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的最早吸食者和种植者是美洲的古印第安人,所以烟俗最早也在那里产生。15世纪后,随着烟草在世界的广泛传播,烟草的吸食行为又与各国家、各地区的文化形态相结合,打上了民族文化的印痕,从而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烟俗景观。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注重礼尚往来,十分注重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际中互相传递香烟称作敬烟。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之间,客人来家,沏茶敬烟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也是被频繁作为馈赠的礼品。在北京,旧时嗜好旱烟或水烟。尤其到清朝后期,皇宫及诸王府乃至民间,吸烟风气尤甚。北京旧式家庭中的老太太,手托长烟袋盘腿在炕上一坐,儿媳妇、孙媳妇侍立旁边装烟、点烟,那“谱儿”可就大了。“敬烟”在我国是知礼懂事的行为表现,晚辈敬长辈、下级敬上级,主人敬客人,其中都有很深的学问。敬烟礼俗的讲究,实际是传达了一种人类美好、善良的愿望。
现代社会中,敬烟也同样作为一种社交礼俗被继承下来。香烟被频繁地使用,随时随地传达相互敬意的愿望。不同地区、民族、宗教信仰都渐渐形成了一些规矩,如向长辈敬烟要双手捧上;对长辈递来的烟要双手接过;在向女客人敬烟之前,要先问对方是否抽烟,这样才不会冒昧;对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的人则不要敬烟;对不吸烟的客人不能“强行”劝吸;给客人递烟时要双手递上,别人向你“借”火时,最好将烟头朝内、烟嘴朝外地递出,既礼貌又避免烫伤别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因受一定的地域气候,生产、生活条件和地缘关系的制约,或多或少总要染上地方色彩,故有“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之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烟俗是人类的意识体验在心理上的沉淀积累,是人类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去观察、感受、思考、体验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从而创造演绎出五彩斑斓的民俗奇观。它是透视人类社会文化本质的“广角镜”。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