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的脉络错综复杂,每一片都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作品。
2001年,当张东生踏入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济南卷烟厂时,他的人生之“叶”便悄然萌生出新的脉络,这些脉络不断生长、交织,丰富着他的成长历程。
深耕专业 夯实基础
在同事眼中,张东生是一个认真得有点儿执拗的人。这种执拗并非固执己见,而是对工作标准的严格要求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在最初的操作工岗位上,为了迅速掌握各种设备的操作技能,他利用业余时间研究设备原理、学习专业课程,并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带着问题深入实践、积极求解。
凭着主动进取和不懈努力的劲头,在工作的第七年,张东生以第一名的成绩转岗成为一名电工,在自己的人生之“叶”上绘出了主要脉络。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张东生的工作常态,他也在其中实现了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撰写降低一号工程码报废量实施方案就是一个缩影。当时,车间一号工程码报废量较多,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张东生结合生产实际,深入现场调研,全面梳理流程,发现要想解决问题不仅需要维护好工控机和打码机,更要厘清各岗位职责,制定明确的考核细则。在经过多次调研和沟通交流后,他将自己的想法整理成详细的实施方案提交上去并得到了车间的支持。如今,经过一年的试运行,一号工程码报废量明显降低。
一专多能 精益求精
七年电工生涯的历练,让张东生成长为车间的技术骨干。面对新的要求——从电气维修过渡到车间信息化运维及管理,他紧张过但不曾退缩,不会就学、不懂就问是他始终坚持的原则。
如何加固一号工程下线打码环节、如何建设精益“卷包数采”、如何开展技术传承……围绕这些问题,他一步一步推进、一点一滴改善,以信息化技术赋能设备管理。
面对卷烟机频繁出现的小停机问题,张东生创新引入“小停机每日参考线”,帮助维修人员和操作工更直观地识别问题所在,从而迅速采取处理措施。最终,卷烟机百万支小停机次数从6.56次降至5.6次,重大故障次数从92次降至75次。
“济南卷烟厂杰出青年技术创新能手”“山东省设备管理优秀工作者”……一项项荣誉,是张东生始于初心、成于坚守的体现。
在入职后的第十九年,张东生又迎来了工作中的第三次身份转变——从电工到副跟班长。他满怀热情地踏上了新岗位,人生之“叶”的脉络也有了更多延伸。
交织的叶脉记录着每一次的成长。如今,张东生的人生之“叶”正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浓浓绿意。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