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安天下,农稳社稷。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近期,大米国际价格暴涨,创下15年来新高,全球粮食危机阴霾再起,更加凸显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近年来,烟草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注重处理好“粮”和“烟”的关系,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大格局中推进烟叶生产稳健前行,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
沃野尽飘香,大国粮满仓。秋收时节,让我们探访部分烟叶主产区,从烟田一角看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层实景。
陈铭坚 摄
河南:用好烟基设施 助力粮食安全
金叶飘香时,又到收购季。
10月8日一早,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西村烟站门口,站长张勇涛遇到村支书陈文广,“陈支书,您咋来了?”
“张站长,我来看看咱烟叶收购情况。非常感谢麦收的时候烟草公司主动为我们提供烟站空地晾晒小麦,还利用烟叶烤房帮助解决烘干难题,夏粮收购平稳进行、村民‘钱袋子’有保障,你们的功劳很大!”
麦黄最怕“烂场雨”。今年5月下旬,正值麦收关键期,河南多地却遭遇了近10年罕见的大范围连阴雨及暴雨天气。面对麦收时期农田太湿“收不了”、农机太少“无机收”、“穗上生根出绿芽”“麦田一片黑”等情况,河南省局(公司)统筹部署,9个产烟地市闻令而动,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助力农民“雨中夺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各烟区地市局(公司)组建县、站两级应急工作队,争取更多农机支援,发挥基本烟田沟相通、路相连优势,做好道路通畅保障,为机械进地创造条件;全省烟站闲置场地、仓库对外开放,最大限度腾挪晾晒场地,为农户解决‘有天无地晒、有粮无处放’的后顾之忧;将辖区内空闲烟叶电能烤房供地方政府调配使用,用于烘干小麦,全力确保小麦‘颗粒归仓’,为各地确保粮食安全贡献了力量。”河南省局(公司)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
河南是粮食主产区,是全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河南省局(公司)坚决落实国家局党组工作部署,积极探索发展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建立健全“粮烟协同机制”,同时注重结合各地烟区农业情况,科学布局烟基设施建设,有效改善烟区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并充分发挥烟基设施的多重作用,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抓好基本烟田建设。河南省局(公司)推进基本烟田保护制度落实落细,3年时间累计推动完成52万余亩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打造百亩片、千亩方集中连片的宜农、宜粮、宜烟、宜机的优质耕地,提高粮食和烟叶生产抗灾能力。
充分利用烟水配套设施。持续加强水、路等配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烟水配套工程特别是洛阳大石涧水源工程、三门峡白虎潭水源工程、南阳打磨岗灌区水利工程,在2021、2022年河南遭遇多年不遇的旱灾、涝灾中,发挥了旱能浇、涝能排的突出作用,为粮食产量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2023年,全省又安排烟基项目22019件。
加大农机购置数量和服务能力。2022年以来,全省开展农机“赛马”选型,选购烟农满意、适用性强的各类农机3807台(套),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升。2023年,全省烟叶生产重点环节机械化作业率达到78.33%,有效激发了当地烟农积极性,也为农业产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烟草行业购置的农机,闲时为大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提高了大农业生产效率。
提高烟叶烤房、育苗大棚设施利用率。河南省局(公司)积极探索“烟叶+”生产模式,提高烟农收益。树立大食物观,引导农户利用闲置育苗大棚、烤房发展多元经营,种植蔬菜、瓜果等,实现产业以短养长。将闲置烤房经过简单改造后,用于储存小麦、玉米,烘干粮食作物及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为守护“粮袋子”、丰富“菜篮子”,鼓起烟农“钱袋子”作出积极贡献。
河南洛阳宜阳县局(分公司)协调收割机械,开放烟站院区,积极助农抢收,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福建:盘活撂荒地 焕发新生机
秋日的福建烟区,空气里夹杂着丝丝凉意,却不妨碍烟后稻茁壮生长。层林尽染中,汽车驶过迂回蜿蜒的山路,下了一段陡坡,我们见到吴林香和她身后的稻田。
吴林香所在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刘坂村依山而建,沿山势自上而下是层层铺叠的梯田,与村庄四周黄澄澄的烟后稻辉映,画面十分壮观。
“原本很多田都撂荒了,这片、那片,还有那一片,都是杂草。”吴林香介绍说,近些年,福建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土地抛荒问题突出,以刘坂村为例,该村位于尤溪下游,全村人口不足1000人,耕地资源较少,而且村里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撂荒田块不少。
吴林香2001年从安徽嫁到刘坂村,2021年10月当选为村支书。2022年,尤溪县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鼓励撂荒地复垦复耕种粮种烟,她便着手带领村民对村里的撂荒地进行平整复垦。经过长达4个月的努力,全村累计投入资金26万余元,共整理撂荒地186亩,加上村里原有适宜种植田块,全村种植面积达300余亩。
“之前很多山垄田分散、面积小、土壤肥力不足。土地平整后,大型机械可以下田。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专业化服务,起垄、盖膜、追肥等环节都采用机械化作业,现在土地肥力有所提升,种烟省工省力。”
“巴掌田”变规模田,“撂荒地”变“香饽饽”。复垦和改造后的土地被农业等相关部门纳入永久稻烟田保护范围,并由村集体统一进行流转与规划使用,烟叶采收结束再种上优质稻或者制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益。
“盘活‘撂荒地’,大家种的烟叶质量好了,粮食产量稳了,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吴林香的话语中难掩激动。
近两年来,尤溪县局(分公司)积极协助当地政府推进撂荒地复垦、田块整合和镇村两级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同时,加强与当地农业部门和各村沟通,共同做好土地整理、土壤改良,提升土壤肥力,指导农户进行烟稻轮作,提升土地综合效益。今年,尤溪县又新增稻烟良田超5000亩。
“撂荒地充分利用后,有利于土地集中流转和合理规划田块,不仅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土地保障,也有助于解决‘在哪种烟’的问题。”尤溪县局(分公司)局长、经理邹新根表示。
如今,福建烟区撂荒地复垦复耕主要有两种模式:由烟站牵头,引导村集体开展复垦,同时配套烤房建设,扩大种烟面积;或由种烟大户开展复垦,村集体流转土地,烟站统一规划粮烟协同种植。
如是,近两年来,福建烟区以发展集中连片种植为重点,积极协助地方开展撂荒地复垦并构建土地长期稳定流转机制。2022年,福建烟区新开发耕地1.6万亩,集中流转土地12.32万亩,户均种植规模26.3亩。盘活撂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稳定耕地面积、稳定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大棚种植的青贮玉米释放蠋蝽,防治粘虫 /六盘水市局(公司) 供图
贵州:粮烟同防控 绿色共发展
走进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阿戛镇齐心村烟区产业综合体烟草绿色防控技术综合示范区和技术展示区,烟地里的诱捕器、太阳能杀虫灯、一个个蚜茧蜂小棚成为靓丽的风景线。沿着道路继续往前走,就是水城区生物防治中心。
该防治中心于2018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主要用于饲养天敌昆虫蠋蝽和烟蚜茧蜂,通过自然扩散和人工释放的方式将大量的蠋蝽和蚜茧蜂播撒到烟田及其周边农田。自建成使用以来,中心实现100%开展烟蚜茧蜂防治烟蚜工作,累计投放蠋蝽600余万头,覆盖六盘水市植烟区域及基本农田12万余亩,切实筑牢植保防线、有效降低病虫害风险。
“自从蠋蝽、烟蚜茧蜂放进烟田,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还节省了劳动用工成本。”齐心村烟农胡正凯一边下炕烟叶一边自豪地说:“你看,我家烟叶质量不错吧。”
烤烟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不仅对烟叶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在广袤农田大显身手。近年来,贵州省局(公司)通过积极采用物理、生物等防治手段,先后开展蚜茧蜂防治蚜虫、蠋蝽防治蛾类害虫、性诱剂防治烟青虫及斜纹夜蛾、太阳能杀虫灯防治害虫等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烟田的同时,辐射周边农田,实现“联防联控”“抓早抓小”,全面防治农业病虫害,提高农产品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有效促进烤烟产业及大农业绿色、持续发展。
“每年烟站都会放蠋蝽、蚜茧蜂防治害虫。近些年,我家的玉米看不到什么虫,在集市上更好卖了。”齐心村村民李召贵说,“合作社利用烤烟育苗大棚闲置期种植蔬菜,也用蠋蝽来防治青虫等害虫,这样种出来的农产品更安全更健康”。
除了绿色防控技术防治害虫,贵州省局(公司)还在有机肥和生物菌剂改良土壤、地膜回收等方面发力,以烟田绿色促进粮田绿色、粮食安全。
以遵义市凤冈县局(分公司)为例,他们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依托烟叶产业综合体,做好“多业融合、粮烟互补、绿色防控”重点工作。在绿色防控方面,构建了“地下+地上”的立体绿色生态防控体系。地上,利用天敌昆虫繁育中心繁育的蠋蝽、食蚜瘿蚊来防治农田青虫、蚜虫等害虫。地下,依托有机肥加工场,每亩烟田施用有机肥100公斤以上,使化肥施用量减少20%,有效改良了土壤的生物化学形状,提升了土壤活力;依托废弃农地膜回收加工线,建立了“户清除、点集中、社收集、场加工”的农地膜回收机制,将烟田废弃农地膜进行回收加工制成注塑颗粒、筐篮、托盘、薄膜等成品,再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有效减轻了白色污染。
“放飞一只虫、施好一袋肥、用活一株菌、升级一座房、回收一张膜”,近年来,贵州省局(公司)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烟叶生产全过程,集成推进烟叶绿色生产实践,惠及粮食生产等大农业生产安全。
谈及下一步工作,贵州省局(公司)表示,将持续通过开展绿色防控,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稳步促进“粮烟融合”协同发展,积极构建烟区农业一体化绿色防控新体系,充分发挥绿色防控技术在防灾减灾上的作用,全方位夯实烤烟安全和粮食安全根基,实现“以烟稳粮、以烟促粮,粮烟轮作、一体发展”目标,在绿色、安全、高效生产上再上新台阶。
廉心清风 筑未来沐黔烟 贵州烟草商业廉洁文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