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非资深却又混迹烟草圈的人,我常听到有人不无感慨地说:唉,现在的烟怎么抽都感觉很难找到以前的味儿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常有这种感受。那么,为什么现在的烟很难找到以前的味儿了呢?
01 焦油含量与烟气烟碱量都降低了
小编找到了一包家里大概03年左右的一包常规烟(因为烟包上写着XX卷烟厂,我猜测是工商没有分离时期的产物),烟包上的焦油含量是12mg,烟气烟碱量是1.2mg,那会儿包装上还没有烟气一氧化碳量的这个指标(PS:我也是翻烟包所见,也可能是孤陋寡闻了)。
而后来小编找到一包17年左右出产的常规烟,当时烟包上的焦油含量是10mg,烟气烟碱量是1.0mg,一氧化碳含量是10mg。后来又找到一包2020年新上市的细支烟,焦油含量更低了,是8mg,烟气烟碱量是0.7mg,烟气一氧化碳量是6mg。当然,这还算是一包满足感比较强的细支,大多数细支焦油含量在6mg非常普遍。这也就难怪抽烟的人虽然会选择细支,却又常常因为细支「劲儿」小,觉得少了点什么。
对于一包烟来说,焦油含量、烟气烟碱量、一氧化碳含量都是对卷烟口感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细微的调整都会影响到整体味觉的感知。同时,国家为了实现「减害降焦」不断调整烟支的焦油含量标准规定。
自2000年以来,烟草行业四次对卷烟盒标焦油最高限量进行了明确限定,分别为2000年的17mg/支、2004年的15mg/支、2008年的13mg/支以及2011年的12mg/支。卷烟焦油量加权平均值从最初的27.27mg/支下降到2017年10.2mg/支,卷烟危害性指数持续降低。
所以,我们对于曾经抽烟的味道执着,真的是很难再现的。
02 原料差异
上个世纪的水土与烟叶种植环境与现在来对比的确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虽然现在的烟叶种植技术水平有所提升,产量也更大,但是整体种植的自然环境恐怕是难以重现当初的「天然」了。
不过,至于原料的差异影响究竟有多大呢?50%?20%?还是说1%?小编没办法给你准确的数字,但这种影响的确且不容忽略。
而且为了实现「减害降焦」,烟丝及嘴棒中会添加降低有害成分的过滤物质及其他协调烟香的香精香料(当然都是纯天然,可食用级别的),这种添加的物质也会对品吸的口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03 心态差异
这种心态差异的影响其实很微妙,因为人们总是会对过去的一些事情带着回忆的美好滤镜。我们怀念童年的慢时光,怀念曾经车马邮件都很慢的日子,怀念以前朋友围坐在一起散烟聊天的悠闲日子。然而,时代发展的差异又在明确地告诉我们——以前回不去。
《珍珠翡翠白玉汤》这个单口相声不知道大家是否有了解。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次兵败安徽徽州,逃至休宁一带,腹中饥饿难熬,命随从四处寻找食物,一个随从找到一些逃难百姓藏在草堆里的剩饭、白菜和豆腐。因别无它物, 随从只得将剩饭、白菜和豆腐加水煮了,端给朱元璋吃。朱元璋饥肠辘辘全然闻不出来其中米饭的馊味竟然觉得鲜美好吃。问到,「这是什么美食?」答说:「珍珠(剩饭)翡翠(白菜)白玉(豆腐)汤。」
后来,转败为胜后的朱元璋常年念着「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味道,所以四处寻找当初做这饭的人,找到之后,当时做这饭的乞丐将那馊了两三天的剩米饭、烂菜叶、豆腐混合在一起煮,您就想象那个味道吧。
以前,吃到一块糖的时候会觉得「甜」;现在,吃到一块糖的时候会觉得「腻」。
生活质量水平提升了,消费升级了,卷烟也「减害降焦」了,天蓝蓝、草青青少了,以前一起写信的人现在都嫌你打字回复太慢了,所以,再好抽的一包烟也总觉得「不是以前那味儿」了。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