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技术措施突出轻简化、易推广——重庆石柱烟区着力破解喀斯特山地“翻耕”“育田”两大难

2025年03月10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周勇
A+ A

“太阳出来啰喂,喜洋洋啰啷啰,挑起扁担啷啷啋咣啋,上山岗啰啷啰……”春耕时节,循着这歌声,笔者来到了这首民歌的发源地——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这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山地,山峦重叠、土地零碎,耕作层常有无法刨除的大石块,宜机条件差,烟农如何春耕备耕、保育土壤?

在黄鹤镇山河村,烟农马培权推着小型旋耕起垄机来回作业,翻起的土壤将垄沟里的油菜掩埋,形成一道道新烟垄。“我们从去年起实行垄沟互换法,翻压绿肥省事儿了。”马培权说。

为了增强土壤肥力,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几年前引进了绿肥种植技术。

“一开始技术推广并不顺利。”石柱县局(分公司)副经理刘忠回忆道,“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挨家挨户发放绿肥种子,很多烟农还是不愿意种。”

原来,受地形限制,大型机械无法作业,而小型旋耕机难以将油菜完全翻压进土里。“油菜秆经常缠在旋耕机刀具上,必须停下来清理,耽误不少工夫。”马培权介绍,“都知道种了绿肥烟叶质量更好,但是烟农也要算账。”

“额外物资投入、宜机条件差、劳动用工增加,这些都是技术落实不到位的原因。我们认识到,必须推行轻简化、易推广的技术措施。”刘忠表示,他们相继开展高寒烟区绿肥品种筛选、轻简化栽培技术探索等研究,让绿肥种植这项技术真正得到烟农认可。

垄沟互换法正是在那时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以前种绿肥,要等冬耕后播种,来年春天打碎了再起垄。那样不仅绿肥生物量小,还不容易翻压。现在是烟叶采收后就把绿肥种子播下去,次年备栽时把绿肥翻压到垄沟里,形成新的垄体,烟农省时省力。”石柱县局(分公司)烟叶科科长谭曦解释说,“在石柱这种耕地紧缺的烟区,垄沟互换还相当于小范围的轮作,有利于减少土传病害。”

小地块、大坡度、夹石块,传统大型农机在这里“水土不服”,怎么办?石柱县局(分公司)走访各类农机厂商,不停开展试验,引进小型化、轻量化农机,同时改进设计、整合功能,走一机多用的路子。

“像这种旋耕起垄机,我们联系厂家将固定式覆土犁改为可调节旋转式覆土盘,能根据情况自动调节力度,还能避开石头。并且,取下旋耕机刀具,挂上覆膜挂件就能进行覆膜作业。”刘忠说。

同时,为了从根本上保育土壤,石柱县局(分公司)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绿色生产技术体系,构建了烟田地下、地表、地上“三位一体”的改良技术。他们推广除草机械,避免使用除草剂;应用增厚地膜,促进地膜回收,防治面源污染;推行绿肥种植、垄沟互换、深翻晒垄等技术,实现用养结合;全面增施有机肥,推行测土配方施肥,重点施用“牡蛎钾”、硅钙钾镁肥,补充土壤微量元素;应用基肥拌菌技术,加强土壤微生态调节……

为保障土壤保育措施落地见效,石柱县局(分公司)建立健全四项机制。建立政策保障机制,整合生产投入、项目资金,用于土壤保育的物资保障和应用研究;完善技术服务机制,全覆盖开展技术队伍、烟农培训,引导合作社提供专业化深松、清残、绿肥播种等服务,促进减工降本;构建示范引领机制,注重挖掘典型案例,通过举办技术现场会、建立示范区等方式,让烟农现身说法,使土壤保育理念转化为烟农的行动自觉;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实施技术员自查、烟站巡查、县局(分公司)验收的考核机制,运用“掌上基地”“轻流”等线上平台验证完成情况,促进工作落实。

“土壤保育是一项见效慢、管长远的基础工程、长期工程和系统工程。通过这几年的持续投入和改进,全县上等烟比例提高到65.21%,烟农真切感受到了土壤保育带来的提质增收效益。我们将坚持投入不减、标准固化,以优质土壤生产优质烟叶,持续助农增收。”刘忠表示。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