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旧城镇子交村,村口乡亲们种植的一片片小麦和蚕豆正迎风摇曳招展,犹如一片波光粼粼的“绿浪”,层层叠叠地铺陈开来。
见到袁贵东时,他正在地里采摘蚕豆。葱绿的豆枝上挂满了豆荚,豆粒饱满,他剥开几粒蚕豆递给到访者:“尝尝,甜得很。”
袁贵东在地里采摘蚕豆。刘晓丽 摄
忆及过去,今年52岁的袁贵东不禁摇头苦笑。初中毕业后,袁贵东和村里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赚钱贴补家用,他跑过运输、做过砖瓦工,但都没有获得较好的经济收入,后来选择回村发展。
前些年,袁贵东除了种植玉米、蚕豆外,还会种一些小麦、油菜等作物贴补家用,虽然赚得不多,但总比在外打工强。
“耕地有机械、烘烤也有专业的烤房,现在根本不用我怎么操心了。”问及家里的种植情况,袁贵东说:“走,去看看我们村的烤房,目前正在升级改造呢!”
过去,乡亲们都在自建的土坯墙烤房里用煤炭烘烤烟叶,每隔两小时就要添加一次燃料,常常要半夜起来查看烘烤状况,加之缺乏专业培训,技术欠缺,烘烤损失率较高,收成也大打折扣。
“有时一个人顾不过来,常常要请工人过来帮忙,一年下来要支出5000多元请工费。”站在袁贵东身旁的李健荣抢过话头说道。
近年来,泸西县烟草专卖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开始在当地推进生物质燃料烤房改造,并持续推广商品化烘烤和清洁绿色烘烤模式。促进村民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
李健荣(右)在查看烤房升级改造。刘晓丽 摄
李健荣是当地烟农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子交村烤房群的烘烤业主。2009年开始,在当地烟草部门的政策支持下,李健荣分两批建起了40座密集式烤房群。2018年,李健荣将其中20座烤房改造成使用生物质燃料的烤房,生物质燃料是用锯末、树皮、烟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作为原料加工压缩制成的一种小圆柱颗粒,属于废物再利用。
李健荣算了一笔账:生物质燃料加料方便,一次性可以加料200斤至250斤生物质颗粒,可持续燃烧10小时以上,控温效果也好。与煤炭相比,成本相对较低,每烤一炉烟叶可节约成本300元左右。
“以前我自己烘烤,购买煤炭加上用工费,需要1.5万元左右,现在送到李健荣的烤房差不多也就是1万元,可为我节省了不少时间和成本呢!”袁贵东笑着说道。
每到烤烟季节,袁贵东和乡亲们都会将采摘好的鲜烟叶送去李健荣的烤房进行烘烤,每公斤鲜烟叶只需交0.55元的服务费,不仅能省去自己烘烤所需的煤炭燃料费和用工费,还能睡个踏实好觉。
眼下,李健荣正在将剩下的20座烤房改造成使用生物质燃料的新能源烤房。“这几年,我利用新能源烤房烤出来的烟叶品质更好,更能让乡亲们卖个好价钱。”李健荣说。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