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B站“倒霉区”UP主“是莫叔叔吗”一个吐槽室友寝室内吸烟的视频冲上B站热搜,从标题《求求你们少抽两口吧!!!》到开场第一句话“啊我说有没有人能救救我啊”,愤怒、卑微、无助、彷徨,种种情绪从屏幕内喷涌而出,直白饱满到每个观众都能轻易拿到这场阅读理解的满分。
天下人苦二手烟久矣
不出所料,无数曾遭受二手烟折磨的人纷纷闻“烟”而来,齐聚评论区和弹幕高呼“大漏特漏!”并现身说法。浏览下来不难发现,常年霸榜“吸烟厌恶行为”的TOP2当属“室内吸”和“边走边吸”。
“室内吸”无需赘述,寝室电梯练歌房,网咖饭桌麻将场,多的是你数不完的地。当浓重的烟味紧紧裹挟着头发皮肤鼻腔衣物,流连忘返盘旋不散时,多少能让唯物主义者体会到“厉鬼缠身“的味道。烟雾迷离间不由让人开始思考,人类未来的进化方向究竟是长出鳃,还是成为头部自带过滤头盔的“太空人”。
比起“室内吸”,“边走边吸”就灵活得多。无论大街小巷身在何方,当闻见路边的第一缕烟味时,这份“熟悉”可以冲淡一切对陌生环境的距离感。当非吸烟者走在路上时,既要学会观星测风,以防被烟味偷袭;又要练就闭气无息,以正面抵御;还要能在烟民四面八方形成包夹之势时身手敏捷,左右闪避,以神妙步法保身避敌。
评论区戏谑调笑的言语却令每个人都感同身受。
前两天,小李去茶水间热饭,早就对茶水间烟味习以为常的他像往常一样憋气进入,只求以最快的时间完成设置。就在一切都很顺利,准备出去等待的小李却被抽烟同事顺手关上的门引爆了无名怒火。
面对小李的质问,同事对此的解释是,以防烟味外泄影响到办公区域的非烟民同事,小李当然知道这个答案,但同为公共区域,你又凭什么可以默认茶水间里面的人就是可以被伤害的呢?小李抱怨完没有继续纠缠,因为除此之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倘若你说这是不文明吸烟,同事或许感到委屈,“这是我唯一可以吸烟的地方,我也注意通风关门了”;但你说他是文明吸烟,使用茶水间的同事或许要给你一个白眼。
文明却不完全文明,看起来更像是一场双方的无奈。
烟民苦于没有吸烟区亦久矣
近年来,“倡导文明吸烟、营造和谐环境”的呼声高涨,吸烟室、吸烟区、吸烟点等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完善。这个看似既能满足烟民合理消费诉求,又能保护非吸烟群体的健康权益的办法,在受到多数好评的同时,也有不同的声音存在。
2021年,河北省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全国首例室内公共场所控烟环境公益诉讼案依法作出一审判决,因在商场(公共场所)内设置吸烟室,经营某商场的三被告公司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用、服务功能损失费用共计140万元。
究其原因,吸烟室固然可以让难以克制的吸烟者在专门场所缓解压力,但很难完全阻止“二手烟”渗透,并不能完全保护非吸烟者,加之随着控烟力度加大,吸烟室、吸烟区等基础设施数量急剧被压缩。
那么问题来了,吸烟室作用有限,随时随地大小烟更是“大逆不道”,吸烟者究竟要如何自处?
随意走进一家商场,不难发现楼道、公厕、车库都逐渐成为吸烟者的“避风港”。与小李的同事相同,这些地方都是吸烟者为减小对他人影响,而选择的下下之地。
转过头来重新审视吸烟室等设施,尽管作用有限,却是目前“文明吸烟”可以看到的的唯一出路。控烟也好,文明吸烟也罢,我们深知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如果一直越过“蹴”的过程,我们或许永远也无法抵达那个“就”。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