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纪实 > 正文

马金丽:一株牡丹的古城扎根之路

2025年03月10日 来源:经济网 作者:杨翠青
A+ A

在云南丽江古城的寨后上村,有一家备受欢迎的“福丽缘超市”,商品琳琅满目,从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需品到特色土特产应有尽有,每日顾客往来不断。谁能想到,它的主人马金丽,这位十多年前来自楚雄州武定县的山里妹子,连半句纳西话都听不懂。

2010年,怀揣着打工攒下的3万元,来自楚雄州武定县的马金丽,在亲戚朋友的介绍下,毅然来到丽江古城,在寨后上村盘下一个小铺面,开启了自己的经商之旅。然而,身为外地人,开店的道路布满荆棘。浓重的乡音,像一道鸿沟将她与当地人隔开,简单的交流都需连比带画、反复解释;没有熟悉的货源渠道,她只能骑着三轮车,奔波十公里到批发市场,一家家对比、挑选货物。有一次,三轮车的链条突然断裂,她咬着牙,如负重的骆驼般,硬是将一车货物拉回了店门口。

“社区名片”福丽缘超市。摄/杨翠青

转机藏在细节里。细心观察的马金丽敏锐地发现,寨后上村的居民多为在城里打拼的当地人,他们对于周边乡镇那些带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土特产,诸如土鸡蛋、涛源饵块、大具红薯等,有着极为强烈的需求。于是,她风风火火地奔赴乡下,四处寻觅合适的采购点,和对方反复沟通敲定长期供应合同。往后每周,她都雷打不动地按时取货。为了能让附近居民实实在在享受到实惠,她给出的价格堪称诚意满满,哪怕利润微薄到仅有几毛,她也甘之如饴。马金丽心思细腻,在收银台旁精心打造了一个“共享货架”。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便民物品,有给手机 “续航” 的充电宝、帮人解决衣物小状况的针线包、方便老人阅读的老花镜。不仅如此,墙上还贴着醒目的标语:“欢迎环卫工人进来打水”,寥寥数字,却满是温暖与关怀。

随着客源逐渐稳定下来,马金丽心中萌生出拓展业务的想法,打算办理一个烟草专卖经营证。当地烟草部门的客户经理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提供上门服务。从前期细致讲解办证所需材料、流程,到协助整理资料提交申请,每一个环节都事无巨细地指导。很快,在客户经理的帮助下,马金丽顺利办下了烟证。之后,客户经理定期上门走访,根据店铺的实际经营状况,给出专业又实用的建议,像是合理的卷烟陈列技巧、热门烟品的推荐策略等。在客户经理的悉心指导下,店铺的生意愈发红火,盈利也显著增加。

寒来暑往,在马金丽的精心打理与全身心投入下,福丽缘超市从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杂货铺,变身宽敞明亮、备受居民认可的 “社区名片”,成为寨后上村规模最大的超市,年营业额逐年稳步攀升。曾经被交流难题困扰的她,如今已能操着一口流利的丽江方言,与顾客热情地唠家常。

当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时,马金丽微微眯起眼,缓缓说道:“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我总会想起老家武定狮子山上的牡丹。无论风雨如何肆虐,它们始终坚守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我们这些异乡人在他乡扎根,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能急于求成,得耐住性子,稳稳地走好每一步,只要坚持下去,总会迎来绽放的那天。”

货品丰富的福丽缘超市。摄/杨翠青

数十载光阴流转,马金丽已从初来乍到的异乡客,蜕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新丽江人。她的故事,是无数异乡人在城市奋斗的缩影,回首往昔,那些艰难摸索的日子、努力扎根的岁月,桩桩件件都化作如今脸上自信的笑容。

马金丽的故事,是无数异乡人在城市奋斗的缩影。展望未来,马金丽眼中满是坚定的光芒,她在心底告诉自己,往后的日子里,还要一如既往地用心干,用真心倾听每一位客人的需求,用真情去回应他们的期待,把福丽缘超市打造成传递温暖、凝聚人心的港湾,让这份扎根他乡的热爱,在服务居民的日常里,绽放出更绚烂的光彩。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