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雄 摄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当下,烟草行业各领域各单位正勇争先、善作为、谋新策、出实招,以科技创新为源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何以革故鼎新?何以行稳致远?
全行业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通过使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回答“发展之问”,让行业现代化建设更有支撑、更具成色。
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集成烟叶生产全生育周期要素信息可视化的数字系统,远程就能够实时掌握烟田耕种数据;广东省局(公司)以数字转型促进数据、产业、平台相融合,将气象数据转化为防灾减灾抗灾的坚实堡垒;广东中烟搭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矩阵,三维锻造全过程创新链;浙江中烟以数据赋能业财融合,深入推进全价值链成本管控工作……
从农业到工业,从生产到管理,一个个鲜活的场景,组合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也见证了科技创新对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推动作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4家烟草企业,看他们如何凝“新”聚力、共赴“新”程。
山东潍坊诸城育苗大棚智能喷灌系统 /罗井泉 摄
在广袤的山东大地,一片片烟田如绿色的地毯铺展开来。伴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传统的烟叶种植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创造出一幅幅令人感叹的农业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作出实施数字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对推进智慧农业作出部署。在国家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山东烟区数字化建设如火如荼展开,将现代数字技术与传统烟草农业相融合,给烟叶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从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到精准施肥灌溉的实施,再到病虫害防治的智能化管理,数字化技术正逐步渗透到烟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在这里,每一片烟叶的生长都经过数字化技术的辅助,每一步管理都依托着先进的数据分析,实现了“优质、特色、生态、安全、高效”的现代烟草农业。
一键透视 数字烟区全景图
“今天,位于琅埠融合创新园的烟田已经完成了20亩的起垄施肥任务。这是作业轨迹和施肥量监控……”在山东潍坊诸城市智慧烟叶调度中心,诸城市局(分公司)烟技员王朔操作着显示屏对起垄施肥情况进行讲解。
即便没有在烟田旁,王朔依旧能准确地给出一组组数据,这要归功于山东省局(公司)依托全国统一烟叶生产经营管理平台所搭建的山东烟区数字烟田平台(系统),集成烟区、烟田、烟农以及基础设施、农事操作、农服作业等数据,推进烟田与人、机、环、服等要素资源平台化,实现烟叶生产全生育周期要素信息可视化。
“从去年开始,诸城烟区在移栽前增加了一项新的工作程序——‘地图地块绑定’。”王朔随即打开操作系统展示,“利用手机APP,实时划定基本烟田、种植地块,并将相关信息编辑录入平台,平台自动计算烟田面积、记录经纬度,关联附近基础设施,完成对烟田的‘上图入库、动态管理’。”
随着鼠标在显示屏上不断点击,外部时空、气象、土壤等农业数据资源一一呈现,借助电子地图、卫星遥感等手段,精准划定基本烟田、精细圈定种植地块、精确标识设施分布,管理层通过电脑终端,“一个屏幕”显示基本烟田在哪里、种植地块在哪里、基础设施在哪里,做到“有地图、有影像、有数据”。
“用上这个系统,我们种烟变得更方便、更科学了,每天耕种了多少亩,气候、墒情如何,只需要在手机点几下,一目了然。”潍坊烟区烟农白俊杰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诸城市贾悦镇年轻的“老烟农”,虽为“80后”,但白俊杰种烟已经10余年了,今年种烟115亩。他是第一批下载使用智慧烟叶平台的烟农,基本上每天都打开软件,看看自己烟田地块的土壤墒情、农事提醒、病虫害预测预报等信息。浏览相关的农资信息、培训视频,记录各生产环节的作业时间、用工、照片等情况。
“什么时间需要植保,什么时候需要灌溉,我都会第一时间收到提醒,马上去办。十里八村的烟农都和我一样,让我们种出来的烟长势更标准、品质更好。”白俊杰深有感触地说,“这个软件是我们种烟的‘活字典’,也是生产的‘好管家’。”
丝丝入扣 精准管理新篇章
“一端是信息科技,另一端是生产经营,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生产管理中,才是山东烟草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山东省局(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立国说。
“烟农想着怎么种好自家的烟,我们要想着怎么帮大家都种好烟。”临沂市局(公司)生产科长刘元德说,“临沂烟叶管理数据驱动中心上线应用21个模型,覆盖烟田布局与地块选择、精准配肥、病虫害分析预警、GIS数据分析管理、成熟度判定、收购分析预警等烟叶生产过程重点环节。”
烟叶质量好,施肥是关键。针对施肥不精准的问题,临沂市局(公司)从测土配方流程入手,将历史配方与产量、结构、效益等数据关联,运用方差分析、权重分析,建立施肥配方智能推荐模型。在烟田施肥时,只需要输入种烟品种、土壤类型、前茬作物、肥力水平一级筛选指标,系统就能从配方库中测算施肥量最低,亩产值、上等烟比例最高二级指标,筛选出推荐配方,实现烟田施肥的精准指导。
气候多变,烟田浇水不及时、不科学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临沂烟区部署18处烟田长势监控点、50个土壤墒情监测点、5套智能灌溉系统,结合无人机遥感监测,实时采集土壤墒情和烟株长势数据,不同时期设定含水量预警值,结合烟株不同生育期需水规律,建立烟田浇灌模型,确定合理浇水时间与浇水量,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烟田按需供水和远程智能化浇灌。
同时,山东烟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病虫害智能测报预警网络,利用性诱虫情测报和病原菌检测与孢子捕捉系统实时监控虫情基数、病原菌和孢子数量,结合气象数据,分析预测虫情发生动态和病害流行规律,实现精准预警和智慧防控。
“不只是烟农需要土壤养分、墒情、积温、降雨这些动态信息,对于管理人员这些数据同样重要。”山东省局(公司)烟叶处副处长李玉高解释,“通过实时采集烟田各环节作业信息与影像,农事作业与土壤、天气信息同步记录,山东烟区数字烟田平台(系统)自动生成地块的年度生产报告,为今后生产技术调整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烟叶生产要注重全产业链,通过将烟田地块生产数据信息与收购、复烤、工业使用等信息整合链接,山东省局(公司)实现不同年度、不同区域、种植规模、亩产效益等多条件查询分析以及计划管控、种植合同管理等闭环管理,为生产经营决策与过程管理提供支撑。
“通过查询分析找出生产效益、烟叶质量最好的烟农,调取他的年度生产报告,形成来年最佳的生产指导方案,推广到适宜地块,示范带动生产水平提升。”李玉高说,“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开展烟农、技术员画像,用数据说话、靠数据评价、凭数据改善,为基层队伍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计划资源分配、精准帮扶指导等提供科学依据。”
借助平台大数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手段,集成应用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精准植保、精准烘烤等智能装备,实现人机地服互联互通,有效提高了水、肥、药、机等精准投入与科学管控水平,利用试点区智能装备作业数据信息,指导全省烟叶生产。
全省烟叶生产实现节水22%以上、节肥15%以上,烘烤损失降低到6%以内……山东省局(公司)探索解决“数据从哪里来”的基础问题、“数据怎么利用”的关键问题和“数据如何赋能”的重要问题,为推进数字化转型、管理效能提升、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探索了新路径。
一触即达 烟草服务新体验
以技助农,服务为农。
“新技术再怎么发展,出发点都是帮烟农种好烟,为烟农服好务。”临沂市局(公司)王文杰一边演示着“鲁烟惠农”一站式托管服务平台一边介绍,“我们这个托管服务平台将烟区烟农、烟田位置、地块面积、地形等信息与农副产品信息整合到一起,实现服务产品上架、下单付款、质量评价等功能,帮助烟农一键下单、轻松种烟。”
山东烟草“鲁烟惠农”服务平台根据不同区域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单项或多项组合的优惠套餐服务包,烟农自主选取不同服务组织的质优价廉的服务项目。烟农下单后,服务队员可以在平台上自动定位到服务烟田开展服务工作。烟站技术员、服务店长、烟农一同对服务过程进行指导与监督,服务完成后实行“烟农+店长”评价验收机制,烟农满意后在服务平台进行确认并评价服务质量,然后结算服务费用。平台把烟农评价作为服务质量考核、农服公司管理的主要依据,保障服务质量。
由“烟农”转变为“烟田管家”,这是沂水县许家湖镇北小尧村58岁烟农解秀荣最直接的感受。
“去年我家所有烟田都是通过‘鲁烟惠农’帮忙种的,今年我家100亩烟田已经和服务公司签好了订单。”解秀荣展示订单并赞叹道,“我这个岁数,下地干活干不太动了。如今从耕地到采收,服务公司全都包了,可解决大问题了。”
解秀荣所在的北小尧村有860亩基本烟田,其中350亩种植烟叶,510亩轮作甘薯、花生,均实行全程托管服务,通过服务环节自动对接、服务队伍有机衔接和精准计酬管理机制,可降低农机空驶率40%,提升机械作业效率20%,提升人工作业效率10%,每亩最高可降低成本400元。
科学把握农业现代化和行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山东省局(公司)将在全面推广应用好行业一体化平台基础上,开展“烟叶平台+”建设,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烟草农业深度融合,强化烟叶生产、农服、烘烤、收购等数字化场景应用,以数字化推动烟叶产收加调链条向智慧化升级,为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建设、创新烟叶生产管理服务和破解烟叶发展瓶颈这一重要课题交出山东答卷。
重庆中烟,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