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6日凌晨,广东东莞振安工业区的一处废弃仓库外,北京市烟草专卖局、东城区烟草专卖局与公安部门的60余名执法人员屏息凝神。仓库内,犯罪嫌疑人张某正指挥工人搬运最后一批伪装成“玩具”的调味电子烟。随着一声“行动”指令,卷帘门被破开,试图逃跑的张某被牢牢控制。这场横跨13省市28个地区、涉案2.4亿元、历时14个月的电子烟“暗战”,终于迎来终结时刻。
从北京市东城区某店的一个可疑包裹,到流向未成年人的“奶茶杯”“可乐罐”;从扑朔迷离的反侦查迷阵,到辐射全国的犯罪网络……这场战役不仅揭开了非法电子烟产业的黑幕,更展现出新时代执法者以科技赋能、跨域协作实现全链条打击的治理智慧。
暗流涌动:快递包裹牵出数亿黑产
2023年2月16日,正月里,人们还沉浸在新春佳节的欢乐氛围中,北京东城区局的专卖监管人员已投入紧张的工作。按照既定计划,当天他们要对位于东城区簋街的一家电子烟零售户进行检查。
东城区局专卖科副科长廖慧占的执法记录仪里有这样一段影像:一家挂着“正规授权”招牌的店铺内,店主刘某面对例行检查神色如常,却在签收一个快递包裹时手指微颤。这个细节,让从业16年的廖慧占嗅到了异样。
为验证心中的猜测,完成常规检查后,廖慧占及同事们在店铺外暗中蹲守,半小时后,他们目睹刘某将包裹偷偷转移至私家车后备箱,在刘某打开后备箱的瞬间,疑似印着“桃气乌龙”“冰甜蜜瓜”字样的非法电子烟产品一闪而过——这类产品早在2022年就被明令禁止销售。
在非法电子烟生产窝点查获的伪劣电子烟。
随后,专卖监管人员对刘某的进货数据、盈利状况等关键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并积极开展外围侦查,初步掌握刘某的违法违规情况:他每日接收大量快递包裹,发货地主要指向广东深圳、东莞等地;他经营实体店,却频繁采用添加微信、组建聊天群等方式向顾客和其他电子烟经营者推销非法电子烟;借助外卖平台等方式少量多次向外发货、向其他电子烟店大量送货……
“这不是普通违法,而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定向渗透。种种迹象表明,刘某处于非法电子烟销售网络的末端,其上游必然存在规模庞大的生产供应链条!”东城区局副局长张小舵这样分析。
鉴于案件影响重大,东城区局迅速上报有关情况。随后,北京市局稽查总队联合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会同东城区局、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成立专案组,共同展开深度调查。
破局之战:科技利剑刺穿反侦查迷阵
面对错综复杂的案情和隐蔽性强的犯罪网络,传统侦查手段显然不足以支撑。专案组充分发挥公安部门的技术优势,运用大数据分析、物流追踪等手段,广泛收集证据,沿着刘某这条线索向上溯源,逐步揭开隐藏在背后的犯罪网络。
经过数月的艰苦工作,专案组在2023年6月取得关键突破。依据“先追溯后打击”的办案策略,他们精准研判、高效部署、果断行动,在北京成功抓获位于犯罪网络销售端的4名犯罪嫌疑人。这一行动不仅斩断了犯罪网络的下游销售环节,更为进一步深挖上游生产源头奠定了基础。
随后,专案组开启了抽丝剥茧般的深入调查。通过对数十万条物流信息、通讯信息、资金流向及人员活动轨迹的细致梳理与分析,逐步延伸摸排出6条源头线索,并成功绘制出整个犯罪网络的组织架构图。这张图清晰呈现了非法电子烟从生产、运输到分销的各个环节,一个以张某为核心、由多个涉案团伙构成、横跨多省市的全产业链犯罪网络逐渐浮出水面。
然而,案件的侦破远比想象中艰难。
非法电子烟生产窝点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简易大棚。
主犯张某异常谨慎,反侦查意识极强。他只负责提供非法电子烟的半成品、生产设备和销售渠道,通过拉拢多人入伙,增加中间环节,最后再“化整为零”发往全国,自己则隐藏于幕后遥控指挥。
东城区局专卖科稽查队队长荣寅皓回忆说:“在侦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张某极少亲自碰货且并不经常露面,出现的都是团伙其他人员。”
更棘手的是,张某不仅自身有犯罪前科,还网罗了一批同样有犯罪记录的人。他们行事狡猾、手段残忍,给专案组的侦查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面对重重困难,专案组没有退缩。他们严肃作风纪律,严控案件知悉范围,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定期开展执法安全培训和现场应急演练,确保案件侦办顺利进行。
同时,专案组采用由公安和烟草部门牵头,联合海关、交通、邮政等多部门的“2+X”联合执法协作机制,针对犯罪分子的特点进行专题研究,按照“一天一议、一事一商”原则,常态化开展案件研判会商,及时沟通最新调查取证情况,定期组织研究重大复杂事项。
为提升办案质量,专案组邀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就案件定性和证据固定等关键问题获取专业指导。
与此同时,北京市烟草专卖局质检站全力配合专案组,不辞辛劳、日夜奋战,提供24小时全天候技术支持。
这种多部门协同作战的模式,为案件的快速侦破提供了强大动力。
历经6个月,在各单位各部门通力协作下,专案组层层深入、步步为营,从销售环节向上追溯至分销环节、生产环节,最终锁定了违法犯罪集团的源头窝点和输送链条。他们用科技利剑刺穿了犯罪分子精心编织的反侦查迷阵,正义的曙光即将照亮黑暗的角落。
雷霆收网:斩断伸向青少年的黑手
多线并进,才能以雷霆之势各个击破。
2024年1月至2024年4月,专案组集结监管执法人员、公安干警70余人,先后奔波近4万公里,赶赴天津、河北、湖南、贵州、广东等13个省市的28个地区展开收网行动。
非法电子烟生产窝点中的劣质烟油。
“张某是整个非法电子烟产销网络的源头,他利用自己经营的正规电子烟配件生产工厂作为掩护,暗中组织非法生产活动,极具迷惑性。同时,他委托多个配件生产厂家制造指定规格和型号的半成品,并从烟油厂家私下调配果味烟油,在隐匿窝点进行组装加工,制成各类果味电子烟。”东城公安分局环食药旅中队中队长顾天虓披露了张某的作案细节:组装窝点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简易大棚,周围是臭水塘和垃圾场,环境极其恶劣,非法电子烟产品随意堆放在地上,连基本的卫生条件都无法满足。
然而,就是这样粗制滥造的伪劣产品,却因其低廉的成本和可观的利润,通过一级分销商流入市场。这些分销商将产品转卖给全国各地的二级代理商,代理商再通过社交软件招揽买家,最终通过物流快递将产品寄送给买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非法销售链条。
在完成打击源头任务的同时,专案组并未忽视对于北京市内非法电子烟销售网络的深挖。
“根据上游生产、分销网络的分析,我们以往来的通讯信息为突破点,继续扩大战果,追踪涉及北京市内的下游分销人员。”张小舵介绍。
4月29日,专案组在北京抓获涉案人员5人,捣毁库房4处,当场查获非法烟弹9802个、非法一次性电子烟2552个。
至此,一条涉及全国多地的电子烟产、供、销链条被成功斩断。
执法人员连夜清点封存装运涉案物品。
案件告破后,一组数据引发社会震动:一举打掉生产销售非法电子烟团伙6个,捣毁非法电子烟生产窝点5个,打掉非法电子烟生产线5条,查处非法电子烟仓储窝点13个,扣押生产设备30台,查获各类非法电子烟产品11万余个,实物货值500余万元,涉案金额约2.4亿元。张某等36名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其中2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截至目前判刑18人。
“这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精心设计的陷阱!这些果味电子烟不仅口味丰富,造型也十分奇特,像‘奶茶杯’‘可乐罐’‘麻将牌’等,很容易引起未成年人的兴趣。我们在对北京地区的买家进行调查时发现,有不少未成年人因好奇或追求时尚而购买和吸食这类电子烟。”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总队机动支队三中队中队长任浩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令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包括电子烟,但这些非法卖家却知法犯法、肆意销售。
结案不是终点。北京市局联合多部门开展普法进校园活动,围绕青少年关注点,通过生动案例和通俗语言,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涉烟内容,阐释非法电子烟的危害,讲解禁止互联网售烟政策的意义。在依法监管打击、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北京市局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联合有关部门做好法律法规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每支非法电子烟背后,都可能关乎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北京市局局长王劲栋表示,“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精神,在国家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加力提升电子烟和新的涉烟监管效能,坚决打击涉电子烟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好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