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湖南郴州桂阳县方元镇方元村的千亩烟田刚刚褪下烟草的厚实碧绿,又铺上了晚稻的纤纤青葱。烈日下稻田里闪烁的星星波光配上远山茂密的植被,一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田园山水画映入眼帘,行走在田埂上,宛如画中漫步。空气中烤烟的浓香与稻田的清新交织相融,混合成了丰收的味道,令人心动神往,激情溢洋。
“这样的场景,以前想都不敢想,山连山的黄土色,每个山头密密麻麻全是炼铁小作坊、小炉子,空气里那炼铁的刺鼻气味呛的人说不出话。”这片稻田的承包人,方元村村民谭艳林说。在2011年以前,他也是方元村众多炼铁作坊老板的其中一员,名副其实的“矿老板”,方元村也是远近闻名的铁矿村。因为铁矿资源丰富,挖矿、采矿的人越来越多,周边的生态环境破坏的非常严重,空气也越来越差。
从“矿老板”到“庄稼汉” 他是“两山论”的实践者
(谭艳林承包的170亩烟田)
“那个时候,人在外面走一圈,鼻孔里都是黑的,到处都是矿渣。”“我家从父辈开始就是做生意的,我十来岁就开始围着自家的小作坊跑,钱是真赚钱,但环境也是真的越来越差,感觉自己的钱包越鼓越对不起生我养我的家乡。”谭艳林的叙述真实还原了方元村乃至方元镇整个涉矿地区生态环境,也真情流露出他们这一代人对家乡的深深愧疚感。当年,村民习惯了到矿山、作坊打工赚钱,导致田土大面积抛荒,山林生态毁坏严重。虽然开着豪车、赚着大钱,但谭艳林却总感觉内疚,毕竟自己的“金山银山”是靠用家乡的“绿水青山”换来的。从2009年开始,谭艳林就开始四处考察新的项目,谋求事业转型。
2011年左右,国家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矿产行业整体下行,这位曾经住豪宅、坐豪车的“矿老板”以生意人的精明和对家乡的热爱,果断关闭了自家的炼铁小作坊,恢复了占用山林的植被。把目光投向了村里那几百亩抛荒多年的良田,择优流转了100亩,开始了自己的烟叶种植之路。
“我做了近二十年的矿生意,也习惯了矿产行业的来钱快,所以在项目的选择上还是会考虑烟叶这种当年种植当年见效的‘短平快’项目。”谭艳林的谈吐间不仅有生意人的精明,还多了份“庄稼汉”的质朴,处处透着坦诚与谦和。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他是“致富叶”的探索者
(谭艳林在自家田间)
“我虽然生在烟村,但我从没下过田,对烟叶种植技术的了解和认识可以说是一片空白。”生在烟村的谭艳林,由于父母长期在圩场开五金店,从小到大几乎是没有接触过农活。
在有着多年作坊管理经验的谭艳林看来,要把这100亩烟种好,产生效益,管理和技术缺一不可。自己有资金、会管理,找一个生产、烘烤、分级样样精通的技术合伙人成了谭艳林的破题之选。经方元烟站的牵线他找到了本镇种植规模不大的烟农老谢合作,结成了一对由谭艳林负责出资,老谢负责技术和管理的烟叶种植“新搭档”。
方元烟站党支部也关注到了这对“新搭档”,支部书记邓利平与他们结成了帮扶对子,将支部示范区建到了他们的烟田,通过手把手、一对一的指导,提供全方位支持。引导他们从镇上的陪读家长群体着手,以长期工和短期工相结合的方式,破解劳动力短缺问题;指导他们坚持烟稻轮作、早翻深翻、稻草还田、施用火土灰等传统烟叶种植技术;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县公司、站点组织的金叶夜校培训和阶段性关键技术培训,让他们紧跟烟草公司步伐,严格落实平衡施肥、绿色防控、病虫害动态巡查和精准防治等新技术、新措施。
“种烟这些年,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烟草公司在技术上的精准指导,比如结合天气状况和烟苗素质来选择合理的移栽时间、根据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来制定合适的烘烤方案等等,站点的技术指导涵盖了我们烟叶种植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我能把规模越做越大,也多亏了他们的指导。”谈及近年来的烟叶种植经历,谭艳林这样说到。
从2011年的100亩到2021年的280亩,年毛收入从30余万元到如今的140余万元,从零经验、零技术到现在协助郴州市局技术中心完成20余项烟草科研项目和绿色防控项目,这位“矿老板”的金叶致富梦已经越做越大。
“他可以的,肯学肯钻,主要是这脑子也好使,一些新的技术我们这些老把式一时接受不了的,他两下就给整得明明白白。论种烟叶,现在我要叫他师傅了。”曾经的合伙人老谢对谭艳林这样评价到。
从“独行侠”到“领头羊” 他是“万亩乡”的带头人
(谭艳林在当地烟站的指导下开展烟叶分级)
2015年左右,桂阳县下大力整顿炼铁小作坊,方元镇范围内大大小小近300座小炼铁炉被关停,经济发展陷入短期停滞,村民收入也呈断崖式下降。习惯了赚矿产“快钱”的村民们没了经济来源,一时间闲而滋事、打牌赌博现象成了乡村另一道不光彩的风景。
对此,已经成功转型,小有名气的种烟大户的谭艳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与生俱来的责任心使他下定决心,以行动改变现状。一方面他与嘉禾县广发大米厂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扩大自己种植规模的同时,开始建立“烟叶+优质晚稻”综合体;另一方面,他开始根据自己发展的需求,在村里吸纳不同人群加入自己的队伍,为困难人群送岗位、为贫困学子送爱心。
“这个伢子要得,带着大家做事,让大家抱团干农活,特别是对我这样的老人家来说,能做点自己做得起的事情,有份收入,是天大的好事。”83岁的留守老人老彭说道。
与此同时,谭艳林还积极引导曾经一起做矿生意的伙伴转型种植烟叶,为他们寻找耕地,提供技术支持,解决晚稻销售渠道。2021年底,仅他一人就带动了近10户新烟农,新开发烟叶种植面积千亩有余,近800亩“抛荒地”变成了“丰产田”,在推动烟叶种植规模稳中有升的同时,为秋粮稳产保供发挥了积极作用。
“厚道,艳林给我的印象就是厚道,不仅技术上无条件的支持我们,在晚稻销售上,他连差价都不赚我们的,有他带着干就两个字,踏实。”谭艳林曾经的矿生意伙伴,现在的烟叶种植户小彭乐呵呵的说到。
“感恩烟草,感恩烟叶,让我找到了事业的‘第二春’,致富后不能忘了乡亲,今后我还打算再把规模扩大一些,带领更多的乡亲们共同致富,把村里的环境再改善改善,为乡村振兴多做贡献。”志得意满的他又充满了豪情万丈。
十年间,黄土成青山,荒田变沃野。谭艳林捧着一片烟叶完成了自我蜕变,精耕一片烟田带动了乡村嬗变,坚守一个信念转变了一村观念,走出了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强村路”,勾勒出方元村生态打底、同心共富、乡村振兴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