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纪实 > 正文

烟田“硬汉”朱绍文:用责任与担当书写别样人生

2025年03月07日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沈龙
A+ A

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尖山彝族乡大山村,有这样一位在烟田里辛勤耕耘的烟农,他叫朱绍文。寒冬腊月,朱绍文像往常一样给妻子准备好早午餐后,趁着为数不多的暖阳,早早到了烟田进行冬耕。因为朱绍文外形硬朗,村里人都叫他“硬汉”。而他的“硬”,远远不止体现在外形上。

内心“坚硬”,不被生活打倒

早年,长期在外务工的朱绍文突然接到家中噩耗,妻子劳作时不慎摔倒,导致脑出血,术后长期卧床,生活无法自理。得知消息后,朱绍文心急如焚,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辞去工作赶回了家乡。彼时,妻子需要长期服药,三个孩子也正处在学业的关键时期,仅靠打零工的微薄收入,家庭经济捉襟见肘,沉重的压力如大山般压来。

2020年初,命运的转折悄然降临。一次,当地烟草站入村宣传种烟政策,在院坝会上,朱绍文了解到烤烟种植技术成熟,且政府补贴力度优厚,这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果断与烟草站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决定投身烟叶种植,开启支撑家庭的新征程,也无意间翻开了人生崭新的一页。

身体“硬朗”,不怕苦不怕累

烟站工作人员了解到朱绍文的家庭情况后,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考虑到他是新烟农,技术员从整地规划、起垄盖膜,到小苗移栽、田间管理,再到最后的烟叶烘烤,全程亲自到场指导。朱绍文也格外珍惜学习机会,尽管不擅长书写,但他积极参与各类烟叶生产技术培训,通过手机录音、拍视频等方式,回家后反复钻研,就这样“硬生生”掌握了种植烟叶的关键技术。他回忆道:“虽然小时候跟着父母种过烤烟,但现在要独自承担12亩的种植任务,心里还是不踏实,所以每个环节我都得深入学习。”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经过三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朱绍文已然成长为村里人人认可的种烟能手。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还摸索出一套节约人力、降低成本的高效种植模式。朱绍文自豪地介绍道:“现在烟草机械设备先进,生产环节能用机械就用机械,绝不用人力,拖拉机、打孔机、破膜机我都有,等明年我还想增加一台无人机,帮我施肥喷药,有这样的高科技,就要用在刀刃上。”

能力“强硬”,懂创新善分享

随着学习的积累,朱绍文还发现了别的增收路子。在烟叶旺长的时候,在烟垄间套种大豆。大豆的固氮作用改善了土壤肥力,不仅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还额外增加了一笔收入。朱绍文交售完烟叶,又去卖大豆,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ea8a55bf-1912-4856-8476-6f65fbe8342c.jpg

朱绍文2024年交售的“黄金叶”。沈龙 摄

村里的年轻人看到朱绍文的成功,纷纷前来取经。朱绍文总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从如何翻犁土地,到预防一些常见病害的技巧,再到烟叶烘烤时温度、湿度的协调控制。他还自发组织了一个由5个烟农组成的烘烤互助小组,烟叶上烤期间大家互相帮忙。同村烟农在他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了烤烟种植的行列,大山村的烤烟产业规模逐渐扩大。他大哥朱绍仲满意地说道:“从2020年的4户,增加到如今的10户,他才是带头大‘哥’,带着大家一起种烤烟致富。”

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在朱绍文细心的照顾下,妻子病情逐渐稳定。每天劳作结束后,朱绍文还会带着她去看自己种植的烟田,和她聊聊烟田的趣事,妻子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