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祥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曲靖市委副书记、市长
曲靖市烟叶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烤烟130多万亩,收购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作为全国最大的地市级优质烟叶产区,全市有10万户烟农、2万户卷烟零售户,直接或间接带动40余万人就业。曲靖烟草工商形成了540亿元左右的产业链,以占全市税收超三分之一的贡献率,成为护航地方经济发展的“压舱石”。2024年,全市烤烟产值、税收、烟农种烟收入实现七连增,创历史新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融入大局、核心地位持续稳固。曲靖市全力推动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烟叶产业发展基础持续巩固。作为全国每10片优质烟叶必有1片诞生的“中国烟叶之都”,积极构建新型高端品牌烟叶供给体系和“烟农愿种、工业爱用、良技配套”长效种植体系。作为全国21家卷烟工业企业共同认证的“黄金原料库”,这里每年稳定向云南中烟、上海烟草集团等企业供应41个核心配方模块原料,为700余个知名卷烟品牌提供坚实的原料保障。
创新模式、绿色生产亮点纷呈。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以烟田为起点推动全市农业生产地膜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回收、施用有机肥落实,积极推进“回收一张膜、施好两袋肥、放飞四只虫、升级一座房”的烟叶绿色生产实践,累计推广应用“四虫一剂一菌”和根结线虫病绿色防控科技成果695万亩,为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曲靖方案”。这场始于烟田的绿色革命,正在创造看得见的生态价值,烟草农业新型绿色生产体系引领大农业绿色生产。
粮烟融合、促农增收责任彰显。曲靖以4万亩高标准“粮经协作”示范样板为引领,创新构建“稳粮、兴烟、富农”新模式。人社部门协同烟草打造“曲靖金叶农匠”烟草企业劳务品牌,科学规划25.8万亩粮烟协同种植区;农业部门协同烟草打造滇东北粮经协同示范园,实现烟叶产业与粮食生产双轮驱动,累计增加粮食产量1.78万公斤。“云上花乡”“宣威格宜”等12个产业综合体建成运营,通过集成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带动6.95亿元进入农户口袋。通过“烟田保效益、粮田保安全”协同机制,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曲靖市将按照“把烟草打造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示范行业、资源经济的招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企业”的目标,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气神书写新篇章。
数字化转型建设走在前。积极融入数字化转型浪潮,依托烟草行业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不断加强智能技术在烟叶生产、收购、调拨等关键领域的应用,为曲靖市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贡献烟草企业方案。
多元化产业融合促增收。全力推进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健全“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的协同发展机制,统筹做好资源要素整合、产业配套融合、运行机制配合、市场渠道聚合,建立烟叶与非烟产业双订单、双合同生产模式和三产融合、循环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惠农帮扶干在实。以“曲靖金叶农匠”产业工人队伍为平台,帮助解决农民家门口务工就业问题。用好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巩固拓展产业帮扶、消费帮扶等成果,更好助农增收、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当前,曲靖烟区抓好备耕整地工作,合理调配农机具,扎实推进整地理墒 王炳会 摄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