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责任 > 正文

产业筑基 幸福涌动

2025年02月10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亓鹏
A+ A

冬日暖阳洒向安徽省灵璧县钟灵文化广场,浓浓的年味洋溢在灵璧农文旅电商嘉年华活动现场。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对口帮扶村杨桥村也受邀参加前不久举办的这次活动。

一大早,安徽中烟派驻杨桥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胡勇就站在展位旁,向来往群众介绍杨桥村特产。到了中午,简单吃过饭,胡勇又马不停蹄赶回村里,与村两委商议全年产业发展规划。“村里的事,等不得。春节一过,有的项目要‘上马’,有的项目要动工。”胡勇说。

从灵璧县城出发,约一个半小时车程,记者跟随胡勇到达杨桥村村委会驻地。平整的水泥路、整洁的民居、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宽敞的便民活动中心……一路走、一路看,杨桥村完善的基础设施、宜居的人文环境映入眼帘。

一下车,胡勇就拉着杨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肖霜来到村里的菌类种植农场,这里也是杨桥村农业专业合作社所在地。

农场里,十几位务工村民正忙着装卸菌包,干劲十足。

产业兴,乡村才能强,村民才能富。2023年,立足杨桥村产业发展需求,安徽中烟投资建设了13座恒温恒湿的食用菌种植大棚。

“大棚建成后,我们将其中9个大棚租赁给了产业发展能手,每个大棚每年收取1.5万元租赁费,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13.5万元。”肖霜说,不仅如此,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还有助于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平均每个大棚需要用2个工,9个大棚就能解决近20名村民的务工问题。在采收、装卸、铺包等环节,用工数量还要翻倍。”胡勇说。

今年50多岁的赵翠莲就是在这里务工的村民之一。由于身体不便,赵翠莲和丈夫无法外出务工,只能依靠种植几亩地、养殖一些农畜家禽支撑生活。“一年的收入也不过万把块钱。”赵翠莲说。

随着食用菌大棚投入使用,像赵翠莲这样的村民有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机会。“在这里务工,每天有100多元工资,既能挣钱,还不耽误照顾家人。”赵翠莲说。

食用菌种植,用工多、收益也高。“前期,由于我们对产业发展模式了解不深,主要通过租赁大棚收取租金来为村集体创收。近期,我们正在谋划利用剩余的4个大棚自主发展食用菌种植,这样村集体收入还能增加。”肖霜说。

食用菌大棚上方,是新建的光伏发电设施。“这里的光伏项目是安徽中烟去年投入帮扶资金建设的。目前,项目已基本建成,预计年发电量可达920万千瓦时,每年将为村集体带来超过40万元收入。”胡勇说。

记者与胡勇又来到一片曾经闲置的土地,这里的光伏项目已经产生了经济效益,而且在光伏板下,成片种植的艾草正茁壮生长。

“前期,我们村两委和种植户代表到外地学习了先进种植技术,回村后我们利用光伏项目用地、沟渠滩涂以及房前屋后开展艾草试种。今年,我们将在探索‘合作社+企业+农户’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艾草深加工,并创立品牌,加快进入消费市场。”肖霜说。

在回村委会的路上,记者看到,由安徽中烟出资建设的足球场、篮球场成了当地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安徽中烟的帮扶,帮得准、帮得好,帮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在场边坐着休息的村民张池云竖起了大拇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幸福的感觉,是杨桥村村民的普遍感受。

十年帮扶,奋进不止。2014年以来,安徽中烟数名驻村干部来到杨桥村,一任接着一任干,以真心换真情,为杨桥村搭起了一座座通向振兴的“桥”。

有了这些“桥”,杨桥村跨过“沟”、迈过“坎”,不仅早已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逐步成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之前的“一无所有”,到2024年底突破了130万元。

“我们不会满足于眼前,有党的好政策,有安徽中烟的真心帮扶,以后的生活肯定越来越好。”肖霜的话里流露出坚定和自信。

幸福在杨桥涌动。环境美、产业兴、人和睦,杨桥人的美好生活画卷将更加绚丽多彩。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