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生态烟区好光景 绿色文山绽芳华

2023年12月27日 来源:云南网 作者:杨标、浦绍阳、胡加云
A+ A

微信图片_20231226153155.png

普者黑生态烟区

喀斯特地貌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七乡大地的灵动和秀美。宜烟耕地面积达700多万亩,是“云南黄金走廊”生态特色烟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充分把握生态自然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绿色生态、节能环保、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现代烟叶生产方式,推动烟叶产区形成多元化产业协同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描绘了一幅丹青流溢的田园山水画。

近期,由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举办的云南第二届“最具影响力烟区”考核活动进入尾声。此次考核是一次以突出“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的检验,让一个个最能代表烟区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典型为大家树立起模范标杆,引领全省各个烟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笔者走进文山州砚山、丘北、广南3个候选烟区,近距离感受画卷里的和美景象。

砚山县

沃野万顷平如砚 金叶飘香萦群山

砚山县地处滇东南北回归线附近的低纬高原地带,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烤烟标准化示范县、“云南黄金走廊”生态特色烟区、云南首届最具影响力烟区。在现代烟草农业推进过程中,砚山烟区树立了全国现代烟草农业的一面旗帜,创造了闻名全国的“小舍姑模式”和“平远速度”,成为全国新烟区建设的典范。近3年来,砚山烟区烟叶种植规模均稳定在12.7万亩,收购量34.4万担,实现烟农年均售烟收入5亿元以上、烟叶税1亿元以上,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兴旺领航乡村振兴

砚山县拥有广袤的沃野良田,全县耕地面积220万亩,宜烟面积100万亩,是核心烟区“156”示范工程区、“2260”特色优质烟叶示范基地。耕地面积3000亩以上的坝子有35个,其中平远坝子有50多万亩。

为保护基本烟田,砚山县于2018年制定了5年内流转10万亩核心烟区规划,在文山州率先走出“村委会+烤烟合作社+烟农+订单企业”土地流转新路子。村委会按烟区规划制定轮作制度,合作社与农户签订中长期租地合同,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开展土地流转。2023年,全县开展烟区土地流转7.02万亩,其中烟农自主流转土地6.78万亩,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2453亩,100亩以上连片430片10.34万亩。同时,不断加大烟基设施项目投入,推动集中连片种植轮作。2005年以来,全县共投入烟草资金5.92亿元,建成烟水工程1.86万件,受益面积45万亩以上。2023年7月,砚山县在平远镇富侨社区开工建设文山州首个高标准基本烟田,总面积707.88亩。

按照《文山州“两型”合作社规范建设实施方案》,砚山县创新合作社组织形式,制定了种植型合作社建设3年规划,成立了全州第一个种植型合作社,实行种、服分离模式,建立种植型和综合型两种互补型的合作社。

烤烟产业是砚山县富民强县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砚山县探索出了集中运输代表交烟、专业化分级、一体化收购等先进经验,农户收入逐年提升、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产业兴旺正领航乡村振兴,“强富美”的乡村愿景一步步变成现实。

微信图片_20231226153220.png

烟区产业综合体。

绿色生产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砚山县坚持新发展理念,在烟区全面应用土壤保育、残膜回收、生物防治病虫害、清洁生产等绿色生产新技术,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烟叶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深入开展STP(烟草可持续发展)项目整县推进试点和“2260”项目开发,连续3年在云南省“2260”田间综合考评中排名前列,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探索示范。鼓励合作社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将农药使用纳入对烟农、辅导员、合作社的考核评价。

此外,实施绿色防控重大专项工程,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2023年,全县建设4万亩绿色防控示范区8个,建立设置病虫害预测预报点11个,推广蓝板、性诱剂立体防控3万亩,无人机植保3.89万亩,使用烟草内源抗病毒制剂1000亩。

引入以虫治虫生物防治,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100%覆盖,辐射大农业放蜂13万亩,释放叉角厉蝽1000亩、夜蛾黑卵蜂1250亩、捕食螨5500亩。推广清洁能源烤房2159座,覆盖面积4.32万亩,清洁比例达33.6%。推广秸秆翻压还田8229亩、绿肥2200亩、油枯有机肥21544亩、农家肥7650亩,推广膜下小苗移栽12.47万亩,推广节水滴灌8.8万亩、水溶肥8.7万亩。

近年来,砚山县始终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烟叶生产理念,明确烟叶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防控生态化的思路,形成小区试验—全县试点—大面推广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模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科技赋能绘就别样图景

砚山县一直坚持把农机农艺融合、农业机械化推广放在为烟农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首位,加快农田、农艺、农机、农服融合发展,全面推广烤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持续推进全国烟草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建设。

砚山县引导组建了“合作社+机手”的市场化稳定运营的机耕专业队服务烟农,引进研发各种实用机械取得实效,累计申请专利7项,已获得授权4项,实现犁、耙、垄、塘、膜、管全程机械化,经试验可供大面积推广使用的各类农机具25种,2023年全县烤烟生产整地、起垄、打塘、培土环节机械化比例达97%以上,机械化覆膜比例达84.95%。

完善农机研发、推广、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围绕烤烟生产耕、种、管、烤、收等核心环节,开展农机装备研发、升级和改造,重点突破采收环节机械化,开展四次采收田间试验,探索研发人机协同烟叶采收平台。同时,探索建设合作社农机4S店,规范烟农专业化服务标准,实现农机农艺有机融合向全程覆盖、专业服务、提质增效阔步前进。

通过多年积累,砚山县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大、中、小与高、中、低相结合的烤烟生产全过程、全地形适应的机械配置方案,进行大量跨区域作业的同时,辐射带动了滇东南片区的机械化生产。

在全要素数字化方面,砚山县持续完善烟叶全生命周期物联网建设,围绕耕、种、收,苗、管、烤等核心环节,加速数字化重塑传统烟叶生产模式探索。实现“云棚”设备全覆盖,迭代升级“云滴农机”和“空中滇农”,推广运用数字烟田系统“云图”、烘烤数字化系统“云房”、智能分级装备“云手”、智能仓储系统“云仓”、全程在途管理系统“云途”。开展智慧烟站改造,优化收购流程,推广框烟智慧收购,完善装框前烟叶盲抽复检、无人过磅系统、定级机模型验证等工作,驱动烟叶生产方式和组织管理变革,为稳定核心烟区、稳定烟农队伍、实现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微信图片_20231226153311.png

机械化生产。

三生共融打造休闲田园

砚山县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土壤多为红壤土、砂壤土,土质疏松,通透性好,烟区土壤供氮、磷、钾能力较强,还可提供硼、锌、镁等中微量元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砚山烟叶上乘品质。

全县建成基地单元5个,实现烟区基地全覆盖。主动服务工业品牌需求,坚持走特色品种种植路线,2023年重点品牌直调烟叶占比达41.98%。

按照政府主导、工商协同、县负总责、乡村落实、奖励到户的原则,砚山县锁定“云烟”高端品牌原料需求目标,全面落实“十个100%”技术措施,稳步推进“2260”高端特色烟叶开发,多次在云南省“2260”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根据工业企业需求,砚山县不断修改自身的生产技术方案,全方位增强砚山烟叶产业的经营生产力、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发展持续力。

砚山县坚持自主品牌、自建渠道的思路,引导合作社积极探索出“一体三园”促农增收模式及工作机制(与烤烟产业配套发展的一产综合体、配套产业升级发展的二产工业园、延伸产业服务链条的三产融合园、探索试验示范的孵化园),实现了三产融合、品牌自有。

砚山县主动融入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大局,结合当地自然条件,深挖烟田潜力,广泛推行粮烟协同发展,构建种烟稳收益、种粮保安全、多元促增收的发展机制。以村集体领办种植型合作社为引领,打造20万亩“水稻、玉米+烤烟”双优产业带,通过对种植产业的统一规划,稳固“粮+烟+N”的轮作种植制度,让烟田成为藏粮的良田,2022年以来,砚山县完成烟后玉米种植9000亩。

砚山县建成国家级烟区产业综合体3个,引导农户发展紫薯、制种玉米等“烟+N”多元产业,每年助农增收3839万元,形成多产融合良性发展的新格局。争取烟草扶持乡村振兴项目1个、投资4800万元,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烟区智慧农业CBD,履行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发展。

丘北县

绽放生态之美 谱写奋斗新篇

一天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丘北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气候,为其提供了温暖湿润的夏季和相对干燥的冬季,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普者黑像一颗闪耀的明珠坐落于此,山峦起伏,湖泊草地交错,构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画卷。

微信图片_20231226153346.png

框烟智慧收购。

稳健前行,金叶扬帆启新航

在丘北县,烤烟产业不仅是农民的期盼,更是这片土地的独特名片。

为了确保烟叶的持续稳定发展,丘北县一直努力巩固烟叶基础,稳定核心烟区。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和基本烟田可持续经营实施方案的实施,为核心烟区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丘北县规划并保护烟区34.54万亩,其中,核心烟区24.15万亩,为烤烟的科学轮作种植提供了有利的土地条件。

丘北县着眼于整体规划,通过建设不同规模的片区,包括10万担片区、3万担片区、2万担片区和1万担片区,挖掘烟区潜力。今年,全县烟叶种植收购计划增加至34万担以上,烟农户数连续3年恢复性增长,为烟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丘北县全面推动绿色发展,通过全县范围内推动STP项目试点,展现出了可喜的成果。树皮、腻脚、普者黑、天星等4个烟区,实施植烟土壤保育示范,紧扣土壤肥力不均衡问题,建立土壤保育综合示范区1万亩。同时,绿肥种植与翻压示范区和根区微生态调控示范区分别达到3000亩和1000亩。测土配方和精准施肥成为推动土壤保育的有效手段,全县共送检土样400个,制定并印发《烤烟施肥建议卡》400份,通过测土配方逐户下发施肥通知单,确保农户精准施肥,其中施用秸秆型商品有机肥1.72万亩、腐熟农家肥7.1万亩、绿肥种植0.4万亩、秸秆还田0.32万亩,新增节水滴灌1.42万亩。

全县共建设13个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总示范面积达6万亩。通过优化集成阻、防、控、治一体化虫害治理技术,构建了诱调并举、菌药联控的系统性防控病害技术体系。为全面实施绿色防控,全县设置了1个病虫害系统监测点和10个普查点,采用多种先进技术如蓝色粘虫板、性诱捕器、太阳能杀虫灯等,实现了病虫害的有效监测与控制。此外,在烟叶农残管理上,全县制作推荐农药和禁用农药提示牌64块,将10种农药(成分)列为烟叶农残重点管控对象,执行农药管理规定,确保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

丘北县推广应用生物质燃烧机、热泵电烤房等设备2842台,建成生物质颗粒生产线7条,年产生物质颗粒2.4万吨,补贴生物质颗粒烘烤示范1.41万吨及烟秆回收燃料化利用示范1万亩。在树皮乡推进生物质颗粒加工与烘烤示范1000亩,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号召。

无论是施肥的精准与规范,还是对病虫害的科学防控,以及清洁烘烤的推广应用,都使得烟叶生产更加环保、可持续。这不仅是对绿色发展的探索,更是丘北对未来烟区绿叶安全的坚定承诺。

微信图片_20231226153426.png

产业兴旺促乡村振兴。

科技助力,数字化转型创新实践

作为全国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县之一,丘北县将焦点放在耕、种、收、苗、管、烤六大作业环节上,通过农机、农艺、农田、农服四大要素,采取一系列措施,迎合烟叶生产的多样性需求和机械化推广。

通过外引内研,丘北县研发推广了适应不同地形的实用农机,推动农机向农艺标准靠拢。在地方自研方面,中型覆膜挂件、垄塘一体化挂件、“覆膜+铺滴灌一体化”设备,以及面向山区陡坡、台地等复杂地形的轻便“土农机”等的投用,有效提升了烟草使用农机具的作业效率。

为适应机械化农业的需求,丘北县积极推动农艺标准改革,包括统一育苗方式、物资规格、农艺机械化作业标准、考核验收标准等,更好满足烟叶生产的新要求。为打牢烟田宜机化作业的基础,丘北县着力推进烟叶规模化连片种植,政府出台配套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进行土地流转,开展出入口改造,预留烟田作业道,以提升烟田宜机化。

丘北县着眼于农机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广“香叶智农”和“云滴农机”等平台应用。这不仅解决了“靠谱农机手难找”“农机闲置愁订单”等难题,更实现了农机作业与烟农需求的数字化对接。2023年,全县机械化耕整地、理墒、打塘作业率达100%,覆膜环节机械化作业比例占覆膜面积的100%,同比提升39.9%。相较传统生产方式,山区、半山区亩均减少用工2.5个左右,坝区亩均减少用工3.3个左右。

通过全面推广“香叶智农”和“烟叶生产动态管理平台”,丘北县烟农们正在借助智慧科技的力量,引领烟区走向数字农业的未来。

育苗点100%应用“云棚”可视化系统,使育苗管理更加直观高效;烟站框烟物流智慧收购改造让整个烟叶生产链更加紧密高效地连接在一起;开展“云房”智慧烘烤系统探索,为烟农提供了更为先进和智能的烘烤服务;使用“云滴农机”“空中滇农”微信小程序,烟农可轻松实现在线下单,享受合作社耕整地服务。烟叶数字化创新成果不仅遍布育苗、烘烤、收购等烟叶生产的关键环节,还通过“云田”系统实现了全县各地块在烟叶大田生产环节的数字化全面贯通。这不仅提高了烟叶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也为全县烟农和管理者提供了更多高效便捷的服务。

蓬勃发展,产业融合助力农民持续增收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丘北县通过深化组织模式变革,全面推进“两型”合作社建设,为烟区产业升级添彩。注重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通过深化改革,构建村社农一体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

丘北县着力推动“两型”合作社建设向纵深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促使合作社向规范化、市场化、产业化迈进。7个烟农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营,专业化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全面推动烤烟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全县综合型合作社在2021至2022年连续两年分红35.47万元,彰显合作社发展成果。通过深化组织模式变革,不仅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路径,也为乡村振兴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丘北县通过深化产业融合,积极推动粮烟协同发展,建设国家级和州级烟区产业综合体,助力农民持续增收。自2020年起,丘北县相继建设了3个国家级烟区产业综合体,在建设过程中,县政府通过出台“一揽子”政策,充分发挥政府领导作用,实现了政府引导、烟农主体、产业融合的良性循环,烟草部门充分利用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引导烟农积极参与综合体建设,推动产业融合不断向前发展。

为推动粮烟协同发展,丘北县积极开展了1000亩烟后鲜食玉米套种示范项目,覆盖了双龙营镇普者黑片区和曰者镇2个乡镇。通过选择金糯1805品种,每亩补贴农户300元,不仅提高了土地复种率,也在农闲季节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还试点开展了烟后套种大豆、南瓜等多样化项目,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新思路。

丘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与县乡村振兴局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向白脸山村捐赠300万元,用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成功争取了行业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规划上报了云南烟草专项资金帮扶乡村振兴项目,用于推动烟区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和三产融合增收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通过这一系列的产业融合和协同发展举措,丘北县不仅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为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农民增收致富贡献了重要力量。

广南县

产业兴旺香四溢 乡村振兴画卷新

走进广南县,层峦叠嶂、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绵延着森林和河流,气候温热适宜,光照充足,烟地平缓,耕层深厚,肥力适中,具有典型的山地特色,更有助于烟叶的通风透气。在这里,独特的低纬高原气候,加之不可替代的光、温、水、肥、土等自然禀赋,成为生态烟叶生长的绝佳天然场,造就了广南烟叶上乘品质。

微信图片_20231226153525.png

山水烟田。

强基固本,产业兴旺

广南县耕地面积97.3万亩,宜烟面积60万亩,近年来烟叶种植规模稳定在5万亩左右,全县建成基地单元2个。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烤烟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精心培育,把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县对乡(镇)年度考核指标,确保烟草产业发展既有行政上的高位推进,又有执行上的具体落实;出台做强做大广南烟区扶持政策,大力实施三年倍增行动,建立基本烟田永久保护制度。广南县全面打造小集中、大连片的“珍珠项链式”山地生态烟种植模式,构建了广南烟叶高端原料绿色生态烟叶生产技术体系。

广南县积极筹措财政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全力支持烟草产业发展,全县上下形成了政府高位推动、烟草发力主抓、各方联动推进烟叶工作的良好格局。2023年,广南县率先“以补代建”建成8群150座电能烤房,总投资1500万元,电能烤房及时投烤率达100%,实现较传统烤房能源成本降幅30%,烘烤损失率降低3个百分点,助力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85.14万元,该项目由“县农投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烟农合作社”共同运营,今年所产生的净收益按照60%的分配比例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力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85.14万元,同时积极探索非烘烤季节电能烤房的综合利用,充分发掘电能烤房应用潜力,持续扩大项目建设效益。

广南县紧紧围绕巩固老烟区、发展新烟区的整体战略规划,采取中疏外扩战略思路,将种植计划由中部烟区向南部和北部发展,主动抢占核心优质烟区,强力推动粮、烟、油、畜协同发展的政策性引导土地流转。截至2023年,全县规划烟区1110片,面积14.23万亩,涉及16个乡镇102个村委会,其中核心烟区7.56万亩、占比53.13%,重点烟区6.25万亩、占比43.94%,普通烟区0.42万亩、占比2.93%。

为稳定烤烟产业,广南县依托合作社平台,以烟区土地流转、烟农增收、烟叶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型为发展方向,深入推进以烟农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核心烟区土地流转。采取政府主导、部门配合、政策整合、产业融合的政策性引导核心烟区土地流转方式,即政府部门负责统筹一揽子政策进行整合打包,烟草公司负责制定烟叶种植计划,村委会组织负责宣传发动,采取谁参与流转、谁享受政策的方式,签订由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烟办联合印制的《广南县核心烟区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三年来,共流转土地6.96万亩。充分利用新一轮烟区规划成果,大力推动基本烟田建设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认真谋划烟叶生产区域布局、产能布局优化工作,奋力谱写广南烤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禀赋独特,绿色发展

广南县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烟叶生产全过程,运用蓝板、性诱剂、太阳能杀虫灯等物理生物设备开展病虫害一体化绿色生物防控技术,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3万亩,重点防控黑胫病、蚜虫、斜纹夜蛾、棉铃虫。开展以蚜茧蜂为主的以虫治虫防治主要害虫技术,烤烟上100%推广蚜茧蜂防治蚜虫,推广面积5.536万亩,大农业上推广面积6万亩。全县建立5个病虫害预测预报监测点,涉及10块普查田块,定期监测主要病虫害情况,预测为害趋势,为农药科学合理使用提供指导依据。

广南县全面落实烟草农药肥料使用负面清单,在所有植烟范围内严禁使用规定的高毒高残留等农药,并通过微信群、抖音、宣传单等方式向烟农开展禁用农药宣传,提升烟农绿色、安全生产意识。同时注重土壤可持续发展,100%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烟田废旧地膜清理回收,推广农家肥堆捂施用2.14万亩、有机肥施用2.3万亩,达种烟面积90.49%;开展绿肥种植与翻压2000亩示范,实施根区微生物调控示范900亩;在旧莫烟区示范“深耕+增施有机肥”,施足氮肥,增施磷肥、硼、镁等1000亩。

广南县加强清洁能源推广及智能化烘烤探索,遵循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烟叶可持续方向,2023年推广清洁能源烤房1401座,覆盖面积2.802万亩,占比50.61%,同时,投入54.15万元用于购买生物质颗粒补贴和烟杆回收代加工生物质颗粒补贴,在今年“以补代建”电能烤房150座,并尝试使用物联网监测功能,通过手机端口可以监测烤房烘烤动态及实施远程调控。

全县整县推进推广STP项目,同步开展ESG(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项目)专项工作,核心试点面积总计1.2万亩,占全县植烟面积的21.68%;核心试点烟农327户,占全县烟农比例的20.62%。

为推动绿美乡村建设,广南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组织干部职工300余人次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共同打造了以砂子塘村、福宝地村等为代表的集产业、文化、观光于一体的绿美村庄,形成了一批烟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产业融合,振兴乡村

广南县统筹推进整地备耕、精准育苗、蓄水补水等前期工作,着力抓实栽前准备,形成“水等苗、地等苗、人等苗”,抢抓节令抢占先机实现最佳时段集中移栽。

围绕烤烟生产育、耕、种、管、烤、收等核心环节,广南县激活农机存量,积极探索覆膜、中耕、植保等多环节“套餐服务”,统筹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托管服务、租赁经营等业务,探索推进体现调度管理和派单管理,有效扩大了全县烤烟农机服务范围。

全县育苗环节机械化推广达100%,深耕、耙地、起垄、覆膜环节机械化推广达85%以上,打塘、中耕、植保环节推广率达60%以上。同时,通过组建合作社专业化服务队伍稳定烤烟产业工人1000余人。

广南县全面推广数字烟区、“香叶智农”、“烟叶生产动态管理平台”等应用,扎实推进“一部手机种好烟”的烟叶生产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现代化烟草农业水平。全面落实无人过磅,增加烟农参与度,全面推行预约收购、阳光收购,积极推行集中运输,实现烟农轻松交烟、满意交烟,切实维护烟农利益。

为加快全县烟区多产融合高质量发展,广南县统筹农科、乡村振兴、烟草等多个部门资源及产业规划,整合全县涉农资金,在烟区水利设施建设、农机选购使用、重点技术推广、贷款额度贴息、油菜玉米种植、高峰牛养殖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及资金补贴,拓宽烟农多产业发展思路,制定方案措施,以“烟+N”多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力争打造出广南多产业融合的和谐生态优质烟区综合体,构建以烟为主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

广南县围绕构建以烟为主、多产业协同发展格局,不断完善“烤烟+其他作物”配套轮作种植技术。全县将烤烟生产与“一县一业”高峰牛产业有机融合,以阿卡黑、拉依国家级烟区综合体为依托,规划以“烤烟+青储玉米+油菜”轮作种植为主,重点研究广南县“一县一业”高峰牛饲料基地建设与油菜深加工配套对接;以“烤烟+蔬菜”为主,探索反季节蔬菜种植、冷链运输、提升品牌价值,直供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试点探索“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

2023年,全县推进土壤休耕豆类、绿肥项目3万亩、烟后油菜1.2万亩;开展粮烟协同种植示范0.6万亩,包括烟下大豆0.5万亩、烟下玉米0.1万亩,实现产值256.24万元。全县累计建设烟区产业综合体5个,增强烟田综合生产能力,有力支撑粮食稳产保供,实现核心烟区生态增值、烟田增效、烟农增收、产业兴旺、粮经双赢良好局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广南县积极推进“两型”合作社规范建设行动,在千亩村100%成立种植型合作社,建立了16个种植型合作社组织架构,对村集体资源开展了全面摸底,明确种植型合作社土地整合、产业规划、发动种植的核心功能,建立了统一的专业化服务管理模式、工作标准、定价机制,有效带动了全县农业生产效率的普遍提升。

从相互滋养到彼此成就,从世外桃源到清甜高香,一代代广南烟草人追求梦想,永不停歇,奋力续写着一片叶子醇香未来的故事,努力实现“世外桃源”的美好愿景。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