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旱地变良田 沃野“丰”景新——云南红河州建成万亩粮烟协同发展项目区

2024年03月28日 来源:东方烟草报 作者:邓楚瑜
A+ A

春分近,农事忙。走进云南省开远市中和营镇,登上黑果山远眺,数万亩连片耕地一望无垠。近处,5000亩烟稻轮作区已完成翻耕、理墒、打塘作业,等待烟苗移栽;向西北望去,上千亩连片种植的蚕豆绿意盎然。

近年来,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协同当地政府,在中和营镇开展万亩粮烟协同发展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构建以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绿色化、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烟草农业生产体系,取得明显成效。

“做强烟区产业综合体,是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们抓好高标准烟田建设,持续优化烟粮轮作,大力推进烟草农业现代化,在烟粮经协同发展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道路。”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局长、经理朱艳梅表示。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中和营镇耕地多为喀斯特地貌,土壤保水能力差,大多为丘陵旱地,同时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农业产业发展十分困难。

为夯实现代农业基础,2011年,红河州局(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协同开远市委市政府实施“东山基地单元”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灌溉水利、机耕路等,涉及以中和营镇为主的三个项目区。

项目按照“依托水源定项目、围绕烟田抓配套、因地制宜搞建设”以及”整体规划、系统设计、连片推进”的原则实施,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中低产田地改造相结合,归并分散零星地块,形成了“管网、沟、渠道、路相配套,田成快、地成方,旱能浇、涝能排”的良好局面,当地群众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有了强有力支撑。

在此基础上,2022年,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团队指导下,红河州局(公司)组织中和营镇烟农试种500余亩旱地水稻,取得成功,为规模化种植打下基础。2023年年初,开远市委市政府牵头引进开远市农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自主流转及农民带土地入股的方式,在黑果山片区流转了1万亩土地,建成万亩粮烟协同发展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

“按照规划,项目区的种粮区和种烟区各为一半,以轮作模式开展生产,发挥稻烟交替种植对土地的保育作用,实现优质稳定产出。”红河州局(公司)副经理高松介绍道。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基于成熟技术保障和专业团队指导,2023年秋季,项目区5000亩旱地水稻喜获丰收,亩均收获稻谷650.2公斤,千里旱坝稻飘香的愿景变成现实。

加快烟叶产业转型

来到项目区烘烤工场,100座冷热一体多功能烤房整齐排列,烤房顶全部装有光伏发电板。与烤房群一路之隔的,是集回潮、专业化分级、收购等功能为一体的仓库,仓库上方同样也安装着光伏发电板。

“这些光伏发电板在烘烤期间可保障75座烤房用电需求。”开远市局(分公司)主要负责人雷荣介绍,在非烘烤季,烤房群中具备冷藏功能的50座烤房可直接作为冷库使用,缓解了当地时销农产品收购端冷链不足的难题。

为提升烟叶生产绿色化、精益化水平,红河州局(公司)进行统筹规划,在项目区构建起以化肥减量化、植保绿色化、能源清洁化和资源循环化为特征的烟叶生产模式。同时,以生产组织模式再造推动生产管理体系革新,实现生产管理网格化、生产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专业化、管理方式数字化,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专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烟草农业经营体系。

——划分种植网格。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土地流转方式,按照30~50亩/片的标准划分片区,公示片区位置、面积、价格等信息,原则上“每户只种一片田”,方便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

——优化管理模式。推进烟叶生产管理网格化、生产作业机械化、管理方式数字化发展。组建专业服务队,建立烟叶生产全周期服务体系,构建非烟作物服务新模式;建立差异性惠农定价收费机制,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实施与网格挂钩的考核评价机制、合作社规范运营机制,建立专业化服务满意度评价机制。

——培养职业烟农。加强生产组织和烟农队伍管理,按照“技术精、素质强”的原则培训烟农,在培训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用工管理、经营管理、智慧农业管理培训,提升综合技能,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

拓宽多元增收路径

在项目区千亩蚕豆种植基地,一排排“绿篱笆”矗立在地头,饱满的豆荚缀满枝头。

“去年9月底播下豆种,当年便摘了第一茬。当前正是高产期,亩均收益能达5000余元。”凉棚下,种植户李本云正在给几名工人安排活计。

围绕项目区多元化种植、多元化增收,红河州局(公司)积极联合地方及相关农业企业,合作开展了旱地水稻、油菜、蚕豆等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把握特色产业发展规律,以“粮烟双优、产业融合”为发展思路,利用当地“夏长无冬、秋春相连”气候条件,合理规划旱地水稻、烤烟、玉米、蔬菜四类作物轮作区,抓实责任落实和工作推进,增加亩均收益。

变革组织方式,实施村党组织领办种植合作社,建立政府、农投公司、村委会(种植合作社)、烟农合作社、烟农之间的利益共同体,推行政府主导的烟区大产业规划,种植合作社统一开展生产经营管理,烟农合作社组织开展专业化服务,有效促进特色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推动产业化发展,引入第三方加工型、销售型企业,通过联合运营,解决农作物加工、销售问题,提升附加值,形成稳定产业链。

“去年年初,我将25亩土地流转出去,又返租种植了45亩集中连片的烟田,耕作不用来回跑,还可以托管给专业服务队种植,省心多了。”34岁的李丹怀是中和营镇响水村村民,流转土地后,他加入烟农合作社,成为一名专业化机耕队员,烟田整地备耕不到两个月时间,便有3万余元机耕费进账。“去年,我种烟、机耕,以及到蚕豆基地打工的纯收入,加起来有20万元哩。”李丹怀高兴地说。

项目发展带来的不止是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此前我们村5000多名村民中,外出打工的就有1000多人,基本都是青壮年。得知家乡有了增收的‘大项目’,许多人又回家乡发展了。”响水村党总支副书记何荣军说道。

“有了各方面经验积累,今年项目区发展一定更顺畅。”朱艳梅表示,为了适配万亩粮烟协同发展项目,红河州局(公司)引导各村委会成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将拓宽粮经作物种植种类,让烟粮经协同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