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湖南浏阳的广袤烟田里,轰鸣的农机声与忙碌的身影交织成一曲奋进的春耕交响曲。随着科技的深度融入,传统烟叶生产正焕发新活力。在浏阳市烟叶主产区,智慧育苗系统、自研农机装备与精准移栽技术齐头并进,为烟叶产业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一幅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丰”景图正徐徐展开。
育苗大棚装上“智慧管家” 烟苗生长尽在“掌控”
智能化烤烟育苗大棚
走进沙市镇中洲育苗工场,棚内绿意盎然的烟苗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舒展叶片。与传统育苗不同,这里的每个大棚都安装了“智慧管家”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并联动风机、喷淋、遮阳帘等设备自动调节环境参数。
“以前育苗全靠经验,现在数据说了算!”育苗管理员黄道宏指着手机上的监控界面介绍道。系统每隔10分钟上传一次环境数据,一旦温度超过28℃或湿度低于60%,设备立即启动预警程序,开启通风加湿设备,并将预警信息发送到技术员手机上。此外,育苗盘底部还安装了根系监测传感器,可精准判断烟苗需水需肥情况,实现水肥一体化智能补给。
智慧系统的应用让育苗效率和质量双提升。据测算,采用“智慧管家”后,烟苗成苗率从85%提高至95%,育苗周期缩短5天,且烟苗整齐度达98%以上。“苗齐苗壮,移栽后病害少、长势快,每亩预计能多收50斤烟叶!”烟农张建国满意地说。目前,浏阳市已建成智慧育苗大棚56座,100%覆盖全市育苗大棚,为6.34万亩烟叶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自研起垄施肥一体机 破解“用工难”痛点
起垄施肥一体机正在作业
在烟田另一侧,一台台形似“钢铁巨兽”的自研起垄施肥一体机正轰鸣作业。随着机械前进,疏松土壤、起垄成型、精准施肥一气呵成,原本需要多人协作的繁重工序,如今仅需一名驾驶员即可完成。
“这是我们联合高校研发的第三代机型,针对丘陵地形做了优化,爬坡能力更强!”农机工程师王博士介绍。该机器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土壤墒情调节起垄高度和施肥量,搭载的北斗导航系统还能实现“垄直如线、深浅一致”。与传统人工起垄相比,效率提升20倍,每亩节省成本约120元。
烟农刘大姐算了一笔账:“往年请人起垄,一亩地人工费就要200元,还得等天气。现在用机器,一天能整12亩,成本降了一半!”更让她惊喜的是,一体机施肥均匀度高达90%,避免了传统撒肥导致的烧苗问题。目前,该县已推广此类农机160余台,覆盖全县70%烟田,春耕进度同比提前10天。
烤烟精准移栽机 “绣花功夫”育出“黄金叶”
移栽机正在作业
移栽是烟叶生产的关键环节。在标准化烟田里,一台集智能控制与轻量化设计于一体的新型农机正缓缓行进。通过人工精准投苗,移栽机按预设的株距和深度将烟苗植入垄中,覆营养土、淋安蔸水,同步完成行走、打塘(打窖)、移栽等一系列工序。同时还具备左右调平等功能,对烟田适应能力强,移栽效率高,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株距误差不超过2厘米,深度控制在8-10厘米,成活率超过98%!”技术员刘伟民自豪地说。这台烤烟精准移栽机是国家局“揭榜挂帅”项目应用,与知名企业联合攻关的成果,将数字化控制与传统液压技术深入融合,可实时调整移栽参数。对比人工移栽,效率提升5倍,且避免了过去“深栽易烂根、浅栽易倒伏”的难题。
“机器移栽的烟苗整齐划一,后期管理方便多了!”合作社负责人潘干兵指着成片的烟田感慨。去年试用精准移栽机的50亩烟田,亩均减少人工2个,增产8%,每亩增收近500元。今年,合作社计划新增移栽机20台,力争机械化移栽面积突破1万亩。
科技“新农具”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从智慧育苗到机械化耕作,科技正成为烟农手中的“新农具”。据统计,浏阳市通过推广三大核心技术,烟叶生产综合成本下降7%,亩均效益提升至5000元,带动全市1470余户烟农实现户均种烟收入(含补贴)达18.95万元。此外,农机合作社、技术培训中心等配套服务体系的完善,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2000多个季节性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
“科技让种烟更轻松,日子更有奔头!”烟农们笑着,在春日的暖阳中播撒希望。随着烟田里机械穿梭、绿苗茁壮,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振兴画卷正缓缓铺展。未来,这片土地将继续以科技为笔,以烟叶为墨,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