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只处了两个朋友,就是烟和酒。这两个朋友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绝交的。”农村有点烟龄的老年人和熟人聊天时,都喜欢谈起这句话。一是说明自己烟瘾深、烟龄长,并以此为自豪;其次表明了“生命不息,吸烟不止”的决心。
但是最近几年,敢拍着胸脯再吹这个“牛”的农村老年人不多了。因为他们追随了大半辈子的低档烟突然从市场上消失了。摆在柜台上的香烟在他们心目中不再有低档烟、中档烟和高档烟之分,而是分为了高价烟和天价香。
这些老年人所称的低价烟是指以前市场上推出的1.5元至5元这一类档次的香烟。在2010年以前,这类烟在农村市场上占据的条数份额比较大,深受农村老年人欢迎。各个稍微像样的烟酒店每周都是按品种整箱甚至数箱拿这种货:一方面销量大,再者也是冲刺档级的重要手段。从2010年至2020年,这10年间,5元烟发展迅猛,同时5-10元香烟市场份额逐年增加。但是低档烟的销量减少的幅度并不十分明显。
单盒价格在5元以上、10元以下的香烟一般被农村老年消费者称为中档烟。超过10元的就算是高档烟。这只是根据农村香烟销售经验所作的大概的分类,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高中低档香烟的概念是很模糊的。10元香烟算是中档的,11元就算是高档的了吗?没有这个说法。这里这样分类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有些老年人平时抽惯了某一种价位的香烟,如果让他稍微提高一下档次,他也有抽不起的感觉。在他思维习惯中,这种稍稍提升点档次的香烟,就是高档香,因为他抽不起。
农村老年人所说的天价烟除了包括了平时被“有钱人”定位为确实是“天价”的香烟外,还包括被他们认为这辈子都抽不起的烟。这个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暂且忽略。
两年前至今,徐州市场上突然停止了低档烟的供应,5元以下的香烟开始从烟民的视觉中消失。一时抽不起香烟的议论此起彼伏。买不到低档烟的农村老年人开始四处发疯地寻找,偶尔也会在偏僻的小店买到一些滞销的低档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搜寻到这种香烟的难度越来越大,而且拥有这类资源的小店,按照随行就市的原则也逐渐把这类烟价格抬高,市面上少得可怜的低档香也变成了中档烟。
低档烟的消失,对于利益各方的影响,可以用有喜有忧来描述。
对于烟草公司来讲,这是件大好事。生产低档烟利润少,按目前成本核算,有可能还要亏损。低档烟退出市场,企业扔掉了一个大包袱,可以轻装上阵,一心一意谋求企业发展。
对于中高档香烟的消费者,低档烟的消失与他们没有丝毫影响,特别是那些抽高档烟、天价烟的消费者,别说是低档香烟从市场上消失,就是把他们喜欢抽的品牌再涨点钱,都对他们产生不了丝毫威胁,因为他们“不差钱”。
农村老年人就不一样了。农村老年人按经济条件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贫困人群,特别是一些低保、五保、低收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一类是一般家庭;还有一种就是家庭经济条件相当较好的。在农村,这几种老年人对香烟涨价反应都很敏感。
有人可能会觉得:低价香烟退市,只对农村贫困老年人有重大影响。对于中等收入和家庭条件好的影响并不大。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不管经济条件好不好,在低价香烟断供的情况下,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选择不再吸烟。
首先,贫困老年人抽不起烟。这个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可以算一笔账:目前市面上香烟,6元、7元烟有,但是供烟量很小,除此之外,供烟数量相对稳定的就是10元烟,但是数量也达不到满足需求的程度。按照目前“低档次”烟平均价格来讲,应该最少也在9元左右。按一个老年人每天一包烟计算,每个月香烟方面的开支,大概在270元左右。对于没有收入的老年人来讲,这是笔不小的开支。说他们抽不起烟一点也不过份。子女培养下一代、买房、买车支出压力也很大,每天打工十几个小时赚的血汗钱,能给老人多少还是个未知数。所以,这部份人是买不起烟抽的。
家庭条件中等或是较好的老年人也是不会花“大价钱”来买烟的。一辈子都是抽低档烟,一生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把吸烟档次提高上去,对于他们来讲难以接受。毕竟这是一辈子的习惯。其实,主要还是疼钱。过惯了苦日子,抽惯了低档烟,老年突然“奢侈”起来,这是要“作死”的节奏。
上述观点,可以从农村小烟酒店顾客构成的变化中得到验证。香烟的老年消费者人数锐减,有的店甚至基本看不到老年购烟者的身影。农村的一些小零星地块或者庄前屋后,种植烟叶的习俗开始死灰复燃。面积不大,也达不到处罚标准。但是稍微种点就够一个老人一年消费的了。历史是究竟是前进了还是倒退了呢?
低档烟退市,对农村老年人来讲是不公平的。烟草作为国家专卖产品,除了营利之外 ,还有保障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责任。不能因为老年人经济条件不好,就剥夺了他们消费香烟的权利。国家专卖的食盐历来也都是高低档产品并存,注重满足各类消费人群的需要,而不是一门心思开发高端产品。所以,烟草公司也要关注一下弱势群体的消费需求。必要时,用高档产品的利润去弥补低档产品的亏损也不是不可以。何况只要不是特别低档的产品,也不一定都亏损。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