反映的问题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教育方式、学生权益和公共健康的多方争议。
事件回顾
2022年10月17日时,贵州贵阳的一所职业学校在查寝时发现许多学生携带香烟,为了警醒学生,学校决定在操场上当众焚烧这些香烟,组织全校师生观看。无独有偶,2024年11月26日,安徽芜湖航空职业学院也因查寝时发现学生携带香烟,没收后在操场上进行了集中焚烧。
然而,这一行为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有网友赞同学校的做法,认为这种强烈的警示方式可以有效阻止学生吸烟。但也有不少人质疑这种方式过于极端,甚至侵犯了学生的权益。有人指出,学校可以没收香烟并代为管理,而不是当众焚烧,让学生在围观中被动吸二手烟。此外,还有人提到,历史上的“虎门销烟”使用的是海水浸化法,而非焚烧,学校此举可能适得其反,造成环境污染和健康隐患。
教育的边界
在这一事件中,教育的边界和方式成为了讨论的焦点。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有责任引导学生远离不良习惯,但采取何种方式更为合理有效,值得深思。公开焚烧香烟,虽然短期内可能起到震慑作用,但长远来看,是否能够真正让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并自觉戒烟,仍是一个未知数。
还记得我上高中时,学校为了抓教育,校长和副校长轮番上阵,不仅亲自查自习,还亲自查寝;还记得高一时,副校长抓到几名玩手机的同学,当天晚上就召开批斗大会,并且准备了一个水桶,让学生将手机扔进水桶里,这一行为看似为了学生能全心全意地学习,但这一行为也激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那几名学生当天晚上就翻墙逃出学校,家长们知道这件事后,跑到学校和老师们争执不休。那件事儿之后,学校也深刻地反省了泡手机的做法;后来也换了惩罚的方式,对于偷偷玩手机的,就罚他们打扫整个宿舍楼的厕所,并且在下晚自习后,召开全校批斗大会,被抓到的学生要当众朗读检讨书,因为觉得当众读检讨书的行为过于“社死”,学校玩手机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学生通常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无论是学生吸烟还是玩手机亦或者是其他影响学习的事情,学校都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感受和权益,采取更加人性化和科学的教育方式,而不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惩罚来达到目的。其次,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无烟的环境,从源头上减少学生接触烟草的机会。最后,社会也应加强对青少年吸烟问题的关注,通过立法和宣传,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高校操场烧烟事件,虽然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和安全,但其方式和效果欠佳。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平衡警示与尊重,科学引导与强制禁止,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只有找到合理有效的方法,才能真正让学生远离烟草,健康成长。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