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纪实 > 正文

陈玉贵:“小白”到“能手”的蜕变

2022年10月17日 来源:会东宣传企鹅号 作者:聂剑建、王礼明
A+ A

中等个子,皮肤黝黑,头戴一顶遮阳帽,身着一件迷彩衣,脚穿一双沾满泥土的解放鞋……记者见到陈玉贵时,他正在烤房巡视烟叶的温度,看上去,他完全一副地道烟农的精干模样。

近日,记者来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辖县会东县鲹鱼河镇新云村六组,这里是白鹤滩水电站的移民安置点。走进陈玉贵院子,满屋子金灿灿的烟叶映入眼帘。陈玉贵喜笑颜开地把我们迎进了院子。

陈玉贵今年59岁,2021年3月初,他家和311户1103名移民从大崇镇大花村搬迁至鲹鱼河镇新云村官发居民点,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别墅”里。

大崇镇大花村地处干热河谷地带,是天然的温室大棚。农业生产以蚕桑、芒果等经济作物为主。陈玉贵搞过种植,但最擅长的还是养殖,经过多年的努力,还成立了玉贵养殖有限公司,年产值达200万元……说起搬迁前的生产生活,陈玉贵滔滔不绝。

为支持白鹤滩水电站建设,陈玉贵和众多移民群众毅然搬离祖辈生活的故乡。“搬迁之前,大家都有很多担心,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去了新的地方,大家怎么活?”谈到大花村,陈玉贵的眼中充满了对以前生活方式的不舍和到新环境的担忧。

2022年3月,官发居民点的居民们分配安置土地,但怎么种、种什么,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成了移民群众的一块心病。“怕啥子?人勤地不懒!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地方依然大有可为。”陈玉贵语气坚定地说。

陈玉贵和众多的移民一样,有着勤劳、质朴的品质,这也造就了他们敢想、敢干、不服输的性格。

陈玉贵经过一番思考和考察之后,一个大胆的想法诞生了——走烤烟规模化发展之路。他毅然向鲹鱼河镇党委政府申请将移民安置土地流转用于种植烟叶,决定依托当地资源,靠山吃山,开创一番崭新的事业。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移民群众自愿的前提下,鲹鱼河镇协调600亩移民安置土地,以每年13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给了陈玉贵。

“种烟我毕竟是‘小白’,压力还是大,但总得有人迈出第一步。”陈玉贵告诉记者。刚开始育苗、栽种的那段时间,整晚整晚睡不着,整天就“泡”在烟田里。好在有党委政府的支持,及时对接烟草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上门指导,同时完善了官发居民点生产土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更加坚定了陈玉贵创业发展烤烟的决心和信心。

“下肥的时期、下肥量,抹瘤、短顶等都是有讲究的。烘烤的时候,39度可以开始排湿,不能完全打开排湿口。还要注意是下雨时采摘的烟叶……”采访过程中,陈玉贵还抓紧时间和技术人员交流烤烟种植和烘烤技术。经过不断摸索和学习,他已经掌握了烤烟种植管理、烘烤技术。这一年,陈玉贵种植的烤烟也迎来了大丰收。

据陈玉贵讲,他在发展烟叶种植的过程中,他还有些其他的“小心思”。他自己种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一来一起搬过来的乡亲不离家就能在他这里“打工”挣上一份收入,二来也可以让乡亲们在打工的过程中,学会和掌握烟叶的种植技术,最关键的是,毕竟自己当了二十多年的村干部,现在又是移民和移民专干两种身份,他想树立起不等、不靠、不要、勤劳致富的榜样,给大家传达一种勤劳致富的信心。因此,空余时间他将学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经验,向其他村民传授,倡导大家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正在分拣烟叶的移民陈全有接过话茬告诉记者:“我做的两个多月,每月工资按时结,今年加上土地流转费,我家就增收了近万元,家门口就业,还可以照顾到家庭。”

“最多请了80多人做事,一般20多人。今年预计产烟1.5万担、实现产值360万元,移民群众在我这里的务工收入达80余万元。”采访最后陈玉贵自豪地说。

“稳得住”的关键看是否“能致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近年来,会东县委、县政府实施产业培育与基层治理整体联动,全县的移民安置点被划分为乡村旅游、农业产业、贸易服务等3种发展类型,同时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农业、养殖等产业,不断壮大地方经济,积极引导群众加入到产业发展中来,全力做好移民搬迁安置“后半篇”文章,帮助移民群众稳步提升经济收入,建立新的生产生活秩序。

告别陈玉贵离开,路上又遇到了很多劳作归来的移民群众,记者不禁感叹:陈玉贵其实就是众多移民群众的缩影,广大移民群众舍小家顾大家,搬离故土、挥别故园时,他们对国家重大项目的坚定支持,就是对新生活的信心和决心,在会东县所有的移民安置点,每一位移民群众都在以各自的方式,继续谱写着新时期移民的幸福生活。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