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介绍烟草的书籍
明朝张介宾的《景岳全书》。
综合性医书。六十四卷。明代张介宾撰于1624年。全书取材广泛,择取诸家精要,对内外妇儿等各科临床辨证论治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全面论述了中医基础理论,用辩证法的观点论述了阴阳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和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治法以温补为主,创制新方二卷。立论和治法有独到之处。现存明刻本、几十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中国最早记录引种烟草的著作
明朝姚旅的《露书》。
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鲒土奇亭集》里的《淡巴菰赋序》、史学家郑振锋、吴晗、谢国桢诸人的论著中都多证引《露书》,《露书》中保存有大量的明末莆仙两县的商业、烟草、戏剧、音乐、方言、民俗等方面的资料。
中国最早的烟草专著
清朝汪师韩的《金丝录》。
烟草何时传入中国?烟草是否为中国本土物产?这是学术界至今仍在探讨的话题。清汪师韩在《金丝录》中说,烟草之名“曰打姆巴古、曰淡巴菰、曰大孖古、曰淡肉果、曰担不归、曰醺、曰金丝醺、曰芬草,曰烟酒,而总名曰烟”。这些名称译自烟草传入地不同的外语,为现代研究中国烟草的来源提供了参考。
中国最早研究鼻烟和鼻烟壶历史的专著
清朝赵之谦的《勇卢闲诘》。
全书分为原始、正名、释器、缀辞4部分。原始、正名部分,记述鼻烟产地,流传至中国的时间和渠道,鼻烟的品类及其色、形、味等特征,以及鼻烟的贮盛等。释器部分,阐述鼻烟壶的起源、发展、质地、品类等情况。书中指出,康熙年间(1662~1722)已有“套料”鼻烟壶,并记述了康熙和乾隆两朝套料鼻烟壶的各自特点。缀辞部分,集录诸家著录中有关鼻烟的文辞、记载。
中国最早的烟草诗专集
清朝朱履中的《淡巴菰百咏》。
朱履中,字玉堂,浙江海盐人,清朝政治人物。寓居北京,嘉庆元年(1796年)贡生,嘉庆二年(1797年)刊刻《淡巴菰百咏》一书。嘉庆二十年(1815年),任福建和平县县令,改龙溪县县令。曾主讲于白山书院。
中国最早介绍水烟袋的著作
清朝陆耀的《烟谱》。
该书是烟草方面有影响的早期著作之一,书曰:烟草处处有之,其初来自吕宋国,名淡芭菰,明季入中土。
中国最早谈论卷烟和烟税的专著
清末秦辉祖的《烟草刍议》,1909年出版。
1901年,袁世凯为了增加北洋集团财源,筹建了“官商合办”的北洋烟草公司。由于工场受北洋集团干涉,经营者实际无权,备受掣肘。英美烟公司在销售和原料上对它倾压、控制,最终公司勉强维持了4年之后,被迫歇业。创始人深感国人从事烟草事业非常艰难,于是写了《烟草刍议》一书。
中国最早的卷烟诗
清朝张焘《津门杂记》录“前人”诗《烟卷》。
《津门杂记》分上中下三卷,为读者提供了天津由一主要以产盐为业的商埠,逐渐向工业城市转变的可贵资料。其中下卷“衣兜烟卷”记载:“紫竹林通商埠头,粤人处此者颇多。原广东通商最早,得洋气在先,类多效泰西所为。尝以纸卷烟叶,衔于口吸食之。又如衣襟下每作布兜,装置零物,取其便也。近则津人习染,衣襟无不作兜,凡成衣店估衣铺所制新衣,亦莫不然。更有洋人之侍童马夫辈,率多短衫窄袴,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练,特挂胸前,顾影自怜,唯恐不肖。”此段文字说明,在中国最早吸食纸烟的是广东人,卷烟初到津门,最早接受卷烟的是受雇于洋人的马夫等。
中国最早谈论烟草专卖的文章
清末盛宣怀的《致载泽,绍英,陈帮瑞函》。
作为中国近代实业的代表人物,盛宣怀一生遗留下了大量的档案,内容涉及晚清通商银行和铁路总公司的开办、电报局的赎股事宜、汉冶萍公司的招股及后来的中日合办、辛亥革命后盛氏产业的处理,等等,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史料集,亦是研究晚清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