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定点帮扶的白泥村生机盎然。 王炳会摄
霍冬梅制图
编者按 经过持续奋斗,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一直以来,烟草行业把助力脱贫攻坚、支持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倾尽全力助推老少边穷地区在同步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各单位驻村第一书记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版选取几名来自不同地区的第一书记,讲述他们在一线绷紧弦、铆足劲、加油干,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助力乡村振兴不停步的故事。
云南景谷安海村第一书记李德华
党建引领定航向
本报记者 杜星霖
李德华(右一)向村民耐心讲解脱贫政策。普洱市局(公司)供图
1月6日清晨,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半坡乡安海村寒气袭人,但这丝毫不影响党员周富强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的热情。当周富强来到村里的党员活动室时,里面已坐满党员,看着大家热情高涨的样子,他感慨万千。
周富强是一名老党员,过去他不太愿意参加村里的党员活动。在他印象里,这些都是村干部该做的事情,和他关系不大。
景谷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安海村第一书记李德华的到来,让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安海村属山地高原地形,最高海拔1860米,山区面积占90%以上,由于交通不便,一度发展滞后。
2018年1月,李德华到安海村担任第一书记。李德华发现,村里有的党员不亮党员身份,不喜欢参加党组织活动,也不愿参与村里的公共事务。
在有着22年党龄的李德华看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才能真正抓实落地。
基于此,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景谷县局(分公司)的支持帮助下,李德华与安海村党支部成员一起加强村里的党建工作。一方面,争取相关资金扶持,对原有党员活动室等进行改造与修缮,让村里的党员与群众活动有了坚实“阵地”;另一方面,借助烟草部门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扶贫工作任务与相关事务责任层层分解到党员,党员不仅要“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还要按照相关要求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
在李德华及村委会其他干部的努力下,村支部的力量越来越强,村里党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借助景谷县局(分公司)与安海村进行党建工作互联共建的契机,李德华把普洱市局(公司)创建“红色之魂 生态之根”党建品牌的工作经验介绍给安海村党员,引导他们统一思想推动脱贫攻坚,着力在提升内核动力上实现突破。
2018年,在外务工的安海村党员周文昌回到村里。李德华经常面对面地和他进行交流,详细了解他的生产生活情况,为其回村后发展产业出谋划策,鼓励他带头发展产业引领村民致富。周文昌在当地烟草公司的帮助下,种植了10亩烟叶,当年实现收入5万多元。
如今,李德华帮助安海村在巩固发展烟叶、茶叶、玉米、水稻等产业的同时,抓好“四果一豆”(西番莲、坚果、芒果、柠檬和无筋豆)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规模化种植模式。
李德华始终把为群众解决问题作为自己的职责。村上路不通,李德华积极协调,争取资金整修道路,并对施工过程严格监督;疫情发生后,李德华第一时间赶到村里开展政策宣传和疫情防控工作……这些,安海村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看到安海村村民过上了好日子,我的心里就踏实了。”李德华说,“今后,我们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群众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四川盐源三棵树村第一书记冯浪
产业“根”深“树”更茂
本报记者 冯俊霞
冯浪(右)帮助村民采收万寿菊。 谢宝宪摄
1月8日,沐浴在冬日的阳光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白乌镇三棵树村村民伍拉龙开着拖拉机翻耕土地。他笑着说:“我们的冯书记原来是烟技员。他告诉我们,早点翻耕晾晒土地,能减少病虫害。他说咋干咱就咋干,我们相信他。去年,我种了30亩烟叶,卖了9万多元。今年种烟收入肯定会更好。”
伍拉龙说的“冯书记”是盐源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驻三棵树村第一书记冯浪。
三棵树村是彝族聚居村,平均海拔2600米,属于典型的高寒少数民族地区。因为海拔较高、干旱缺水,原来的三棵树村仅能种植经济效益较低的农作物,缺乏支柱产业让当地群众陷入贫困。2015年,三棵树村总人口603户28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9户463人。
从2016年起,烟草部门开始对三棵树村进行帮扶。根据当地贫困户希望发展烟叶产业的意愿,烟草部门积极协调计划,为他们修建水利设施、维修机耕道、建设烤房、开展技术培训。2020年,三棵树村80多户村民通过种烟脱贫,户均收入6万元。
“2016年,我家人均收入才1764元,3个娃的学费都交不起。我有力气,但没门路。自从冯书记来了以后,帮助我种植烟叶、培育羊肚菌,我家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现在,我的孩子有上班的、有上大学的,家里新修了房子,生活越来越好了。”今年47岁的伍拉龙笑着说。
“为了让贫困户脱贫,我们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在适宜种植烟叶的区域,发展烟叶种植产业;在缺水、高寒区域,发展花椒种植产业,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花椒育苗、种植技术;针对年龄较大、不适宜从事高强度劳动的贫困户,发展万寿菊种植和绿壳蛋鸡养殖产业。”已经驻村5年的冯浪说。
2020年,三棵树村各种产业累计收入近千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曾经贫困落后的彝族山村已经阔步走在致富道路上。如今的三棵树村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山坡上,长着漫天遍野的花椒树;村民房前屋后散养着高山生态鸡;烟田里,烟农在翻耕土地。
“看着贫困户在脱贫成果表上签字按手印,我感到无比自豪。现在,村民们正沿着乡村振兴的道路大步前行。”冯浪充满信心地说。
江西新余珍田村第一书记曾琳
“思想小康”新风尚
本报记者 杜贵凯 通讯员 龚国兵
曾琳(右)与曹爱民将玉米称重分袋包装。 徐建文摄
“2020年12月我的积分是满分100分,这100分展现的是我们脱贫户的精气神。”近日,在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水西镇珍田村的“晓康驿站”内,59岁的脱贫户曹爱民指着墙上的积分榜笑着说。
珍田村“晓康驿站”的货架上,整齐摆放着米、油、盐等日常生活用品。新余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珍田村第一书记曾琳告诉记者,新余市局(公司)员工捐资帮扶村里建起了“晓康驿站”,里面的各种商品只能用积分来兑换,服务对象就是原来珍田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原来的珍田村贫困户大多学历较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部分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回忆起刚驻村时的情形,曾琳说。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曾琳和村干部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扶贫扶志力度,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设立“文明红黑榜”等方式引导村民弘扬健康向上的新风尚。
曹爱民患有慢性病,无法外出打工,在省吃俭用的同时,还要借钱供两个孩子读大学。去年,新余市局(公司)帮扶村里建起农作物种植合作社,在曾琳的介绍下,曹爱民贷款两万元在合作社入了股。
去年7月,曾琳联系当地农业局的玉米种植专家帮助珍田村村民选玉米品种,开展田间指导,让他们增强致富的底气。
“有专家的技术指导,有曾书记的热心帮助,我们只管放开手脚干!”2020年,曹爱民承租了5亩地种植玉米。
“我妻子进城打工,我在合作社种植玉米,两个人都不闲着。我们不满足于脱贫,还要和大家一起过上更好的生活。”去年顺利脱贫的曹爱民对未来充满憧憬。曹爱民还被水西镇扶贫办评为产业之星模范典型,加入镇里的宣讲团到各村讲述脱贫故事。
为了充分激发村民致富的内生动力,曾琳带领村干部开设“村级党群服务群”,为群众提供农技和政策咨询服务;在珍田村开展“遵纪守法户”“文明家庭户”“文明和谐户”评选活动,弘扬新风尚。
在曾琳看来,没有扶不起的人,只有不对路的方法。曾琳详细调查困难群众的文化程度、工作技能、就业意向等,为有就业意愿但仍未就业的村民积极提供就业岗位信息。
“去年,我们帮扶珍田村发展起稻田虾养殖和玉米种植产业。今年,种植养殖规模将继续扩大。我们鼓励脱贫户发展产业,帮他们掌握技术、增强信心。”曾琳说,“物质上实现小康,思想上也要实现‘小康’。我们要倡导新风尚,走好乡村振兴路。”
湖北利川石马村第一书记蔡庆
消费扶贫“点对点”
本报记者 岳伍东 通讯员 江文杰 黄立新
蔡庆(左)在了解村民养殖桑蚕情况。邱烽摄
“本周消费扶贫产品需求:土鸡蛋200个,土鸡25只,红衣花生90公斤,土豆60公斤。”1月10日下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利川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驻石马村第一书记、“扶贫尖刀班”班长蔡庆在“石马尖刀班”微信群里收到同事黄伟发来的信息。蔡庆马上盘算起来:“先到村里的吴明学家采购土鸡、土鸡蛋、土豆,红衣花生到梁中宽家采购……”
2018年,蔡庆到石马村开展帮扶工作。他走访贫困户时,遇到谁家农副产品销售有困难,就会发动朋友、同事采购。渐渐地,石马村农产品得到大家信赖,他便将需求收集、货源采购、物流运送等步骤梳理完善,建立“点对点”消费扶贫模式。
蔡庆初到石马村时,面临不小的困难:全村447户9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42户464人。困难阻挡不了攻坚者的脚步。蔡庆带领“扶贫尖刀班”从抓党建强班子、抓业务强责任、抓落实强督办等方面发力,累计解决群众关心的各种问题269个,逐步赢得了村民信任。
蔡庆将发展产业放在突出位置,多次奔赴重庆及恩施州内各地,与茶、油、榨菜等加工企业磋商,签订购销协议,推动石马村形成以茶叶为主,桑蚕、榨菜、朝天椒、油菜等为辅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
发展产业既要有供给侧的因地制宜、结构优化,也要有需求侧的订单拉动、消费支撑。为拓展农副产品销路、增加农户收入,蔡庆和“扶贫尖刀班”成员没少花心思。
每月月初,蔡庆和同事在微信群里收集需求信息,然后蔡庆每周在村里采购。周末,他和“扶贫尖刀班”成员便开着满载货物的汽车赶回利川,为订户送货上门,形成“点对点”消费扶贫良性循环。
“蔡书记就是我们的信息员、推销员、快递员。”吴明学说,“这几年,蔡书记每年都帮我卖出鸡蛋1000多个、土鸡20余只,仅这两项每年就帮我增收约4000元。”
2018年以来,蔡庆联系单位员工、亲朋好友购买村民的土鸡、土鸡蛋、花生、生猪等农副产品,合计金额10万余元;通过电商平台推销扶贫产品1万余元。
为拓宽消费扶贫辐射面,蔡庆还为村民和企业当起了“联络员”。2020年疫情袭来,石马村村民的榨菜面临销售困境,已脱贫农户面临返贫风险。蔡庆和“扶贫尖刀班”成员主动与重庆一家榨菜公司联系,帮助村民销售榨菜6000余公斤。
在石马村,年存栏40头以上生猪养殖户5户,其中3户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20年下半年,蔡庆和同事主动联系生猪屠宰销售企业到村里收购生猪,解决养殖户销售问题。
2019年,石马村贫困户全部脱贫。2020年7月,石马村接受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受访群众生产生活明显改善率达100%。2019年、2020年,蔡庆连续两年被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评为全省烟草商业系统“最美扶贫工作队员”。
“扶贫路上有困难、有艰辛,只要看到村民脸上洋溢着满意笑容,我的付出就值得了。”蔡庆说。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