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保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和保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稳固烟叶基础为核心,以烟草农业现代化为方向,紧紧围绕“烟区稳、烟田优、烟叶强、烟农富”的工作要求,立足产业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把握核心烟区“156”示范工程建设契机,依托党组织探索构建“烟田粮田共建、基础设施共享、种植主体共育、生产技术共构、多元产业共融”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将“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和土地、产业、农户”深度绑定,写好土地管理、减工降本、务工创收、合作共赢、群众增收“五篇文章”,实现“四个转变”,形成党建引领、集约经营、集体壮大、利益共享的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机制,现已取得显著成效。
聚焦问题,“把脉”群众急难愁盼
保山烟草通过推进核心烟区“156”示范工程建设,在统筹农田与基本烟田、烟叶生产与粮经作物、烟农增收与乡村振兴“三个”关系,重塑烟草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三稳”长效机制方面还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土地之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群众对规模化种植、规模效益的需求日益凸显,但烟区地块细碎、零散、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等情况依然存在。西邑乡平均地块面积为0.62亩,平均每户最少有4个种烟区域,农事操作转场耗时长、机械化程度低、用工多、烟叶生产减工降本难以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高标农田建设等问题急需解决。
二是销路之困。因农户与市场衔接能力较弱,烟区农民种植、生产农副产品无法准确把握市场动态,缺乏统一的产业规划,容易跟风无序种植,面临价格波动、市场风险等问题,“种”与“销”的市场信息不对称,产出的农副产品难以及时与市场对接销售。
三是用工之困。随着烟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年轻人离开农村,烟农呈现老龄化趋势,农业劳动力严重短缺,烟区找工难、用工荒现象凸显,懂技术、会管理的产业发展人才缺乏,限制了烟区产业多元化和现代化发展。
四是增收之困。虽然近年来烤烟价格、扶持等政策较好,保持了烟农家庭经济的持续增长,但烟区农民的增收基础仍比较薄弱。烟区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仍过度依赖单一的一产种植,缺乏有效的二产三产联动发展,拓宽增收渠道难。
政企合力,以“实践”立题破局
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动员引导基础条件好、能人带动强的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整合优质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对核心烟区、优质烟田实行组织化、集约化管理,规模化发展绿色、生态、经济、高效的粮烟+N现代农业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隆阳区实行“党组织+农业公司”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村民能动性,重建村集体、产业发展与农民群众新的联结纽带,整合村集体碎片化的资源要素,实现集体经济壮大、村民共同富裕。
落实管护主体主责,做好“土地管理”文章。村委会落实基本烟田管理、稳定和保护的主体、主责作用,持续开展土地集中长期流转,对流转后土地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投入使用。一是实施土地规模连片流转。开展以村委会为主体的土地集中长期流转,并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政企合力共同对流转后土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提档升级,土地价值和租金得到双提升,促进农户自愿参与土地流转,筑牢粮烟产业发展根基。西邑乡规划基本烟田5.3万亩,累计实施土地集中长期流转2.34万亩,其中烤烟种植面积2.54万亩、7.04万担,较去年增加0.24万亩、0.72万担。二是开展产业统筹规划。在市、区、乡三级基本烟田保护和核心烟区稳定制度下,以乡镇、村委会为主体统一制定“烤烟+N”的产业发展规划,将流转后的土地划分为若干产业单元,按照集中规模连片的原则开展规模化种植。西邑乡按照2—3年完成一次轮作思路,统一规划年度粮食和烤烟连片种植区,确保烤烟集中连片种植,实现“一户一片田”,西邑乡2023年烤烟连片51片,其中1000亩以上连片8片1.31万亩,占比51.57%。在基本烟田范围内,种植烤烟2.54万亩,种植玉米1.42万亩,玉米制种0.13万亩,水稻0.53万亩,其他经济类作物0.68万亩。三是做好烟田全周期管理。利用5—10年的土地流转期,加强对烟后土地、轮作土地作物的有效引导,全面施用有机肥、农家肥,持续改善土壤酸化板结性状,防控不合理的化肥农药施用与残留,严控烟草负面清单肥料农药施用,严控有害物质进入,确保植烟土壤理化性状稳定并逐年改善、健康可持续利用。同时,加强对已建烟田设施的维护管理,采取“以设施养设施”的方式,确保投入建设的基础设施长久发挥效益。
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做好“减工降本”文章。围绕在农艺环节工序上“做减法”、农机功能上“做加法”的思路,发挥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的组织作用,实现农田、农艺、农机、农服“四位一体”整体推进。一是以田宜机,推进宜机化烟田改造。山区按照“宜梯则梯、宜坡则坡、宜长则长、宜宽则宽”的原则,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坝区按照“宜大则大、宜长则长”的原则,积极开展破埂并田等烟田宜机化改造,实现小田变大田,解决机械作业“下田难”“作业难”问题。今年,西邑乡申请烟草行业投入资金994.92万元,涉及5个项目区,实施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及提升改造6363亩,土地整理2093亩,建设管网5条,水池29个,闸阀井308个,沟渠2条1.53千米,机耕路3条2.36千米;政府投入资金77万元,建设排洪渠1.1公里,解决了单方建设投入资金有限、农田标准不高、设施不齐全的难题。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将“望天田”变成“高产田”,增加农民土地租金收入300元/亩以上。目前西邑乡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2.23万亩,占西邑乡基本烟田面积的42%。通过宜机化改造后,西邑王寨、赵寨项目区地块数量由之前的526块减少到180块,单个地块最小面积2.3亩、最大面积15亩,最长地块长度达712米。二是以艺提效,提升农机作业效率。在适宜区域全面推行长田长墒,实现大型农机进山区开展高效、高质作业。同时,发挥烟叶产前投入资金引导作用,在土地流转及高标农田建设区域,重点倾斜机械化作业产前投入,推进机械高效作业。今年,西邑乡推广长田长墒面积7800亩;王寨项目区起垄环节作业效率由原来小型机械0.33亩/小时提升为现在大型机械3亩/小时。耕整地、起垄、打塘、覆膜、施肥(水肥一体化)、中耕、植保(无人机)、编装(烟夹)等环节开展机械作业,实现山区亩均用工由28个降至18个、平坝区亩均用工由25个降至15个。三是以机适艺,提升农机装备适配性。西邑乡在预整地理墒阶段全面推进大型机械作业,结合农机装备现状及山地烟区作业特点,开展农机技能比武,竞选出一批最适宜山地区域作业的机型,引导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购置大型农机21台;选定成熟机型定型,围绕一机多能、变实用为好用等目标,推进农机改造,改进出耕整地、起垄打塘、铺设滴灌一体式挂件。四是以服为主,探索农机服务模式。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统一管理农机资源,形成“统一调度、统一作业、统一价格、统一标准”的服务运作模式,引导烟农上线购买服务,实现农机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烟叶种植减工降本。耕整地环节大型机械统一作业价格降低40元/亩;起垄打塘环节统一以双行起垄打塘一体机进行作业,价格降低20元/亩。
专业服务产业化,做好“务工创收”文章。由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吸纳当地闲置劳动力,探索构建“村级农民合作社+烟农合作社”“农业公司+烟农合作社”的“社社”和“司社”联合的产业工人组建模式,形成“村集体组织管理+合作社开展培训+专业化服务+农户有偿劳务”的产业工人运作模式,满足土地集中长期流转后剩余劳动力务工需求、规模化种植生产用工需求、延伸产业用工需求。目前,西邑乡累计培育产业化工人770人、服务面积1.15万亩,实现农民“外出务工”变“在家打工”。组织产业工人开展专业化服务,实现各环节专业服务产业化运作全覆盖,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实现务工收入677.6万元。
以烟为主、粮烟协同,做好“合作共赢”文章。在重农抓粮的大格局中,基层党组织主动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构建了以烟为主、粮烟协同、多元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充分利用烟叶与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轮作优势,统筹产业规划一体发展,形成粮烟分区连片种植。在山区重点推广“烤烟—玉米”轮作种植制度;在平坝区推广“烤烟—水稻”或“烤烟—玉米”等隔年轮作种植制度。烟后规划种植“两青(青蚕豆、青豌豆)”2.51万亩,其他作物1.34万亩,预计实现产值9530万元。主动与龙头企业对接,与滇保(保山滇保贡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龙之源(祥云县龙之源蔬菜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开展非烟产业双订单生产,保障农户经济收入。产业联动协同发展让烟区农民牢牢守住“米袋子”、稳固“金叶子”、充盈“钱袋子”,助力农户过上好日子。
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做好“群众增收”文章。依托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充分发挥烤烟产业经济优势和对农业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纵向和横向融合发展,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打造闭环式、循环式全产业链条,推动烟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是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采取股份、订单、劳务、租赁等多种联结方式,让种植户、产业工人与集体经济结成“资金共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构建属地政府、烟草企业与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之间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坚定乡、村、烟农发展烟草产业信心,有效促进烟草产业稳定发展。今年,西邑乡实现烟农户均收入8.58万元、较去年增加1.35万元、增幅18.7%,实现烟叶税2689.53万元、较去年增加418.9万元、增幅18.45%。二是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在开展土地集中长期流转、专业化服务、订单农业、设施管护、组建产业化工人队伍的基础上,围绕烤烟产业建设育苗工场、电能烤房烘烤工场、分级工场、基质生产线、有机肥生产线、农机管理服务中心等烟叶主业延伸产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烟草行业强化引导,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以补代建”电烤房、骨干技术支持,将“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和土地、产业、农户”深度绑定,打造烟草产业闭环式、循环式全产业链条,不断促使集体经济持续壮大。2023年鲁图村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81.75万元,西邑乡预计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256.28万元。三是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把增值收益留给农民,根据收入情况对集体收入进行再分配,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投入设施还贷(烤房、农机、生产设备等)、设施管护、社会公益金(乡村环境提升、助学、助卡户、统一购买医疗保险等),实现产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共享产业化发展红利。鲁图村2023年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后对土地流转产生的收益进行分配,其中30%按照土地流转面积分红到户;2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扩大产业再生产;20%用作组织经费,为保山鲁图农业有限公司日常运营提供支持;20%用于田间供水管网、水池、闸阀井的日常管护;10%作为公益金用于困难救助、保障群众利益。预计今年通过土地流转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72万元,农民获得土地入股分红收入5.58万元。
冲出围城,实现“四个转变”
通过“156”示范工程建设的推进,西邑乡持续完善提升“鲁图模式”,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初步形成了“党组织引领+现代农业体系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保障+产业可持续化发展”的“西邑经验”,通过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搭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发展产业的主动性,提高了烟农种烟积极性,不断推进“烟区、烟田、烟农”持续稳定,实现了“四个转变”。
实现了从“个体”到“集体”的主体转变。一是土地流转由农户之间的“换地”变成了以村委会为主体的土地集中长期流转,明确了烟田管理主体,实行全周期管理,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价值,烟区、烟田得到稳定。二是烤烟计划任务的分解由逐户落实变成了与基层党组织的统一对接。三是机械作业实现由小型机械单户作业向基层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组织大型农机统一作业转变。四是通过基层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组建产业工人队伍,实现农户自行找工向统一提供服务转变。
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的组织转变。一是产业统筹规划明确“种什么、在哪种、种多少”,实现产业无序竞争向统一规划布局转变。二是烤烟种植实现由分散种植向集中连片种植转变,实现“一户一片田”。三是机械作业由原先的单打独斗向农机统一作业服务转变,大型农机作业实现由坝区向山区推进。
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的模式转变。一是烟区由原先只抓一产种植,通过烟草产业带动,延伸产业链,打造闭环式、循环式全产业链条,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二是烟区设施设备的建设完善,由原先的单方面分散建设向多方共同建设提升转变。
实现了从“专业化”到“产业化”的服务转变。通过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引导基层组织集中富余劳动力、季节性闲散劳动力分类组建专业队,定流程、定岗位、定职责,形成既有重点攻关、又覆盖多个环节的产业工人队伍,实现服务从“专业化”向“产业化”转变,提高专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立足长效,完善“三稳”强机体
保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烟草产业发展,围绕全省加快推动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全产业链重塑云南烟草产业新优势的政策措施,制定《保山市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加快推进全市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将以“西邑经验”为新的起点,紧紧围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加强政企联动、多部门协同,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持续推广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模式实施。以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建设育苗、烘烤工场(电能烤房“以补代建”),延链建设基质、生物质、有机肥加工厂(线),搭建农机管理中心服务平台,实现集体经济与烟草产业的深度绑定,推进烟草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今年,全市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模式的推广数量占全市种烟村数量的32.3%;到2025年,全市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模式的推广数量占全市种烟村数量的80%以上。
二是持续加大推进以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土地集中长期流转力度。通过采取土地入股、托管、出租、保底收益+分红等多种形式,将烟区优质土地资源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投入使用。
三是持续提升烟草农业“五化”水平。全面推进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全要素数字化、专业服务产业化、技术科学化、发展可持续化”。利用“四边一促”“ICIS”烟农差异化精准服务三年成果,构建“智慧烟田种植管理平台”,实现烟农分类、地块肥力分类、地块移栽株数和产量精准到地块、合同差异化单产精准到户、精准施肥到株、病虫害防治方案、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智慧决策方案,为全市烟叶生产提供科学、高效的智能决策依据。
笃行致远 2024中国烟草行业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