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福村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阿戛镇的西北部,新修的进村道路宽阔平整,村内食用菌产业园、有机肥加工厂、农贸市场、球场、各类小店一应俱全,俨然是一个小小的“村中城”。
群福是如何从一个贫困村,成为今天的“富裕村”?回顾其发展过程发现,群福村正是用“菌+有机肥+烤烟”循环发展的路子,在绿色生产、融合发展中实现“变废为宝”,共同富裕。
堆放在工厂门口待加工的有机肥原料。
以“菌”制“肥”
走进群福食用菌产业园,到处可见工人劳作的身影,采摘挑选、更换菌包、喷水补给,大家各司其责。
据了解,群福食用菌产业园的菌包上架种植后,一般采菌有三轮,21天左右就要进行更换。以往,更换下来的废弃菌包直接丢弃,或者挖坑进行填埋。而现在,群福村通过有机肥加工厂,让废弃菌包重新实现价值。
2020年,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结对帮扶水城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考虑到群福村作为食用菌产业园所在地,原料充足,盐井片区烤烟种植面积稳定,肥料需求大等实际,决定捐资在群福食用菌产业园内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废弃菌包营养含量高,透气性好,是优质有机肥原料。有机肥厂建立后,以每个0.1元的价格向食用菌厂收购菌包生产有机肥,既解决了有机肥原料问题又妥善处置了废弃菌包,变“废”为“宝”,成功实现了不污染、低成本、高利用的生产目标。
有机肥加工厂原料车间。
以“肥”惠“烟”
在有机肥加工厂门口堆放着大堆黑色的颗粒,是以烟杆和菌包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生物质有机肥,具有极大的营养价值,是促进作物生长的优质肥料。
“生物质有机肥主要是以菇渣、酒糟、作物秸秆等为原料,从周边的工厂或者农户那里收购来,经过机械粉碎、发酵后制成有机肥。”技术员杨青松说。
有机肥用于烤烟种植,不仅有改良土壤作用,对促进烟叶后期成熟落黄、提高烟叶油分都很有效果。
“今年种了18亩烟,用了1.8吨有机肥。跟之前的肥料相比,有机肥对土地比较好,价格相对实惠,感觉不错,明年继续使用。”有着多年种烟经验的徐天怀说。
目前有机肥工厂年产有机肥约5000吨,村合作社每年可获分红收益40万元,每年可带动16名当地村民务工,村民务工收入40万元,为群福村带来8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当地烤烟提供了用肥,还降低了烟农用肥成本,真正做到以“肥”惠“烟”。
陈富芬正在挑拣菌子。
以“烟”养“菌”
每当烟叶采摘完成,群福村到处是废弃的烟杆,过去基本上通过焚烧来处理,产生大量烟雾和刺鼻味道,给当地村民生活和村居环境带来一定困扰。
为解决这一问题,六盘水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探索,将烟草废弃物循环利用作为研究课题。
据悉,菌包是以作物秸秆、木屑废渣等原料生产的,废弃烟杆可以用来生产菌包,通过粉碎、调配、搅拌工序后,机器装袋、灭菌箱高温消毒、接种,最后通过恒温培养成为食用菌菌包。就近生产,降低食用菌培养前期成本,直接惠及整个食用菌产业园的发展。
家门口的产业园,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务工。“食用菌产业园能提供86个固定岗位,解决了50人的就业问题,每年支付农民工工资200多万元。”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群福村第一驻村书记冉清说道。
“我平时在学校边开小卖部,学生放假期间就来厂里采摘食用菌。”家住群福村的陈富芬说,“上有老下有小的,出去打工不现实,在这里做事既能顾家又能养家。”
一业兴则百业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群福村依托烤烟生产,在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带动当地村民成功就业,增加了务工收入,更使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变废为宝”的红利,真正实现了集体幸福、共同富裕。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