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立秋过后,勤劳的烟农们无暇享受秋天的凉爽与惬意,仍然继续忙着与烟有关的事。
“今天帮邻居拉烟来交售,明天我就要开始卖第二次烟了。我家第一次卖了5万多,和自己估算的差不多,期待明天能卖好一点。”8月中旬,笔者来到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城郊烟叶收购点,熟悉的烟农罗礼基向大家介绍他第一次售烟的情况。
“今年前期干旱少雨,到烘烤的季节又经常下雨,烟叶质量和去年比起来会差一些,但我按烟草公司今年的初分要求标准初分好的烟叶,上一次拿来卖基本上和收购的线差不多,说实话,我还是比较满意的。”罗礼基抬起眉头两眼灵光地微笑着说道。
绿叶子变成钱袋子
家住三明市沙县凤岗镇西霞村的罗礼基是一位有着多年种烟经验的烟农,也是为数不多的本地烟农之一(沙县外地烟农占烟农总数的 97%)。近三年,他的种植规模从46亩增长到52亩。伴随着规模的增加,收入增长更为明显。
“今年我有13000斤左右的烟叶可以交售,售烟收入应该和去年基本持平,有信心再多个5000元左右。”谈及今年的烟叶生产销售情况时,罗礼基充满了信心。
绿叶子变成钱袋子,最后带来好日子,生活越过越有奔头,规模越来越大,罗礼基种烟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除了在规模种植上尝到甜头外,在种烟这个职业上,他也收获满满。
“以前的种植面积小,从播种到烘烤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可累人了。现在,我只有在烘烤的时候比较忙,负责烘烤工艺的把握和其他加燃料那些由妻子或者小工来完成,3座烤房的烘烤把关可以轻松搞定。”罗礼基说。
说到烤烟种植技术的提升,罗礼基还得感谢一个人,那就是2015年开始负责凤岗镇西霞村的包村烟技员林强,是他让罗礼基从烤烟种植的技术 “贫困户”变成“优质户”,再到现在成为沙县的种烟能手。
“五年前,罗礼基的烟不仅种得不好,烤得也不好,各项收购指标在全县都是处于下游状态,而且由于他是本地人,对包村的烟技员都是爱搭不理的。”林强刚刚负责西霞村的时候,罗礼基是个典型的倔脾气。
罗礼基的烟叶不尽如人意,林强就盯上了他,把他作为重点关照的对象。刚开始的时候个人之间难免会有一些正面冲突,但正是这样,两个人最后成了好朋友,因为直脾气的人最明白谁是真正对自己好。
经过两年的精准指导,罗礼基的烤烟种植管理技术逐渐提高。技术上的跟进,带来了收入上的馈赠。这几年罗礼基的收入是一年一个台阶地上升,对种烟更加自信,自然而然,罗礼基成了一个职业烟农、铁杆烟农。
规模化结合职业化
现在,罗礼基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沙县惠农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成为烤烟种植“规模化+职业化”实现效益化的定型代表。
土地流转顺畅是烟叶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也是烟农留得住、能致富,并且走向职业化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沙县烟草巧借三明市、沙县两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大力培育扶持家庭农场建设,积极推动烟叶家庭农场的规模化经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沙县的烟叶家庭农场比例超过98%。
同时,沙县烟草借助沙县地方土地流转顺畅之势,大力推进烟叶规模化生产。
除此之外,沙县分公司积极向政府争取烟叶发展基金用于烤房技改与维护,2020年完成烤房技改520座,目前正在技改200座,预计未来两年内可以实现所有在用烤房全覆盖,着力解决“在哪烤烟”的问题。
在保障适度规模和烤房的基础上,沙县分公司还在培 育职业烟农上下足了功夫,从“稳住一批铁杆烟农、表彰一批优质烟农、引进一批年轻烟农”发力,重点培育一批“以烟为生、精于种烟”,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多元增收的新型烟叶经营主体。在“政府+烟草”的双驱动下,分公司从集中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做好政策保障、开展星级评价四个方面发力,答好“谁来种烟”的问题。
目前,在沙县的烟农结构中,连续种植烟叶的烟农比例超过90%,大部分为50亩左右的适度规模种植户,种烟已成为他们发家致富的稳定职业。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