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在线参阅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云上务工”让烟叶产业“潮”前进

2023年05月19日 来源:中新网湖北 作者:王烁、周立羽
A+ A

“啥是‘云上务工’?”

“我飞机都没坐过,咋到云上找?”

“种烟?他们会吗?”

2022年的6月,在湖北省保康县歇马镇官斗村,烟农们议论纷纷。一时间,“云上务工”这个新名词冲上了湖北省保康县歇马镇官斗村的“热门榜”。“您在手机上输入用工需求,第二天就有专业服务队上门帮您种烟。”技术员们在一旁耐心地讲解着。

进入6月,烟叶进入了大田管理的关键时期,揭膜培土、中耕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的落实既费工又费时,如果一个环节跟不上,烟农一年的收入就会“打水漂”。

往年一到这个季节就是常克成最“头疼”、最辛劳的时候。“孩子们都出去打工了,老婆生病需要我照料,我自己身体也不好,家里十几亩烟叶全靠我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常克成望着自家烟田犯了愁。

“云上务工”机耕服务队帮助烟农大田整地

事实上,因缺乏劳动力而一筹莫展的农户,又何止常克成一人一家?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烟区内农事集中,烟农们的用工难题成了制约他们产业致富的瓶颈,“谁来种烟、怎样种烟”之问也逐渐成为制约保康烟叶产业生产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

为解决烟叶种植大户和缺劳力农户用工问题,保康县烟草专卖局组成专班力量,开展广泛调研,倾听一线声音,搜集一手资料,分析堵点难点之处,着力破解烟农用工的实际难题。

“谁来种烟”——通过村支部领办合作社,组建专业的务工服务队,农忙时根据烟农的需要统一分工,育苗、起垄、覆膜、移栽、植保、烘烤、分级“全链条”服务烟农。

“怎样种烟”——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模式,为服务队队员提供技能培训,致力于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职业服务队。

2022年,保康县烟草专卖局将歇马镇官斗村作为试点,在烟区内组建了第一支“云上务工”队伍,人员在100人左右,并配备管理人员1名,队长5名,由烟叶收购站技术员和当地能人组成。

队伍已初现雏形,如何经营管理且待显峥嵘。根据服务队队员学习能力、种植技术、作业水平进行“精准画像”,组成种植、植保、采烤等多个小分队。每个烟叶生产环节开始前,根据烟田实际情况设计“定制化服务”方案,与烟农签订服务协议,明确作业时间、作业区域、作业质量,待作业完成,烟农进行验收确认。

“云上务工”服务队帮助烟成熟采收

“活干得又快又好,让我变成了‘甩手掌柜’”,使用“云上务工”后的常克成激动地向其他烟农介绍道。

“现在种烟不比从前,要讲科学、讲技术。今年我让我在外打工的儿子也返乡加入了服务队,年轻人脑子更灵活,对新技术、新要求理解快,回乡参加‘云上务工’不比在外面打工差。”六十多岁的服务队队员周则兴一脸自豪地说道。

2023年,为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顺应时代“潮流”,“云上务工”还组建了一支机耕服务队,配备了10多台大型拖拉机、50多台微耕机、30多台除草机和10多台覆膜机,全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机械化的耕作不仅不误农时,还大大加快了生产进度,烟叶种植省钱又省力。

截至目前,保康县共组建烟叶“云上务工”队伍66支,临时用工690余人,在农忙时节为保康县1800多户烟农提供用工服务。由于成功化解了用工难题,烟农种烟更加轻松。去年保康县种植烟叶3.7万亩,烟农收入1.48亿元,今年,种植烟叶面积3.8万亩,实现种植规模逆势增长,预计烟农收入实现新突破,产业发展不断“潮”前进。

热文榜

红云红河集团 合力图强 和谐致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